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喉绿啄木鸟
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动物
鳞喉啄木鸟(学名绿啄木鸟属 xanthopygae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绿色啄木鸟。腰黄,顶冠红,颊灰。与灰头绿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其具白色颊纹,腹部具绿色鳞状斑。雌鸟顶冠黑色。
鳞喉啄木鸟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西南及东南亚,习性比大多数啄木鸟占域性强,主要以蚂蚁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鳞喉绿啄木鸟
拉丁学名: Picus xanthopygaeus
命名时间: Gray \u0026 Gray, 1846
物种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29厘米)的绿色啄木鸟。腰黄,顶冠红,颊灰。与灰头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具白色颊纹,腹部具绿色鳞状斑。雌鸟顶冠黑色。
虹膜-粉白而内圈红;嘴-灰色,嘴侧黄色;脚-淡灰绿。
雄性成鸟:
头顶红色,头顶后部羽毛有时具橙色先端,枕部有黑显露;背及翼上覆羽草绿色,有时渲染黄色,有时较多橄榄色;腰部亮黄色,极少渲染橙色;初级飞羽暗褐色,外羽片和内羽片基部具白斑;最内侧次级飞羽染浓绿色,并具不明显的绿黄色横斑,外侧飞羽逐渐与初级飞羽趋于同色;尾羽绿褐色,在基部有不明显白斑,最外侧尾羽浅褐,整片羽毛均具较宽阔斑纹;眼至枕部具一白色眉纹,其上方有一黑纹;眼先暗黄白色;耳羽淡灰褐色,具较白的纵纹;两颊灰白具不明显的黑色纵纹;颏、喉黄灰色,具白色纵纹;前颈及胸部绿色较多,具不太明显的暗色鳞状纹;胁及尾下覆羽淡绿黄色,具宽阔的黑色鳞片状纹。下体羽色变化较大。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顶黑色,头侧羽色较褐且暗。虹膜红色,具一粉红色外圈;嘴峰角黄色,上嘴较暗较褐;跗橄榄绿或橄榄灰色。
体长280-300mm;嘴峰25-30mm;翅120-130mm;尾83-93mm;跗蹠25-26mm。(注:雄性——♂;雌性——♀)
叫声
相当安静。发出似假声的单音,木有声。
分布范围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西南及东南亚。鳞喉绿啄木鸟(分布图)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南部。
分布状况
为云南西部开阔的低地林中非常罕见的留鸟
习性
比大多数啄木鸟占域性强,食物多为蚂蚁及白蚁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开阔的森林中,也出现于竹林、果园和次生林。常单独在树上活动,也常到地面活动和觅食。栖于开阔山地桦树林、竹林中,常至地面活动。主要以蚂蚁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生长繁殖
繁殖期4-6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3-5枚,卵白色,为卵圆形,大小为26-27mm×20-21mm。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物种特征
叫声
分布范围
分布状况
习性
生长繁殖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