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罕苏木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下辖苏木
阿什罕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下辖苏木,位于翁牛特旗东北部,科尔沁草原西缘,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该区域地域广阔,沙丘、坨甸连绵起伏,并有沼泽和零星水面相间,是全旗的主要牧区。阿什罕苏木处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带,日照充足,年降水量 300毫米左右。阿什罕苏木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土层深厚。阿什罕苏木区域沙化较为严重,沙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2/3,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对群众生产和生活构成严重威胁。阿什罕苏木的草场属于典型的干草原类型,草群种类较多,但因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草的生长量小,产量低,草场退化严重。阿什罕苏木区域人口少,人均土地面积较大,每户都有夏季、冬季牧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的牧民以饲养牛、羊、马为主,没有种植业,吃粮靠国家供应,群众生活困难。
阿什罕苏木是传统的草原牧业区,牧业生产基本依赖于当地的天然草场。1990年以来,由于人口增长,超载过牧现象日趋严重。加之常年的飑使沙化草场面积逐年减少,草地质量逐年下降,承载能力也不断降低,在正常年份,牲畜夏季勉强吃饱,冬春草枯季节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尤其是持续大雪天气容易造成瘦弱牲畜大批死亡,酿成“白灾”,这造成阿什罕苏木物质生产水平低,效益差,群众生活困难。为彻底改变该区落后面貌,阿什罕苏木从自身资源特点出发,结合生产实际,以解决牲畜缺草少料为突破口,形成了具有牧区特色的“水草林机料”五配套小草库伦生态工程。
介绍
行政关系
阿什罕苏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辖:高日苏庙、查干敖尔、那林高勒、乌兰敖都、珠日干格日、巴彦敖包6个嘎查
农牧业介绍
翁旗阿什罕苏木是典型的沙漠地带,经过苏木干部群众多年来艰苦卓绝的不懈治理,大部分沙地都已披上了绿装。站在该苏木一望无际的沙地草场上,映入眼帘的一大片挂满小山里红的沙地麻黄在草场中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随行的苏木党委副书记那仁满都拉向记者介绍,随着近些年来沙地植被在治理和管护中不断改善,沙地麻黄也像雨后春笋一样越长越快、越长越多。他高兴地说,像这样的沙地麻黄全苏木有2万多亩,全部实施围封管护,农牧民收割下来的草麻黄大部分直接销往收购的龙头企业赤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年均创利20 0多万元。阿什罕苏木坚持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充分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全苏木广泛开办“法律集市”。利用牧民每周一去苏木赶集的机会,在苏木所在地的集贸市场设立多功能的法律服务窗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农牧民免费进行法律咨询,并提供法律服务。
生活改善
苏木境内一条长30公里的“乌达线”乡间公路上,两边绿草如茵,景色迷人。前几年路的两边全是流动和半流动沙丘,经常是风沙弥漫,道路被堵,经过苏木干部群众不间断的治理,终于旧貌换新颜。路两边插的一大片一大片黄柳已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白音敖包、乃林皋等4个嘎查的2000多名农牧民专职从事黄柳产业,他们用黄柳编出的筐和销量非常好,每年人均收入都达到1600元以上。
沿革
“阿什罕”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平甸上崛起的山包”。“高日苏”系蒙古语译音,意为“茬子”。1956年设阿什罕苏木,1958年改公社,1960年更名乌兰敖都公社,1984年改高日苏苏木、阿什罕苏木。1996年,高日苏苏木面积421平方千米,人口0.3万,均为蒙古族,辖高日苏庙、巴润高日苏、浩来图、哈达呼舒、希地呼都格、乌吉木、固日班陶勒盖、阿日诺尔、巴润浩来图、查干诺尔、塔班乌苏11个嘎查,驻地距旗政府46千米;阿什罕苏木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其中蒙古族0.38万人,辖阿什罕、巴彦呼舒、德日那林高勒、珠日干格日、巴彦敖包、道日那林高勒、大营、乌兰敖都、召哈图、宝门艾勒10个嘎查。2001年,撤销高日苏苏木,将该苏木整建制并入阿什罕苏木,苏木政府驻地阿什罕。
城乡分类
150426201:
~200 210白音敖包嘎查
~201 220珠日干格日嘎查
~202 220乌兰敖都嘎查
~203 220乃林皋嘎查
~204 220高日苏嘎查
~205 220查干敖尔嘎查
经济发展
项目投资
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努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配合旗文化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成功举办了阿什罕苏木第三届歌手大奖赛;完成了阿什罕地区的旅游资源普查调研工作,录制了风景片进行宣传招商。投资2万元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光纤入村送电视信号;投资3 00多万元的永延寺(高日苏庙)正式开工建设。按照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和实际情况撤并了原高日苏小学,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并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2万元为教师宿舍配备了电视;投资6万元修建了冬储菜窖一处,改善了住宿师生的就餐条件。积极争取自来水项目,正在水泉等两个独贵龙实施,并在苏木所在地打井修复自来水工程,年内争取供水。全苏木参合牧民在市、旗医院和苏木卫生院累计核销医药费7万多元,其中受益牧户达到了1100户,受益人口3600人以上。全苏木已经完成5万元左右的新合保险费收入;苏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计划生育办配备了标准的工作场地,同时新建村级计生服务室2处。
建设方案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呈负增长状态。政府投资10.8万元,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牧民出工,整修苏木镜内乡级公路79.5公里,保证了全境的公路畅通。苏木 已经完成了305国道开工建设的前期测量和准备工作,进入土地征用阶段。投资10万余元改善了苏木机关的办公条件,购进了10台电脑,并建成了局域网,实现了所有业务的微机化管理,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并为干部宿舍接通了暖气,改善了干部职工的住宿条件。
干部建设
苏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建是保障。苏木以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统揽全局。机关作风整顿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培养了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干部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改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锻炼了干部。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提高了环节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了各个部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加强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的同时,加强了村务公开,对教育收费和“两免一补”资金、德援项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补助金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抽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正。全苏木各级干部扶贫捐款4000多元,全部送到困难牧户的手中。
生态建设
项目建设
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沙产业的今天,像道敖这样在沙地上种草而致 富的农牧民不计其数。已达2000多亩。10年来,仅500多亩沙打旺,他平均每年就纯收入1万多元。从1991年开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南北山植树种草,目前已种草3.96万亩,建草田林网0.6万亩。通过治理,过去的秃山已变成了绿色的天堂,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了南北山流域的水土面积6.5万亩,解除了水患,并保护了4000多亩农田不再被洪水冲淤。项目区内还年产优质牧草300万斤以上,年纯收益50多万元。自1978年开始在沙地上进行人工种植牧草,1984年开始实施飞播和机械喷播,并从2002年对人工种植牧草实行专项推进。
成果
可利用草场873万亩,全部落实“双权一制”,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50万亩,人工种植饲用灌木保有面积18万亩,飞播种草保有面积45万亩,改良草场保有面积24万亩,围栏草场7050处计489万亩。草原工作站站长陈志国向我们介绍,为了不断推动沙地草业的发展,全旗目前开发牧草种子繁育基地8000多亩,为优质牧草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01年至2006年,全旗种植素有牧草之王美称的沙地紫花苜30多万亩,每亩产草200多斤,年创利240多万元,每亩还产草籽40斤,年创利6000多万元。他告诉我们,加工牧草的龙头企业也有力地带动了沙地草业的发展,翁旗百合草业有限公司专门加工来自沙区的沙打旺、紫苜蓿等优质牧草,加工出的草粉、草颗粒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全旗东部沙区还有10多万亩围封管护的麻黄,年总产量3000万斤,年创产值1200多万元。
农牧业发展
基本情况
五月的阿什罕,草原披上了绿色的新装,黄的、紫的、蓝的各种鲜花竞相开放。沙丘里草苜蓿、沙打旺、柠条锦鸡儿等草木青青,上万亩防风固沙林带如一道道屏障,锁住了昔日肆虐的沙龙。过去濒临绝迹的毛腿沙鸡野鸭北极兔、候鸟频频出没于草丛中。阿什罕苏木总土地面积为146万亩,沙地面积81万亩。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恶劣,草牧场利用不合理,沙化十分严重,牧民们生活在遮天蔽日的黄沙中。严峻的现实,促使历届党政班子将生态建设作为刻不容缓的工作来抓。
政策
2004年,苏木党委、政府在充分了解民意,剖析乡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畜牧业为主导,以饲草料种植和转化为突破口,带动五个产业(草产业、沙产业、肉牛肉羊产业、有机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苏木财政收入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了“生态立乡、牧业强乡、民营兴乡”的发展目标。为了使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苏木狠抓了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
投资
改扩建境内水库、塘坝,修泄洪闸一处,新打机电井6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00亩,使水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结合京津风沙源、退牧还草、德援造林三大项目的实施,共完成沙地治理33.2万亩。他们还在草产业开发上大做文章,鼓励牧民完善并扩大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种植紫苜蓿和沙打旺等多年生优质牧草,今年,苏木在人工种草2万亩的基础上,又扩大种草面积9000亩,当年可转化饲料600万公斤。针对退化的草牧场严重的问题,苏木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将珠日干格日嘎查100户牧民整体搬迁,在退休的草牧场上实施人工种草,现已种植牧草700亩,牧民可从中受益10万元。苏木积极引导牧民走生态保护型家庭牧场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林牧矛盾问题,通过舍饲圈养、自然恢复、项目配套和人工治理等措施,走现代模式的禁牧入林,组群圈养的畜牧业发展的路子。苏木植树造林面积1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围栏封育 万亩,人工看护草场15万亩,退牧还草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9.1%增加到现在的11%。
方向
苏木把养羊业确定为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广优质肉羊绒山羊产业。发放养羊贷款169.86万元,购进羊3343只,在去年的7.4万只的基础上,预计到6月末羊存栏可达9.2万只,配套草库伦81处2430亩,建青贮饲料窑75处1875立方米。同时,苏木加大了羊改良力度,在宝门、召克图、好力图三个组新建羊改良站3处,改良品种以德国美丽奴羊为主,现技术人员已全部培训到位,计划年内完成羊改良3000只。在抓好养羊的同时,苏木把奶牛养殖做为一个专项推进,重点扶持,利用千村扶贫项目的有利时机,争取抓出一个养殖数量达100头的专业村。目前,苏木肉牛存栏9557头,现有养牛大户30户(30头以上),牛改良站17处,已完成牛冷配改良3000头。
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罕苏木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阿什罕苏木东南约30公里的古日板呼舒牧村东北的“裂缝山”南,为辽朝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宝山墓群长方形园,面积达3400平方米,夯土筑围墙,东、南各设一门,有瓮城。茔园内有10余座墓,至少列为三排。其中1号墓壁画题记为天赞二年(公元923年),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 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十国遗风,充分展现了辽初绘画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
考究
罕苏木墓群中的耶律羽之墓结构精细考究,以琉璃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金碧辉煌,局部饰有彩绘壁画;墓中出土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总数达300余件。墓中还出土一方近千字的楷书墓志,字口勾金,记述了耶律羽之属皇族近支的显耀世系及其生平事迹,极具文献价值,对研究辽朝早期契丹族历史有重要意义。此外,墓地还发现了用大型实用车具殉葬的现象。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介绍
行政关系
农牧业介绍
生活改善
沿革
城乡分类
经济发展
项目投资
建设方案
干部建设
生态建设
项目建设
成果
农牧业发展
基本情况
政策
投资
方向
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考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