(nihonium),又称为鿭,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又称“超重元素”,位于
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ⅢA族,元素符号为Nh,原子序数为113,分子量是286,电子分布式为[Rn]5f146d107s27p1,预测其呈固态,
熔点为700K(430°C,810°F) ,
沸点为1430K(1130°C,2070°F) ,
原子半径170pm ,没有稳定的
同位素,稳定
氧化数可能为+1价。
2004年2月,
俄罗斯(
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JINR)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LNL)联合小组通过243Am(48Ca,xn) (x =3; 4)
核反应合成了113号元素,同年9月,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通过用70Zn照射209Bi也合成了113号元素。虽然美俄团队报告的更早,但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数据更准确,因此国际化学机构将113号元素命名权授予了日本。2016年11月30日,IUPAC公布113号元素名为“Nihonium”(Nh),源于
日本国的国名Nihon。2017年中文名称定为“鿭”。目前nihonium除了基础科学研究之外,没有任何已知的其他应用。
历史
1869年2月7日,
俄罗斯化学家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把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绘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还对不曾发掘的元素做了预测,但这些预测被当时的科学家认为是天方夜谭。直到1875年,
法国化学家博伊斯鲍德兰(Boisbaudran)发现了门捷列夫预测的类似铝的元素一镓,随后类似的元素锗和相继被发现,印证了其理论和预测,自此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发现。
但自然界存在的元素直到(Z=92),比铀更重的元素均是人工合成的,这类元素统称为“超重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就越不稳定,半衰期就越短,所以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可能已走到尽头,而“
稳定岛”假说预言在第114号元素附近存在着超重
原子核稳定区域,该区域可能存在半衰期较长,相对稳定的原子,鼓舞科学家们继续制造新元素。
早期探索
对第113号元素的合成始于1998年,
霍夫曼(Hofmann)等德国重离子研究所(GSI)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冷融合技术去合成113号元素,即用70Zn 轰击209Bi ,但由于束流时间不足,实验没有成功。
1999年1月,
俄罗斯和美国的
科学家用重离子加速器加速的钙48的原子核轰击244,合成了114号元素(Ununquadium,Uuq),半衰期是30us,比较稳定,因此它比113号元素先诞生。
森田浩介(Kosuke
MORITA)在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组建自己的团队之前,曾在JINR研究过超重元素的合成。2001年他的团队确认了GSI对108、110、111和112号元素的发现,随后使用GSI在1998年尝试但未成功的相同反应(70Zn+209Bi)对113号元素开始进行新的探索。
合成之路
2003年8月,
杜布纳小组用48Ca+243Am的融合-蒸发反应合成了
镆(288Mc和287Mc)及其α衰变产物113号元素,这是首次报道合成了113号元素。
2004年2月,美、俄同时宣布发现了113号和115号元素,该项成果是JINR-LLNL的
科学家合作完成的,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
同位素反复轰击含95个质子的元素,得到两个115号元素的同位素288115和287115,经过100ms后α衰变成第113号元素,
核反应式为243Am(48Ca,xn) (x =3; 4)。其中3n蒸发通道产生的288115和4n蒸发通道产生的287115的后续衰变一致。结果表明,在这个衰变链中,284113的3个原子和283113的1个原子分别是288115和287115的α-衰变产物,衰变链的末端是铀
同位素268Db和267Db的自发裂变。
2004年9月,森田浩介领导的小组基于“冷熔合”反应结合
充气反冲核分离器也合成了113号元素,中国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也参加了这个小组的研究,它们是通过70Zn照射209Bi获得的。113号元素是利用“冷熔合”反应合成的最重元素, 反应截面仅为19fb,合成出的新元素仅存在344微秒(10-6秒)就衰变为111号元素(Rg)的
同位素,最终产生,这个实验于2003年9月5日开始,2003年12月29日中断,2004年7月8日重新开始,一直持续到2004年8月2日,净照射时间为79d。
2004到2005年,森田小组共发现了两个113号元素,都是通过观察到(Bh)发生阿尔法衰变来证实合成成功的,但IUPAC/IUPAP的新元素联合工作小组(JWP)认为正式认可的从𬭛到(Db)的衰变过去仅有一例,不能拿这个来作为判断成功与否的依据。而且两次113号元素合成后的第5次衰变(𬭊到)都是发生概率只有33%的自发
核分裂,数据存疑,因此不能在2006年的新元素招募中得到命名权。
2006年6月,JINR-LLNL联合小组用加速的48Ca轰击237Np合成了一种新的113号元素的
同位素,
核反应式为237Np(48Ca,3n)282Nh,这个发现填补了热聚变(283Nh和284Nh)和冷聚变(278Nh)产生的同位素之间的空白。
当时的俄罗斯、美国或
日本的尝试都不足以让IUPAC确信113或
镆已经被发现,两个团队都需要更多数据去证明。因此,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继续进行冷聚变研究的同时,俄美团队采用249Bk+ 48Ca反应试图生成117号元素——他们预测该元素会衰变形成115和113。2010年,尤里·奥加涅相(Yuri Oganessian)等人用249Bk 和48Ca合成了117号元素(Ts),该元素随后衰变为115号和113号元素,产生了两个新的
同位素285Nh和286Nh。但这两个新同位素与先前发现的282Nh、283Nh和284Nh并不重叠,因此该反应不能用作交叉轰击来证实2003年或2006年的试验结果。
2012年,森田小组给JWP提交了补充实验证据,即合成几个107号元素𬭛(Bh)(113号元素在第3次衰变后会生成𬭛)并观察其衰变链,证实Bh经阿尔法衰变生成元素Db后,确实以67%的阿尔法衰变、33%的自发
核分裂的概率继续衰变成铹(Lr),证明了之前合成的2个113号元素的路径是正确和可信的,请求JWP考虑授予他们对113号新元素的命名权。而此时德、美和俄组成的联合国际小组也正准备提交从112~118号6种新元素的合成成果。
2013年JINR重复了其2003年的实验制成了
同位素289Mc,可以作为交叉轰击来证实他们发现了元素117同位素293Ts,以及它的子体285Nh作为其衰变链的一部分。
确认发现
113号元素是人工合成的放射性
化学元素,由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
俄罗斯、美国的研究团队(俄罗斯
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和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分别独立发现,其中美俄团队报告的更早,而日本理化研究所的数据更准确,俄美团队曾试图争夺主导权,但
日本在2004年、2005年、2012年成功合成了三次113号元素,且已知的
原子核在衰变时连续6次获得了明确证据,因此赢得了国际认可,是
日本乃至
亚洲国家发现的第一个新元素。
新元素的命名
2015年12月30日,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组建的联合工作组确认人工合成了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4个新元素,并将113号元素命名权授予日本,
俄罗斯和美国则从其他3种元素获得荣誉及冠名权。2016年6月8日,公示了这四个新元素
路虎第四代发现提出的推荐名供公众审查与查阅。2016年11月30日,IUPAC正式公布113号元素名为Nihonium(Nh),该名称源于
日本国(简称日本)的国名Nihon。2017年5月9 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其中第1—16族的元素,命名以“-ium”结尾,金属元素名称则用金字旁,并采用左右结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从已有的汉字中找出发音靠近国际命名的汉字,因此将113号元素中文名定为“鿭”,台湾名定为“鉨”。
截至到2016年
元素周期表已经从92号元素扩展至118号,“鉨”元素所在的第七周期所有元素均已被发现。
结构
Nh元素的
原子核包含113个质子和173个中子,在元素周期表中,Nh与B、Ga、Al、In和Tl(铊)同处于第13族,Tl是最接近Nh的同族元素,因此Nh的价电子结构与Tl非常相似,其外层电子排布为[Rn]5f146d107s27p1,预测Nh有类似Tl的六方密堆积
晶体结构。
理化特性预测
同位素
Nh已发现的同位素有七种,290Nh,286Nh,285Nh,284Nh,283Nh,282Nh和278Nh,均为α衰变,最稳定的同位素是2010年发现的286Nh,半衰期为12s±5,其余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特性如下:
物理性质
根据在
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测Nh为固态金属,
熔点为700K(430°C,810°F) ,
沸点为1430K(1130°C,2070°F) ,
原子半径170pm,密度16g/cm-3,汽化热为31 kcal/g-atom,升华热为34 kcal/g-atom,标准值26±2 kcal/g-atom,值17 cal deg-1(g-atom),△Hsub=129kJ/mol-1,第一电离势能为7.306ev。
化学性质
Nh的
化学特性能从Tl的特性中推算出来,其通常有+1和+3两种
氧化数,其中+1状态下最稳定,Nh的氧化
电势为-0.6伏,同族Tl的氧化电位则为+0.3伏,其化学性质通常介于Tl+(铊离子)和Ag+(银离子)之间,预期Nh的惰性要比Tl大得多,与Ag会更相似,因其电子亲和力和极化率较高,Nh+会比Tl+更容易结合
阴离子形成
配位化合物,因此NhCl在过量的HCl中
溶解度较高,而TlCl的溶解度基本不变,NhCl预计可溶于
氨水,与TlCl的性质相反,在这些方面,Nh+的性质应该更倾向于Ag+。此外,虽然Tl(OH)是一种可溶的
强碱,但Nh+离子会形成一种微溶的
氧化物,可溶于氨水。还可形成
氢化物(NhH)和
氟化物(NhF),Nh+的
氯化物、
溴化物、
碘化物、
硫化物和
铬酸盐应具有低溶解度,而
硝酸盐和化物应具有很好的溶解度。
Nh位于Cn(鿔)和Fl(𫓧)之间,它的外层电子排布为[Rn]5f146d107s27p1,其中不成对的电子构型为7s27p1/21,未配对的p1/2电子会导致化学反应性增加,而球形7p1/2轨道是相对稳定的。预计Nh在金和
石英表面上的
吸附活性比Cn和Fl更强,但比
同系物Tl反应性更弱,因Nh比13族中较轻的同系物更具惰性,所以可形成
氢化物和
氢氧化物(NhOH)等稳定的化合物,测定了单质Nh与
F4表面的相互作用极限,确定其吸附焓>45kJ/
摩尔,预测元素Nh与金表面的相互作用比NhOH更强。因此计算第13族气态氢氧化物MOH (M = In(), Tl和Nh)在金上的吸附能力,发现与金结合最强的是NhOH,这是由于分子偶极矩增加和
氢氧化合物稳定性降低导致的(InOH \u003e TlOH \u003e NhOH)。
考虑到
自旋轨道效应时,Nh的
电负性会比同周期的Ts更强,Nh的7s轨道的强相对稳定性表明Nh可形成-1的
氧化数,如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和),但这种状态应该比Tl更稳定。
化合物
Nh可能具有较高的氧化态+3 和+5,能形成三
氢化物 (NhH3 )、三
氟化物 (NhF3 ) 和三
氯化物 (NhCl3 ),这些分子被预测是T形而不是三角形平面,三
溴化镍(NhBr3)和三
碘化物(NhI3)因外围原子之间的空间排斥力增加而呈三角平面,而以+5氧化态存在的化合物如五氢化 (NhH5 ) 和五氟化物 (NhF5 )预计呈正方形
棱锥分子几何结构,是热力学不稳定的。
制备方法
方法一:先用48Ca照射243Am,获得第
镆,再经过衰变可制得113号元素,反应式如下:
方法二:用第30号元素锌原子照射第83号元素铋原子可得到113号元素,反应式如下:
方法三:用第20号元素钙原子照射第
镎原子可得到113号元素,反应式如下:
方法四:用249Bk 和48Ca反应可得到117号元素,随后衰变为115号和113号元素,反应式如下:
相关实验
根据
同位素284Nh、285Nh 和286Nh的挥发性研究实验,预测出113号元素的挥发性非常低,类似于稀有气体,增加载气中的水蒸气压,可以促进NhOH的形成,而NhOH比元素态更容易挥发。
参考资料
Nihonium.Triad National Security, LLC.2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