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镇隶属于
四川省三台县,地处三台县中部偏东,东距
南充市202千米,北距
绵阳市63千米,西距
德阳市82千米、
成都市153千米,南距
重庆市340千米,总面积85.5平方千米,辖13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23.6万人。
潼川镇汉为
郪县属地,建城于
刘宋元嘉中,始为
北伍城县治。
西魏为
黎川县、昌城县治。隋为梓州、县治所。唐为
剑南道东川,梓州、郪县治。宋为潼川府,郪县治所。元因之。明为潼川州治。清为
潼川府,三台县治。1950年为
城关区,辖广化、真武二乡。1951年为第一区,辖城关镇、北坝、长坪、广化、云顶、东山等乡。1952年将
北坝镇、长坪、广化、云顶、东山等乡划归十六区(今琴泉区),辖东、南、西、北四个街政府。1953年撤销四个街政府,仍为第一区,1955年改为
城关区,1956年为
城关镇(区级)。因城关镇重名过多,1981年,更名潼川镇,因古为潼川府治故名。
潼川镇,位于中国川中丘陵区,涪、凯两江交汇处,东以涪江河为界,与东塔镇、百倾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中新镇相邻,南与
断石乡相邻,西南与古井镇接壤,西与
乐安镇相连,西北与
灵兴镇交界,东北与北坝镇为邻,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2018年,潼川镇工业
总产值36.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1亿元。
建制沿革
自
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
广汉郡郪县始,
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
潼川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
潼川州本州置
三台县,为附郭首县。县名以城西二里的三台山得名,沿用至今,共历2204年。古老的潼川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
杜甫于
李隆基宝应元年(762年)7月流寓潼川,历一年零八个月,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百余首不朽诗篇。境内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远近较为闻名的有
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纪念堂--梓州杜甫纪草堂,
大佛寺,
琴泉寺,以及与县城相邻的凤凰山森林公园,小明湖等历史、人文景观。美丽的
凯江和
涪江两江交汇于此,成南、绵渝公路穿境而过,是县域重镇和绵遂城际间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潼川镇“左带涪水,右挟
中江县,居水陆之冲要”(《元和郡县志》),历为
州府路县治所。
南梁刘宋元嘉九年(432)分
广汉郡置
新城郡,置
北伍城县,郡县治今潼川镇。
民国24年,川政统一,改设联保,时为
城厢镇联保,属三台县第一区署。
民国29年3月,奉令实行“
新县制”,改城厢联保为城厢镇。
1950年初,设三台县第一区,驻
城厢镇(1951年改为城关镇),辖城关镇、北坝(真武乡)、广化乡。后增长坪、云鼎、东山等乡。
1952年8月,将
城关镇单独分出,增设为第一区,辖东、南、西、北4个街公所(乡级)13个居民段。增设第十六区(
北坝镇区),辖北坝、广化、长坪、东山、高山、百倾、云鼎、禾加、慕禹、板桥等乡。
1953年撤销四个街公所,直辖13个居民段。
1955年10月,改
城关镇为
城关区,北坝区改为城郊区。
1956年3月,改城关区为城关镇(区级)。
1981年6月,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改城关镇为潼川镇;城郊区更名为琴泉区,辖北坝、广化、长坪、东山、高山、百倾、禾加、慕禹等乡。
1992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撤销原琴泉区,合并为潼川镇,各乡为办事处。
1995年,从潼川镇划出东塔、高山设立
东塔镇,划出百倾设立百倾镇。
1997年10月,划出北坝单设为北坝镇。
至此,潼川镇辖城关、长坪、广化、禾加、慕禹5个办事处。
基本概述
潼川镇地处
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
四川省盆地西北部,北距中国唯一
绵阳市、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
成都市153公里,东距
重庆市300公里,幅员面积85.5平方千米,是历代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自古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全镇辖5个办事处,3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蔬菜农场,总人口156752人(2017),财政收入20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7亿元,属四川省特大镇之一,列绵阳市近郊型综合经济实力前三强,四川省前百强。镇上围绕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天府肉鹅、凤阁生猪、柳林韭葱、广化鲜奶、橙园香菜等为代表的五大优质农产品,探索近郊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潼川镇地处
涪江、
凯江两江交汇处,位于北纬31°01′17″~31°08′36″,东经105°01′40″~105°10′03″。东以涪江河为界,与
东塔镇、百顷镇隔河相望;东南与
中新镇相邻,南与
断石乡相邻,西南与古井镇毗邻,西与
乐安镇相连,西北与
灵兴镇交界,东北与北坝镇为邻。镇政府驻北泉路42号,邮编621100,东距
南充市202公里,北距
绵阳市63公里,西距
德阳市82公里、
成都市153公里,南距
重庆市34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2015年潼川镇辖6个党总支(长坪、禾加、广化、慕禹4个农村党总支、1个城区党总支、1个教育党总支),62个党支部。全镇辖13个社区(下东街社区、老西街社区、大十字社区、解放街社区、建设街社区、皂角城社区、西门社区、凯涪社区、曲江社区、蟠龙社区、草堂社区、梓锦社区、花园社区)、29个村(凤凰村、佳桥村、盐井村、柳林村、龙青村、长丰村、长新村;长沟村、金山村、橙园村、顺江村、云鼎村、天保村、白鹤村、胜丰村;庆丰村、解放村、互利村、林茂村、大河村、平渡村、光明村;大兴村、石宝村、百花村、长林村、樟泉村、同心村)。
2020年4月20日,潼川镇“
合村并居”。将原29个
建制村、13个社区合并调整,拟调整减少村级建制19个。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总人口15675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潼川镇常住人口为126452人。
政治
改革开放
三台县以大市场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发展,潼川的一切工作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向经济工作以发展工业为中心,把方便送给企业,把困难留给政府,努力把潼川建设成为西部的投资
洼地,为投资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对投资者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适百年难遇之缘,值千载难逢之际,潼川人将把握改革开放之天时,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之地利,顺应万民建设新潼川之人和,突出发展主题,抓好农业产业化,优势产业培植,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着力推动镇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扩张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把潼川建设环境优美、经济活跃、富裕文明的特色经济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三台县的发展前景孕育着无限的商机。
发展前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大讨论活动中,潼川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勇于“跳出潼川看潼川,跳出三台看潼川”,努力破除影响潼川镇发展的旧观念、旧思维,克服阻碍各种
生产要素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做好工业强镇、建设农业特色镇和和谐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强镇三大发展文章,为潼川今后三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解放思想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随着大讨论活动的不断深入,
三台县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新潼川的建设中,潼川镇上下展现出了空前的建设热情和创造活力。团结、稳定的潼川正朝着“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新潼川不断迈进。
经济
产业特色
三台县潼川镇属
四川省几个特大镇之一,镇机关地处三台县城,潼川镇辖城区、广化、长坪、禾加、慕禹五个办事处。有11个社区,30个村,248个居民小组,29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85.5平方千米,辖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58人,有耕地面积2489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8亩,
植被面积2852公顷,森林面积2787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33.9%。东邻东塔镇、
新德镇,南连
中新镇、
断石乡、玉林乡,西与古井镇、
乐安镇相连,北与
灵兴镇、北坝镇接壤。2007年1至10月,全镇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9.1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2%;工业
总产值实现5.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8.7%;农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6%;
工业增加值实现9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82元,同比增长95.3%;粮食生产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总产突破27062吨,同比增长26.6%。
招商引资
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独具特色。制定了工业工作五年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并大力实施了以“优惠政策,让投资者动心;优质服务,让投资者省心;关心体贴,让投资者舒心;诚信待人,让投资者放心;依法保护,让投资者安心”的招商引资“五心工程”。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在继续培育壮大化工、机械、家具、建材、食品、轻纺等六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了投资500万元的国能
秸秆生物发电、投资投资4000余万元的欧亚木业、投资1.2亿元的佳禧印染等众多工业投资项目,有的工业项目已竣工即将投产,这必将对今后潼川工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不断突出农业特色。突出抓了鹅鸭羊、生猪产业和
经济作物的产业布局,积极培育了以
黄河、启霜、海虹等为代表的鹅鸭羊养殖专业大户,集中规划和重点扶持了以橙园村为代表的生猪规模养殖,以及以顺江红心橙柚、柳林绿色韭葱等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区,并以此为依托大力
招商引资,现今在养殖方面已基本形成了饲养、屠宰、储运、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优质农产品推广
比较优势逐步显现。
经济发展
潼川镇是
四川省三台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内基础设施完备,商贸流通活跃,文化生活繁荣,综合配套设施功能齐全。镇内有各类学校50余所,医院和卫生防疫保健站16个。境内风景名胜较多,城西有浓荫蔽日的梓州公园、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凤凰山森林公园,城南有川北
佛教圣地大佛寺,城北有千年古刹琴泉寺、千佛岩和北塔。潼川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绵阳南郊机场近在咫尺,绵三、三射、三中等高级公路贯穿全境,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涪凯
二江绕镇而行,水利水能资源丰富,自来水、电力供应充足,价格便宜;
程控电话、移动、联通、
中国网通、
中国铁通、
小灵通平台、大灵通、广电、
adsl专线上网等业务全面开通,商贸、物流、科技等服务尽善尽美;毗邻
西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镇内更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多层次、多门类的教育体系,为
三台县建设提供着质高量足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大军。潼川镇正坚定不移地实施着“工业5亿”工程,走工业富镇、产业强镇之路。做大做强佳联印染、鑫星织造、蒙托矿业、蜀龙泵业、水泥制造、凯慕家具等七大产业,建设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强镇。
文化
小镇特色
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生率达96.04%,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落实计生“三结合”590户,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深化;殡葬改革成果得到巩固,
火化加处罚达到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得到加强,潼川镇全年共为1.2万名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900余万元,为345个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近5万元;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广泛推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排位顺利实施;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有所缓解;清洁农村大行动,创卫工作跃上新台阶;国土、林业、规划,武装、妇联、共青团、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三台县已争创为中国文明城镇、省级社区建设模范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县级平安示范镇。
“思想大解放,三台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在潼川镇营造出了“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火热氛围。潼川镇党委、政府通过大讨论,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勇于“跳出潼川看潼川,跳出三台看潼川”,再谋划、再部署、再动员,以“做好三篇大文章,实现三年大变样”入手,积极打造新潼川。
潼川镇是三台县城乡结合的省级一类镇。2000年来,潼川镇立足城乡结合的优势,大力实施“开放立镇、工业强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发展工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潼川”三大重点,潼川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潼川镇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9.5亿,工业总产值实现5.31亿,
工业增加值实现1.29亿;农业
总产值实现2.16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09元,达到4227元;粮食生产实现了突破性增长,总产突破27062吨。潼川镇工业基础更加雄厚,农业特色日益突显,产业亮点纷呈。
社会
教育
旅游
风景名胜
琴泉寺位于
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始建于
北周(公无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
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
从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现存建筑为
清代和民国所建,主体建筑由座西北朝东南的并排双四合院相连而成,布局特别,处于历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厢房。整个
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正殿,又名
观音殿。面阔三间14米,进深六间12.1米,建筑面积168.4平方米;前殿,带山门,重建于清
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阔五间18.9米,进深三间5.8米,建筑面积109.62平方米。
古城墙为清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公元1767年—1770年)在明代城垣基址上按府城规格扩建的(因此时已是潼川府城)。南门城楼及门洞和东门门洞保存完好。南门和东门城墙高6米、厚9.8米;门洞分内洞和外洞,外洞高4米、拱跨3米,内洞高4.5米、拱跨3.6米,均为纵联式券拱;城墙
周长1.2米、高和宽0.3—0.35米的条石垒砌。南门城楼为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梁架为抬梁穿逗混用式,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九柱,中柱两旁立柱密集,柱间最近距离仅0.38米;城楼面阔五间共12米,进深八间共6.8米,脊高7.5米,
建筑面积81.6平方米。东门外门洞间双扇铁皮木质城门基本保持完好。南门至东门再至北门段城墙有部分保存完好,南门至老西门段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现存城墙总长度超过2.5公里。1996年,古城墙和东、南城门被公布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