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卖新闻》(
日语:よみうりしんぶん,英文:Yomiuri Shinbun),《读卖新闻》是由读卖新闻东京总社股份有限公司、读卖新闻大阪总社股份有限公司和读卖新闻西部总社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报纸。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所谓的“读卖”是有“报童一边读一边卖”之意,该报以普通大众作为主要读者对象,被称作是“庶民性”的群众报纸,是大众报纸。创刊之初,该报是每隔一天发行一份的隔日报刊,在日文汉字上方标注读音假名,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面向平民百姓的报纸。1875年,该报改为每日发行。
读卖新闻集团下设
东京、
大阪、西部三个本社和包括支社、通讯部、海内外总支局在内的385个记者站,形成了覆盖全球范围的庞大信息网络——这是生产优质内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读卖新闻》分为早报、晚报、英文版及电子版。版面多达40版,生活内容丰富,版面灵活。读卖新闻的特色是增强报道深度,独家新闻和调查性报道。读卖新闻成立专门的调查研究总部(如圆桌会议、读卖国际新闻经济恳谈会等)和独立解说部,以期增强新闻报道可读性。
1977年2月,《读卖新闻》以720万的发行量首次成为
日本报界第一。此后,一直稳居发行量首位。2003年,每日发行量超过1400万份,排行全世界日报发行量第一名,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0年,以1001.9万份的发行量成为世界上唯一日发行量超千万份的报纸。2021年,获得2021年
亚洲品牌500强第68位。
历史沿革
起步阶段
《读卖新闻》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社址位于东京市芝琴平街1番地,创始人为子安峻、本野盛亨和柴田昌吉三人,初为定位“通俗浅谈”的市井小报。题号的“读卖”一词是日就社社长子安峻决定采用江户时代“边读边卖”的贩卖方式之意而取名。发行所名称为“活版印刷所·日就社”。创刊号长27.5厘米、宽36.5厘米,纸质为西洋纸,两面印刷,共两页。
1875年,为迎合一般市民的阅读需求,报纸所用汉字注以假名,设有布告、新闻、通知、漫画等栏目,多为市井流传的消息或漫谈,囊括物价、商情等内容。创刊时的发行量约为200份,第二年约为1万份,1878年前后即达3.3万份,超过了当时日本大报的发行量。
1886年,《读卖新闻》开始连载小说,走文学报路线。
尾崎红叶、幸田伴露、
坪内逍遥等
日本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在《读卖新闻》上连载小说,提高了报纸的品位,受到许多文学青年的青睐,受众更加广泛。1917年,活版印刷所·日就社改名为读卖新闻社。
振兴阶段
1923年,
关东大地震导致报社办公大楼倒塌,让发行量一直稳步增长的《读卖新闻》损失惨重,加上《
朝日新闻》和《
每日新闻》已经形成全国垄断体制,《读卖新闻》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夹缝生存的境地,报纸发行量从1919年13万份跌至5.5万份,致使《读卖新闻》的经营陷入危机。
1924年,
正力松太郎成为社长,他效仿美国报业巨头
赫斯特集团的办报方针,把“煽情主义”引入《读卖新闻》,通过增出星期日晚刊、开辟宗教栏和漫画栏等,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无线电在日本问世后,又立即增加了广播专栏。对报纸版面、内容大力改革,报纸开始逐步振兴。1931年11月25日,正力松太郎以“
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发行晚报,获得成功。1934年,《读卖新闻》利用日本人热爱棒球运动的嗜好,组织了“巨人军”棒球队,使成千上万的“球迷”成了《读卖新闻》的忠实读者。后来又合并《九州日报》《山阴新闻》《长崎日报》等许多家中小报纸,使《读卖新闻》势力日益壮大。
1938年,《读卖新闻》发行量突破100万份,确定了全国大报的地位,与《
朝日新闻》和《
每日新闻》三分天下。《读卖新闻》与《报知新闻》合并成《读卖报知》,印刷份数马上增加了30万份,成为了
东京发行量最多的报纸。1942年8月5日,《读卖新闻》与《报知新闻》合并,命名为《读卖报知》,跃为东京第一大报。
辉煌时期
1946年5月1日,《读卖报知》恢复《读卖新闻》刊名,报纸发行部数达 400 万份。1950年6月1日,改组后的株式会社读卖新闻社成立。1955年4月1日,日刊英文版新闻发刊,即《The Daily Yomiuri》。1969年,务台光雄接任社长之职。1977年2月,《读卖新闻》以720万的发行量首次成为
日本报界第一。此后,一直保持在第一的发行量。
1983年,《读卖新闻》有编辑、记者3000多人。比《
纽约时报》社的采编人员还要多四分之三。在国内除在
东京、大阪、九州设三个本社,在
北海道、北陆设分社外,还设有36个支局和200多个通讯部。在国外,除设亚洲总局(
新加坡)和欧洲总局(伦敦)外,还在20多个国家派有常驻记者。1986年10月19日,CTS完美系统完成,纸面制作的程序由“铅”转为“光与电子”的情报产业。 1994年5月,当月ABC报告《读卖新闻》发行量突破10004万份。
2002年3月1日,读卖新闻本社同
日本电视台共同制作的新CS数字化传播“G+”频道开通。2003年,每日发行量超过1400万份,排行全世界日报发行量第一名,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06年6月1日,开始使用互联网的免费会员制服务“yorimo”。2010年,在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中,《读卖新闻》以1001.9万份的发行量名列第一,也是当年世界上唯一日发行量超千万份的报纸。2015年,《读卖新闻》每日早报版发行量为1001万份,晚报版发行量343万份,全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第一名。2021年,《读卖新闻》获得2021年
亚洲品牌500强第68位。
《读卖新闻》社出版英文版《读卖新闻》《读卖周刊》《读卖年鉴》等图书;拥有棒球队、交响乐团、旅行社、《读卖新闻》
日本电视网、报知新闻社、游艺场、电影社和
高尔夫球场等,形成读卖新闻报业集团公司。
组织现状
综述
《读卖新闻》开展事业的多种经营,读卖新闻集团拥有180个子公司,主要的企业是《报知新闻》《福岛民友新闻》《中央公论新社》等报纸。在出版集团之外,还有读卖旅行、读卖理工学院、读卖日本电视文化中心、读卖日本交响乐团等等,这些产业都支持着《读卖新闻》的发展。
《读卖新闻》是读卖新闻集团所属企业之一,以社长为领导核心,下设4个平行的本社,分别为东京本社、大阪本社、西部本社(设在
北九州市)和中部本社(设在
名古屋市)和包括分社、总本部、总局、分局在内的遍布日本全国的350个采访点。此外,还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伦敦、
曼谷和
北京市设有4个海外总局。《读卖新闻》4个本社负责全面开展编辑、经营业务。报纸的编辑、印刷、发行,由编辑局、广告局、制作局、贩卖(发行)局四大部门承担。而报纸的新闻采编工作,则全部在编集局完成。本社下设编辑局、调查研究出版局、广告局、营销局、事业局、制作局、媒体战略局等多个部门。
内设机构
栏目介绍
《读卖新闻》属于综合性报纸,《读卖新闻》分为早报、晚报,另外还发行有四五万份的英文报及网上《读卖新闻》。每天出早刊32版,晚刊16版。遇有重大新闻、体育赛事以及广告增多的情况,报纸版面还会增加,有时会增至40版。报纸第一版重点安排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第二、三版为政治及综合新闻版。
开设2~4个版面报道经济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性的经济新闻、
外汇市场汇率、股票市场行情、果菜鱼肉等生活用品的价格等。开设解说专版,发表围绕重大新闻事件撰写的背景资料、新闻分析等专稿及报社特别策划的深度报道,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导读者认同报社的立场和意见。开设2个版面的体育新闻、2个版面的社会新闻、1个版面的文教新闻。
《读卖新闻》地域版多达110种,专门报道某一发行区域的地方性新闻的,为订户提供最接近的新闻。
发行机制
《读卖新闻》报纸的发行实行“户别配送制”,即送报上门制度。日本拥有覆盖率极高的报纸配送站。根据日本新闻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日本全国的报纸住户配送比例为95.19%,而通过便利店、报刊亭等公共场所零售的比例仅为4.28%。日本的发行制度就使得报纸与水、电、煤气一样挨家挨户送抵,并成为与水、电、煤气一样的生活必需品。
宅配送
以“宅配送”为基础,按地分时印刷,设立强大的投递网络。支持《读卖新闻》的千万发行量的是遍布全国的8500个读卖新闻中心,这些中心共有10万工作人员支持着户配制度的实施。每天2450辆卡车把报纸从全国28个印刷工厂运送到这些中心。
这些专卖店都属于个体经营性质,自负盈亏,报社按售价的一定比例与专卖店进行结算,同时将报纸插页的经营权交给专卖店,专卖店争取的订户越多则收益越大。这极大地激发了专卖店增加订户数量的积极性,是报社维持高发行量的重要驱动力。
扩张员
以文化、体育、社会公益为载体,促销和扩张
报纸发行。读卖新闻社每年要举办500多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巨人俱乐部职业棒球赛、“伦勃朗美术馆展”“
日本国宝展”等。新闻社还拥有读卖日本交响乐团。日本的报社一直以来就设有“扩张员”,他们会挨家挨户对报纸购买的用户调查和回访,对于订阅报纸的用户,还要赠送展会票,巨人棒球票等礼物,这无疑会大大增加报纸的发行量。
零售价格维持制度
日本报业市场长期遵守对文化产品的“零售价格维持制度”。具体到报纸的定价上,遵守“再贩制度”,即报纸的价格由报社决定,不由市场决定。根据调查,日本90%的读者支持这种制度。《读卖新闻》的发行与广告收入之比为6∶4,
报纸发行收入占报社总收入的50%以上。《读卖新闻》平时报纸均为对开60版(上午40版,下午20版),零售价180
日元/份(相当于12元人民币左右)。
新媒体渠道
从1997年起,《读卖新闻》积极推动新闻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建设,实现信息的数据化。在新媒体上,阅读完整的内容需要注册付费。
同时,《读卖新闻》东京总社向地方报纸提供消息和图片的发稿服务,每天通过互联网发稿的数量为《读卖新闻》的消息大约120条,图片大约20张。地方报纸可以用《读卖新闻》的消息、图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入这一系统的地方报纸有34家,其中有一家
日本国外的巴西圣保罗新闻社。
科技手段
《读卖新闻》每天印刷高达1000万份的报纸,编辑处理1万多份照片和3万多则新闻。在20世纪60年代,《读卖新闻》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编辑印刷报纸。1986年,读卖卫星报开始通过通讯技术来在纽约的读卖新闻社发行。
《读卖新闻》开发的素材管理系统,提高了新闻与照片处理的速度和效率。该系统不仅能将遍布世界各地的新闻采访点联接,而且还能通过交换机将文字、声音、图像在内部网络中迅速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并再传输到各相关新闻部门。这套网络系统无所不包,其庞大的文字库、图片库为
新闻素材再次利用创造了可能性。
品牌文化
理念
基于个人尊严以及基本人权的人本主义,追求负责任的自由。站在
国际主义的立场上,为
日本以及世界的和平、繁荣做出贡献。以追求真实公正的报道和勇敢而负责的言论,来回报读者的信任。
定位
自创刊伊始,《读卖新闻》确定了“通俗浅谈”的内容定位,迄今为止,这种大众化色彩浓厚的定位都未曾改变,彰显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而就受众定位来讲,《读卖新闻》将所有普通民众视为目标受众,这也决定了其高级大众品牌的发展定位。所谓的“高级”,就是坚持以内容为王,确保内容的精品化、优质化。而所谓的“大众”,则是确保其巨大的发行量,扩大品牌影响范围,提高受众忠实度。
特色
巧设议程 合理建言
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读卖新闻》积极向政府建言,对有关民生热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成为了《读卖新闻》的品牌特色。在2014年,《读卖新闻》自行制定了一个可行性很高的宪法修正草案,并将其作为建言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
贴近读者 有益读者
《读卖新闻》以创办有益于读者的报纸为根本诉求,以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目标,《读卖新闻》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情报部和社会保障部,并配有专门的采编团队,报道养生、医疗、健身等相关信息。这样的内容设置,是《读卖新闻》所独有的,获得了读者高度肯定。
借助新媒体 培养读者群
《读卖新闻》创办了读卖博客,将目标受众定位于热衷于
iPad的年轻人,还创办了网站,让读者能够自由选择、阅读不同报纸的不同内容,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吸引读者、聚集人气的目的和效果。
政治立场
在
日本,《读卖新闻》长期被看作是持保守和
右派立场的报业代表,强调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多年来,《读卖新闻》一直是日本民族保守势力的重镇,呼呼并强调恢复以
天皇氏为核心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在推动日本右倾化的许多事件上,《读卖新闻》不止一次地充当“攻城拔寨”的排头兵角色。《读卖新闻》支持修改和平宪法,不仅如此,1994年,《读卖新闻》还率先发表私家版的《宪法修正草案》,鼓吹承认自卫队为符合宪法的军队。《读卖新闻》支持通过参拜
靖国神社、编写
教科书等方式否认
日本侵略历史。2001年,
小泉纯一郎作为日本首相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时,《读卖新闻》就以社论的形式表示支持。从2005年6月,《读卖新闻》开始转变立场。该月4日,《读卖新闻》发表了主编
渡边恒雄就亲自撰写的长篇社论,针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提出“首相不应参拜合祀了A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主张,并呼吁尽快建立另外的国立追悼设施,并进行为期一年的“明确战争责任”的系列报道。2006年7月,出版发行名为《
检证战争责任》的书籍,对从1928年开始到1945年由
日本引起的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束以及责任进行了全面调查。
获得荣誉
影响与评价
《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这本书可以被看成是《读卖新闻》“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第一步。”日本人总倾向于以受害者的身份来谈论这场战争,因此,即使是这本书也避而不谈日本是侵略者和施暴者的事实。读卖新闻在日本新民族主义势力抬头,政治总体右倾化的环境下,能够勇敢地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大声疾呼日本的“战争责任”,不是仅仅依靠“匹夫之勇”就能够做到的,需要的是深刻的思辨能力。(中国日报评)
《读卖新闻》一直都支持
日本保守势力,而
渡边恒雄也在鼓吹复兴民族主义方面不遗余力,因此对保守政界具有影响力。1994年,他领导的《读卖新闻》不仅主张修宪,还率先发表私家版的《宪法修正草案》,鼓吹承认自卫队为合宪的军队。过后,不少主流媒体也跟进,不仅民众的护宪声音开始减弱,连
政党的修宪、创宪风潮也吹乱了日本政坛。在整体保守化过程中,《读卖新闻》确实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读卖新闻》从保守转为
极右,一是受到日本整体保守化的影响;二就是受渡边恒雄个人
社会主义所左右。有人分析,
渡边恒雄在学生时代因为厌恶战争、讨厌天皇制、渴望民主改革,思想曾经
左派,并于1946年加入日本共产党。但他后来因批评日共又遭开除党籍,从而产生与日共不共戴天的情绪。由于渡边恒雄的第一次思想转向,《读卖新闻》也就表现得更加右倾。(
中国新闻网评)
《读卖新闻》的发行量是1400多万份,是发行量意义上的世界第一大报,在日本普及率是20.28%,相当于每五个家庭就有一家订阅该报,2010年以1001.9万份的发行量在世界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雄踞榜首,还因此被列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每天由《读卖新闻》的素材管理系统传输的新闻与图片,经过编辑处理,先后传送给23家电视台、55家广播电台,还有其他电视台的文字、移动电话的短信、车站广场的电子屏幕,使得《读卖新闻》影响力无所不在。(羊城晚报、新浪网等综评)
争议事件
2009年12月17日,《读卖新闻》崎玉地区网络版刊登了一条新闻报道,从新闻的内容看,有严重的歧视在日外国人的倾向,似乎在说“定居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会成为犯罪的温床”,引起了一些读者的极大愤怒,读者纷纷打电话到《读卖新闻》表示抗议。《读卖新闻》所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和内阁府定住外国人施策室发布的有关定住外国人的施策方针及
埼玉县警的施策方针有出入,《读卖新闻》片面强调“外国人犯罪”和“不使外国人走上犯罪道路”,而对“防止定住外国人成为组织犯罪的受害者”只字不题,而且把内阁府定住外国人施策室的“共存”方针,也就是“实行这个对策,不是将定居的外国人视为特别的存在,而是通过防止犯罪讲习和交通安全讲习等警察活动,提高定住外国人顺利进行日常生活的必要的能力”这一宗旨,片面曲解为“不使外国人走上犯罪道路”。
2020年4月12日,
日本《读卖新闻》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体制造成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人祸”,中方不愿承认在疫情应对方面的错误。13日,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进行了驳斥,称《读卖新闻》有关文章罔顾事实,恶意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充斥着对中国的无知、偏见和傲慢,是对国际社会包括日本民众对华认知的严重误导,完全违背了新闻职业规范、道德和基本良知。中方完全不能接受有关污蔑和抹黑,已向该报社相关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敦促
日本有关方面立即纠正错误,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促进中日抗疫合作和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