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脉山龙眼(学名:Helicia reticulata W. T. Wang)是山龙眼科山龙眼属植物。
乔木或灌木,高3-10米,树皮灰色;芽被
褐色或锈色短毛,小枝和成长叶均无毛。叶革质或近革质,长圆形、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倒
披针形,长(5.5)7-27厘米,宽(2)3-10厘米,顶端短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疏生锯齿或细齿;中脉和6-10(12)对侧脉在两面均隆起或凸起,网脉两面均凸起或明显;叶柄长0.5-1.5(3)厘米。
总状花序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长(7)10-15厘米,无毛,有时花序轴和
花梗初被短毛,后全脱落、变无毛;花梗常双生,长(2)3-5毫米,基部或下半部彼此贴生;苞片披针形,长1.5-2毫米;小苞片长约0.5毫米;花被管长13-16毫米,白色或浅黄色;花药长3毫米;花盘4裂;子房无毛。果椭圆状,长1.5-1.8厘米,直径约1.5厘米,顶端具短尖,果皮干后革质,厚约1毫米,黑色。花期5-7月,果期10-12月。网脉山龙眼若在次生林中常呈灌木状,叶片较小。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湖南省南部、
江西省(
大余县)、
福建省南部。生长在海拔300-1500(-2100)米山地湿润常绿阔叶林中。
采用冷水浸种24小时,浸种处理的种子,可以提早发芽15天,提高成苗率1.6-7.0%,苗木生长高2.5-5.7厘米。采收的网脉山龙眼成熟果处理后所得纯净
坚果用作播种用的种子,不影响种子发芽的最低含水量在30%以上,使用湿沙贮藏。由于幼苗生长缓慢,需要庇荫,在雨水较多,排水良好的地方,幼苗易遭
镰刀菌属危害,苗圃地必须选择水源丰富、排水良好、地势平坦的砂质壤土。
种子无明显休眠习性,为了提早发芽和提高成苗率,在播种前的种子通常要进行处理,可采用45℃温水浸种。种子发芽时的日均温在18℃左右,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育苗,播种期适当提前早播为好,不但可以延长苗木生长期,提早木质化,增强抗病抗早能力,从插种到发芽需50天左右,所以只要不受低温危害,提早播种是必要的。
网脉山龙眼幼苗生长缓慢,需要有一定的庇荫,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圃地排水不良的时期,易遭
镰刀菌属为害,为此育苗时应选择水源条件好、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种子千粒重为1000-2000克,采用条播育苗,播种量每平方米约150-200克。幼苗出土后应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尤其在7-8月份应每隔2-3天利用上午或傍晚进行浇水。在苗木生长期间,要勤松土除草,使表土经常保持疏松,以减少蒸发。一般全年松土除草4-5次,分别于5-9月份进行。同时,苗木要适当遮荫。经过遮荫的苗木,保存率可达100%,而没有遮荫的苗木,播种不到一个月就全部死亡。因为7-8份光照强、蒸发量大,使苗木容易遭受日灼。培育1年生苗出圃造林。
网脉山龙眼属偏阴性树种,在幼苗出土后怕日灼,所以必须遮荫。试验证明,没有遮荫的苗木,全部死亡,可能是中国湖南长沙地区7-8月份,阳光照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造成
土层干燥,苗木容易遭日灼伤害。
幼苗出土后,应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尤其在7-8月份,应每隔2-3天,利用早上或傍晚进行浇水。此外,在苗木生长期,松土除草,要勤要全面,使苗间、行间的表土层经常保持疏松,以减少蒸发。除草应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松土应掌握由浅到深和不伤苗根的原则,一般全年松土除草4-5次,分别在5-9月份进行。由于苗木生长缓慢,一年苗高一般只有7-8厘米,最高的只有10厘米,不能当年移植造林。
经济及食用:木材坚韧,淡黄色,适宜做农具;种子煮熟,经漂浸1-2天后,可食用。
蜜源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