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香薷
唇形科荠苎属植物
石香(学名:Mosla chinensis Maxim.)是唇形科石荠苎属植物。总状花序头状,长1-3厘米。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2毫米,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湖北、贵州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及台湾。生长于海拔至1400米的草坡或林下。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茎高9-40厘米,纤细,自基部多分枝,或植株矮小症不分枝,被白色疏柔毛。叶线状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2.8(3.3)厘米,宽2-4(7)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或楔形,边缘具疏而不明显的浅锯齿,上面榄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被疏短柔毛及褐色凹陷腺点;叶柄长3-5毫米,被疏短柔毛。
总状花序头状,长1-3厘米;苞片覆瓦状排列,偶见稀疏排列,圆倒卵形,长4-7毫米,宽3-5毫米,先端短尾尖,全缘,两面被疏柔毛,下面具凹陷腺点,边缘具睫毛,5脉,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短,被疏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3毫米,宽约1.6毫米,外面被白色绵毛及腺体,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长约为花萼长之2/3,果时花萼增大。花冠紫红、淡红至白色,长约5毫米,略伸出于苞片,外面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略被微柔毛,余部无毛。雄蕊雌蕊内藏。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球形,直径约1.2毫米,灰褐色,具深雕纹,无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至1400米的草坡或林下。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以肥沃的粘质土或红壤土为好。最适生长温度在25-28℃。
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渝水区)、湖南省、湖北、贵州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繁殖方法
采种:选无病害的健壮植株保留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待种子完全成熟时收获。最好选晴天早晨,带着露水收获,种子不易掉落。将拔出的植株切去根部,运回放置在水泥晒场或晒垫上晒至八成干时,用小棒拷打穗部使种子脱落,扬净杂质,晒干,贮藏于瓦罐,置通风干燥处。
播种方法:播种时间以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为宜,夏播可在6月份进行。播种方法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均可,以条播为好,便于管理。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点播按株行距3(-5)厘米×3(-5)厘米;条播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深2厘米,均匀将种子播于沟内,密度不宜过大,播后稍加压紧,使种子与泥土紧贴,以利出苗。播种量为1.5-2千克/公顷。播种后用土筛筛过的细土拌草木灰或火土灰覆盖约1厘米厚。经1-2周时间,种子便可出芽。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石香薷适应性很强,以选择质地疏松,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为宜,丘陵坡地质地疏松的红壤,亦可种植。种植前先行翻耕土壤,使其充分风化,根据土壤类型与肥力状况,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2000-2500千克公顷作基肥,土地深翻15-20厘米耙细整平,一般两犁两耙即可,然后做成宽120-150厘米、高12-15厘米的,畦沟宽25-30厘米,畦面成龟背形,每公顷用375-450千克钙镁磷肥撒于畦面,再用畦沟碎土将其盖于畦面。
田间管理
间苗与定苗:石香薷出苗后,须及时间苗,间密留稀,间弱留强。一般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1次间苗,以后依生长状况再进行2-3次,苗高10厘米时进行定苗。
中耕除草:石香薷整个生长期中耕除草4-5次,出苗后要及时拔草,见草就拔,以拔小、拔了为原则,防止杂草与石香薷争夺养分,注意不要伤及根系。
施肥:石香薷生育期较短,应及时追肥,以在机肥为主,并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以条施为好。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待苗高5-10厘米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公顷用尿素75千克;第3次于抽穗前进行,每公顷用尿素120-150千克,撒于畦面,或将尿素溶于水中浇施,每100千克水用尿素1-1.2千克。以后视苗生长状况,适当追施肥料。
灌溉排水:石香薷喜湿,但又怕根系积水。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如降雨量过大,应及时开沟排水,避免田间积水。石香薷开花前后是需水量最多的时候,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以保障水分供应充足。
采收加工
春播于8月中下旬,夏播于9月上中旬,当石香薷生长到开花盛期时采收,其芳香油含量最高。割取地上部分,置于通风干燥的干净场地上阴干,捆扎成小捆。药材以叶片肥厚、香气浓郁、色绿质嫩、花穗多者为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田间管理
采收加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