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桥镇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辖镇
观桥镇位于三台县城南31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72.97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286个合作社,场镇居委会1个。土地面积7229公顷,耕地2033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72亩,植被面积3628顷,森林面积2867顷,森林覆盖率35%。2020年全镇常住人口30229人。街道14条。号称“南路通”,是三台南路的十字路口,三大、观射、观菊、观鲁四条公路交汇于此,是通往鲁班水库云台观、江汉墓群的中转站和必经之地,也是三台南路地区重要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绵阳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7号):撤销菊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桥镇管辖,观桥镇人民政府驻东街9号。
历史沿革
清代三台县设置4路28乡。观桥属翼火乡;文台属尾火乡;方井、石亭大部和菊河属心月乡。
清康熙三十九年,观音桥兴场,因场镇观音庙外有一桥,名观音桥,场以桥名。属翼火乡(驻安居场)。
清末民初,观音桥划归尾火乡(驻新店子,今新生镇)管辖。
民国5年,菊河建场,因有蔡家沟、马岑寺、皇城寺三河流交汇于此而得名三合场,也称三河场。后因场镇河岸蔓生黄菊得名菊河场。
民国9年,川战迭起,各地加强团练组织,分设上、中、下乡,设团练办事处。尾火下乡驻观音桥,心月下乡驻鲁班桥(今鲁班镇)。
民国14年,改团练为团甲,设观音桥、鲁班桥为团甲公所。
民国19年,新增菊河场为团甲公所。
民国24年,以团改设为联保,设有鲁班联保、菊河联保、观桥联保。
民国29年,奉行“新县制”。改设为鲁班乡、菊河乡、观桥乡。
1951年,完成土地改革,进行民主建政。仍设鲁班、菊河、观桥3乡。并从鲁班、观桥、新生划出部分村建方井乡,因驻地四方井而得名。从新生、观桥划出部分村建文台乡,因文台宫古庙而得名。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设观桥、方井、菊河、文台公社。
1960年,从观桥、菊河、方井、安居4个公社划出部分村建石亭乡,因驻地石亭寺而得名。
1967年,文台更名为战旗公社。1981年又复名文台。
1984年,设观桥、文台、方井、石亭、菊河5乡。属安居区
1987年,建观桥镇。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文台、方井、石亭、菊河并入观桥镇。
1995年,菊河划出单设为菊河乡。
2017年,菊河撤乡设为菊河镇。
2019年,菊河镇并入观桥,组建新的观桥镇。
2019年12月,三台县撤销菊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桥镇管辖。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观桥镇地理坐标北纬30。52',东经105。05'位于三蓬、观射、观菊、观鲁(鲁班湖)四条公路交汇处;是风景旅游区鲁班湖、道教圣地云台观、著名文化古迹汉墓群三点一线旅游带的中转站和必经之路。全镇东与景福乡接壤,南与安居镇、菊河乡毗邻;西与鲁班镇相接,北与新生镇为界,海拔484.1米。
气候
地处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820.9毫米,无霜期280天左右。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注:2019年全镇总人口数为41276人
2021年6月30日,三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公布,截至2020年官桥镇常住人口30229人。
经济
2007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10万元,比2006年增长40.5%;工业总产值3057万元,农业总产值19880万元,比2006年增长63.5%;财政总收入484万元(剔除教育转移支付等收入),同口径增长15%;粮食总产2195万公斤,增产12.8%;油料总产265.3万公斤,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45元,较2006年增加636元,增长19.8%。
全镇水利设施较为完备,鲁班水库18个流量的鲁联干渠南北穿镇而过,文君、鲁千等6条支斗渠及108公里的渠道控准全镇,还有塘、库、堰等水利设施,保灌农田3.03万亩,自流灌溉达80%;粮食作物面积3345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306公顷,全年养蚕发种8306张,产茧24.9万公斤,创产值250万余元,产蚕量连续5年实现全县第一。大力发展草食性动物和小家禽畜,牛羊出栏7272头(只),小家禽畜出栏36.4万只;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加速品种改良,年生猪出栏4.08万头。
观桥镇观桥办事处围杆村,2006年通过县农业局科技宣传,了解到地膜玉米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就试种了6亩地膜玉米,在2005年大旱之年,周围地块玉米纷纷欠收的情况下,这6亩地膜玉米取得了较好的收成,种植地膜玉米的农户尝到了甜头,周围的农户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2007年该村农户主动增大投入,全村共种植了510亩地膜玉米。观桥镇政府也出台措施,以奖代补,给种植地膜玉米的农户每亩奖励10元钱,以促进全镇大力发展地膜玉米。
集市贸易
2019年底,观桥镇设观桥镇、文台场、方井场、石亭场、菊河场5个集市进行农贸产品交易。
社会
基础设施
2008年现有单位35个,其中省、市、县驻镇单位26个;其中商铺1千多个,经营店铺6百余家。其中较大规模超市5家,宾馆5家,餐饮娱乐设施齐全;场镇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六通。具有专业的环卫队,医疗设施先进,新建的观桥中心卫生院已投入使用;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等三家金融机构,是南路的金融中心。
镇内通车里程143公里,县乡公路21.3公里。年货运量4.6万吨、客运量24.3万人次,运输车辆52辆,客运线4条。邮政业务总量540万元,业务总收入3.2万元,市话交换机1台,程控电话安装964部。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无线通信网络。
全镇有科技人员168人,民营科技人员42人。有高中1所,单设初中2所,中心小学4所,其中附设初中2所,基点校13所,教学点5所,幼儿园15所,在校学生8629人,教职工465名,其中代课教师69名,适龄儿童入学率l00%。
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投资40万元。建蓄水池17口,建倒虹管1处,村道路270米。新修中型提灌站1座,更新设备3台套,精修山平塘2口。新增开发用地20亩,新建商住楼9000平方米。观桥中学新建足球场1个。场镇水、电、气,通讯、交通设施齐全。
教育事业
主要的普通高中学校有:四川省三台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芦溪中学、塔山中学、西平中学、观桥中学。县城内主要的初等中学有:潼川中学、三台英语实验中学(原三台师范校,名义上并入四川省三台中学校)、梓州中学、城西中学。主要的小学有:潼川二小、潼川一小、潼川三小、潼川四小(原三台师范校附属小学)。
观桥镇小学,在距县城33公里的观桥镇上,现有教师41人,学生1148人,班级24个,中心校一所,下辖4个村小学。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向高中输送合格新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轻松愉快,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健康发展,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学校的服务范围是观桥镇场镇和观桥镇观桥办事处9个行政村,2万多人口,20多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期间,国立东北大学(今东北大学)曾内迁于三台县,占用潼川联立高级中学(今四川省三台中学校)部分校舍。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回迁沈阳市后,在此建川北大学,四年后,川北大学迁南充市,后几经更名,成为今西华师范大学。三台中学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潼川府中学堂以及民国期间设立的三台县女子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民国政府设立的国立第十八中学。
旅游
云台观道教寺庙群,位于安居镇云台山,始建于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创建人赵法应。云台观现存明清古建筑有:玄天宫、三皇观、城隍殿、慈航阁、青龙殿、白虎殿、十殿、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藏经阁、梓潼殿、茅庵殿(供奉开山祖师赵法应)、香亭、木牌坊、钟楼、鼓楼、回龙阁、长廊亭、石华表、券洞门、三合门、三天门、玉带桥等。从山门至玄天宫绵延二里馀。
郪江古镇,古郪国遗址。郪江汉墓群郪江汉墓群分布在郪江镇金钟山、泉水坝、松林嘴、天平土,银杏沟等五处,经普查有上万座,实地勘察暴露的有1683座。
鲁班湖,原名鲁班水库,建于1980年代初,引水于都江堰,为三台县的农业灌溉起了重大作用。
梓州公园,位于潼川镇牛头山,山上有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三台杜甫草堂。
东山公园,位于县城东涪江东岸东山。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气候
人口民族
经济
社会
基础设施
教育事业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