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二陵博物馆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
南汉二陵博物馆(英文名:Southern Han Mausoleums Museum)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大学城华师一路8号,隶属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是依托南汉二陵建设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是第八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
南汉二陵五代十国十国之一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高祖刘䶮康陵,于2003年到2004年被发掘。2014年,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立项,并于2015年动工建设。2019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负责南汉二陵博物馆的管理运营和开放服务工作。同年5月17日,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全面开馆。2023年6月10日,南汉二陵博物馆西侧的康陵遗址全面完成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正式向公众开放。
南汉二陵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5317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区(占地面积4861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81平方米)和康陵遗址区(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7平方米)。南汉二陵博物馆设“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汉风唐韵:五代十国南汉历史与文化” 和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康陵遗址展区等四个基本陈列。截至2024年4月,南汉二陵博物馆有藏品10222件/套。重要文物有商牙璋、东汉楼阁式陶屋、五代南汉玻璃瓶、汉代珠串饰等。
历史沿革
建设基础
德陵
德陵是南汉奠基者烈宗刘隐的陵墓,位于北亭村青岗北坡。推测于后梁干化元年(911年)至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明德陵建造完成。2003年,考古专家进行清理。德陵坐南朝北,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多重券顶砖室墓。在墓道与封门相接处出土了272件青瓷罐和釉陶罐。
康陵
康陵是南汉高祖刘岩的陵墓,位于北亭村大香山南坡,与德陵相距800米。康陵依大香山南坡的地势呈南北分布,分地面建筑和地下玄宫两部分。地面建有长方形陵园,陵园四周绕以陵垣,四隅有角阙。2003年,考古学家对康陵进行发掘,定陵地下宫殿在陵台正下方,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多重券顶砖室墓。
建设历程
2003年到2004年,南汉二陵被发掘。后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立项。2015年,动工建设。2019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负责南汉二陵博物馆的管理运营和开放服务工作。同年5月17日,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全面开馆。
2023年6月10日,南汉二陵博物馆西侧的康陵遗址全面完成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正式向公众开放。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南汉二陵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5317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区(占地面积4861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81平方米)和康陵遗址区(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7平方米)。
馆内布局
南汉二陵博物馆开放区域包括:展览厅面积约3900平方米,以及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其它室内公共活动空间约1700平方米。
建筑特色
南汉二陵博物馆选址康陵遗址以西依山而建,建筑风格极具“汉唐古韵”的岭南气息,以黑白灰与红砖搭配。博物馆以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作意念、以“南韵·和庭”为主题,打造成为岭南地域气息浓厚的纪念性建筑。博物馆内部以“中国如意结”作布局结构,以庭院为核心作为建筑体量单元,通过五个单元的相互叠合,交织,形成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有机结合,营造实为建筑、虚即庭院;围而不合、虚实互换的建筑理念。博物馆建筑群与康陵遗址本体自然形成“左圆右方”的景观空间轴线,形成有秩序的统一整体。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南汉二陵博物馆设“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市”“汉风唐韵:五代十国南汉历史与文化” 和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康陵遗址展区等四个基本陈列。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展厅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二进殿,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出文物751件套。展览分“曙光肇启”“番禺都会”“岭南首府”“广州名城”“东方大港”“天子南库”“近代沧桑”等部分,以时间为主线,用考古材料呈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的人类生活形态及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交往互动、秦汉以来2200余年广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及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历史。本展览的展品绝大多数为广州考古出土文物,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展出,每一件出土文物标注了出土年份、准确的出土地点,使观众可以了解到展出文物的详细考古信息。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展厅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二进殿,面积约820平方米,展览分“岭南大汉国”“都城兴王府”“考古现三陵”等三部分,用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存文物史迹分别展示南汉国的历史脉络、南汉都城兴王府(今广州)的宫殿苑和城市建设、南汉三陵(德陵、康陵、昭陵)的形制结构及出土文物,以实物、图片、视频、多媒体互动等手段,向公众全面立体地展现五代南汉国的历史和文化面貌。
公众活动考古中心
公众考古活动中心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一进殿,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设考古知识小型展厅、模拟考古体验区、文物修复体验区、文物拓片体验区、虚拟展示区、阅览室和科普讲堂等。设置了考古知识宣传小型展览,以及田野考古互动、文物修复和拓片体验、考古科普读物阅读分享沙龙和文物考古专家公益讲座等活动,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走近考古、了解考古、体验考古,让文物考古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康陵遗址展区
康陵遗址展区位于番禺区大学城康陵路,康陵为南汉开国皇帝高祖刘岩的陵墓,是中国考古发掘揭露的五代十国十国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两周王陵建筑基址。分“祭坛?陵墓!”“岛上时光”“迁神”三个板块讲述康陵的故事,与博物馆区常设展览“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为公众全方位呈现南汉历史往事与文化记忆。
临时展览
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
“红色印迹 羊城烽火: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展览地点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展览中心特展厅Ⅱ,展览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2021年12月19日,图片展“以迹说史”,分“创组织,路蓝缕启山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唤起工农千百万”“反压迫,熊熊烈火真金”“抗侵略,一寸山河一寸血”“谋解放,天翻地覆慨而慷”“祭英烈,丰碑永恒耀千秋”六部分,以广州市115处红色革命史迹,比较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创立党组织并领导广大革命群众开展艰苦斗争、反抗压迫、抵御侵略、争取解放的历史。展览力求把“藏在深巷人未识”的史迹呈现出来,把隐藏在史迹背后的故事发掘出来,把分散在城市不同角落里的史迹按照相同主题串联起来,把革命史迹研究保护成果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广大市民朋友讲述“家门口的红色学堂”里的革命往事。
“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发现·保护·传承:‘十三五’时期广州市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位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Ⅰ,展览时间为2021年6月29日—2022年4月17日。展览分“发现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三部分,共展出考古出土文物337件/套,以及过百件辅助展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及文物保护利用的主要成绩。展览第一部分集中展示了增城墨依山,黄埔马头庄、茶岭、甘草岭、沙岭、大贤墩,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增城莲花书院等考古项目的重要发现。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II,展览时间为2022年1月20日—2022年5月8日。展览集中展示了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新成果,以增城金兰寺遗址、黄埔陂头岭遗址(二期)、黄埔榄园岭遗址(二期)、越秀农林上路六横路汉至清代遗存、黄埔迳下村南朝至晚唐五代十国墓葬、海珠广州科学馆项目用地明清墓葬、番禺永大集团1号地块明至民国墓葬、荔湾广钢地块汉至民国遗存、从化松岗遗址等10个重要考古项目为展览重点,展出石器、陶器、玉器、银器等各类出土文物201件/套。
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
“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II,展览时间为2022年5月26日—2022年10月9日。展览精选广州出土汉代珠饰文物232件套,通过“璀璨夺目”“匠心独运”“珠玉在侧”“美美与共”四部分,向公众展示汉代珠饰的艺术之美,以及其承载的制作工艺、技术传播和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历史信息。
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
“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展览中心特展厅Ⅰ,展览时间为2022年6月10日—2023年2月19日。展览是中国国内首个大规模聚焦汉至曹魏时期京都洛阳城的专题文物展,分“生在洛京”“起于伊洛”“归葬北邙”三个部分。展览第一部分,从饮食起居、庄园经济、宴会出行、铜镜韶华四方面,部分再现昔日洛京充满人间烟火气、歌舞宴饮、策马飞舆的社会生活画卷。展览第二部分,通过展示胡人跳丸俑、骑骆驼俑、象戏俑等带有鲜明的丝绸之路色彩的文物,再现了汉魏洛阳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的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历史。展览第三部分,选取洛阳考古发现的两汉至曹魏时期3座高等级墓葬,讲述洛阳地区从厚葬礼俗转为薄葬之风的葬俗变迁。展览共展出文物244件(套),分别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34件套)、偃师商城博物馆(5件套)、新安县博物馆(5件套)三家文博单位;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59件。
南石头往事
“南石头往事”展览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II,展览时间为2022年12月15日—2023年4月5日。展览依托考古成果和历史文献资料,用48件(套)展品和大量图片资料,部分重构南石头一带的人类历史图景,生动再现广州市近代江防要塞大黄炮台群、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南石头监狱中的斗争与牺牲、海港检疫所的变迁、广州现代工业的建立与蓬勃发展等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城市历史记忆。展览分5部分,“滨水南石头”部分通过展示广州造纸厂考古发现的汉代文物,让观众朋友感受南石头的悠远历史。“要塞南石头”部分详细介绍了大黄滘炮台防御体系的五次修建过程与兴废。“狱火南石头”部分展示考古发现的牢房基址,与关押在南石头监狱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相关的珍贵革命文物,并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南石头监狱遗址考古发现的脚镣、药剂瓶等出土文物,展厅还复原了南石头监狱遗址的最小监仓,观众朋友可以沉浸式感受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狱中生活环境,追忆他们的生死抉择与心路历程。“悲惨南石头”部分重点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香港特别行政区后,强迫大批难民“归乡”,南石头监狱被改作粤港难民收容所的悲惨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港检疫所的发展与变迁。“新兴南石头”部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广州市工业重获新生、蓬勃发展的历史。
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
“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展览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Ⅰ,展览时间为2023年3月29日—2023年11月19日。展览分“美家园”“安其居”“饮不竭”“甘其味”“仓实”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明器组合、屋、井、灶、仓()。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陶屋、井、灶、仓、船、车等模型明器,观众朋友们得以窥见汉代番禺先民的生活场景烟火气,领略先民们的艺术审美情趣,感受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持续向往。本展览共展出广州考古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169件/套,这是历年来广州汉代建筑模型明器集中展示数量最多的一次,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还有一些是最新考古发现的成果。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II,展览时间为2023年4月25日—2023年12月17日。展览从2022年广州18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成果中精选陶器、铜器、铁器、银器、水晶、贝壳等各类出土文物约260件/套进行展示,分为居住、劳作、埋葬三部分。展览强化考古发现与当下生活的关系,通过现代人要面对的日常事物联系考古遗存所能呈现的古代先民生活起居、劳作营生、宗教活动和生死观念。
笙歌醉太平:一位大唐县主和她的时代
“笙歌醉太平:一位大唐县主和她的时代”展览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厅Ⅰ,展览时间为2023年12月5日—2024年4月7日。展览集中展出了金乡县主墓随葬品中的146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9件(组),二级文物7件(组),三级文物128件(组),墓志拓片2套。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落花不语、唯是谁识”,主要介绍金乡县主墓考古发掘情况,包括墓葬形制、丧葬制度、墓主人生平等。金筐宝钿头饰、高大的官吏俑等文物,象征着金乡县主的显赫身份。第二部分“万国衣冠、盛唐气象”,通过庭院建筑、仪仗俑、狩猎俑、伎乐俑、百戏俑、人物俑、动物俑和生活器皿等文物,从明妆丽服、仪卫出行、宴饮百戏、骑马狩猎等四个方面,重现了金乡县主多姿多彩、富贵安闲的人生,也透过金乡县主的生活感受盛唐长安“万国衣冠拜冕旒”“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历史文化风貌。第三部分“驼铃不绝 丝路长歌”,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大批胡商东来。在长安城一百万总人口中,各国侨民和外籍居民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二。本部分通过骑骆驼俑、陶马俑、胡人俑等文物,重点展示盛唐长安城的丝路文化,以及华夷如一、兼容并蓄的社会面貌。
骑鹤上扬州:杨吴和南唐时期的扬州城
“骑鹤上扬州:杨吴和南唐时期的扬州城”展览设置于南汉二陵博物馆特展Ⅱ,展览时间为2023年12月26日—2024年4月14日。展览聚焦了杨吴、南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展出文物83件(套),生动讲述杨吴、南唐时期扬州城、大运河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葬俗等社会历史文化风貌。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淮左名都”,第二部分“千里长河”,第三部分“人生只合扬州死”。
交流展览
南汉二陵博物馆秉持合作、开放、共享的理念,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展览体系积极联合主办或协办赴外展览,借助其他平台宣传广州市考古成果,展示羊城历史文化魅力。
重要馆藏
馆藏概况
截至2024年4月,南汉二陵博物馆有藏品10222件/套。重要文物有商牙璋,东汉楼阁式陶屋,五代十国南汉玻璃瓶,汉代珠串饰等。
重要藏品
商牙璋
商牙璋,2016年在增城墨依山遗址出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首次在年代明确的墓葬遗迹中清理出土的玉牙璋,商牙璋长19厘米,宽3~2厘米、厚0.3厘米。牙璋作为夏文化的礼制用玉,随着夏遗民的迁徙,于商时期在岭南得以广泛流传。首端斜刃内凹呈弧形,刃宽大于体宽。柄首斜边,无穿孔,柄身饰有扉牙。器身中断,断口两侧各钻有两个穿孔,用以缚接。表面覆盖不均匀黑褐色沁蚀。
东汉楼阁式陶屋
东汉楼阁式陶屋,2010年在越秀区东风东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工地东汉墓出土。长26.5厘米,宽28.8厘米,高27.5厘米。该件陶屋规模雄伟,结构也较复杂,整体呈中轴对称形式,分前室、左右护院、左右后室、中后阁楼组成。前室门内外站立数人,有两人似配有武器,应站于院门前守卫。右院及右后室内有六只牲畜。左院右侧有梯子。二层阁楼外有凭栏。
五代南汉玻璃瓶
五代南汉玻璃瓶,2003年在康陵玄宫出土。高12厘米,口径5.2厘米,最薄处不足0.5毫米,最厚处也仅有约2毫米。属于钠钙玻璃体系,舶来品,虽曾深埋地下、历经千年,依然晶莹透彻,在光线的折射下由于厚薄不同而呈现出深浅不一的湖水绿,内里气泡如浮动一般。这件玻璃瓶是高祖刘岩康陵出土上百片玻璃碎片中能够修复起来的唯一一件。
汉代珠串饰
汉代珠串饰,2000年在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工地出土。该串珠饰材质丰富、形状多样、色彩斑斓,由形状、色泽各异的红玉髓玛瑙水晶、玉、琥珀、金珠组成。其中一颗镂空十二面焊珠金球体现了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应是通过海上交通贸易输入到岭南的域外珍玩。
东汉金饼
东汉金饼,2011年在荔湾区西湾路广州市铸管厂地块M151出土。直径6厘米,重250克。出土于女墓主人头部位置,表面刻画有“朱”“山”等文字。这是目前广东省地区唯一考古发现的汉代金饼
新石器时代晚期黑彩灰陶罐
新石器时代晚期黑彩灰陶罐,2017年在黄埔区茶岭遗址出土。高17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9厘米,腹径15厘米。广州出土软陶泥很少,该件黑彩灰陶罐是广东境内出土最完整、图案保存最好也最复杂的墨绘陶器。陶罐上的纹饰像漩涡,可能与海洋文明有关。
西汉铜蘸炉
西汉铜蘸炉,2005年在越秀区恒福路银行疗养院考古工地西汉墓出土,底盘长17.5厘米,宽14.5厘米,通高16厘米。这样独特的铜蘸炉在广州地区考古少见。该炉小巧精美,由蘸杯、镂孔炉壁、长方形的炉灶和底盘组成。炉锅内放上“染酱”加热,以食物蘸食,反映了汉代贵族雅致的饮食生活。
唐陶生肖俑
唐陶生肖俑,2012年在越秀区先烈路动物园地块唐墓出土。共8件,高17~21厘米,包括鼠、牛、龙、马、羊、猴、鸡、狗八尊,皆兽首人身、着贴身上衣,除鼠盘腿而坐以外皆为跪坐,两手交叉,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左手其余四指紧贴于胸前,可能为古代礼节“叉手礼”的一种。
东汉陶灶
东汉陶灶,2003年在越秀区执信路执信中学工地东汉墓出土。长39厘米,宽25.2厘米,高20.2厘米。灶台置于宽敞的长方形地台之上,灶门前有一犬蹲立,卷尾昂首,与匍匐在挡火墙上的壁虎(也可能是老鼠)相望,生动逼真。灶旁贴附水缸利用灶壁余温加热,体现了当时人们充分利用能源的智慧。
东汉陶羊形尊
东汉陶羊形尊,2006年在海珠区官洲岛花果山出土。长36厘米,宽22厘米,高56.5厘米。器型肥胖呈卧伏状,头部轮廓清晰表情生动。腹部两侧置双横耳,四足上镂小孔,应为系绳用。“羊”与吉祥的“祥”字相通,具有祥瑞之意。
东汉铜熏炉
东汉铜熏炉,2010年在荔湾区西湾路旧广州铸管厂地块出土。由独立的托盘、底座、四只首尾相连翼虎的辟邪座、羽人(胡人)炉柄、炉身、山峰状炉盖六部分组合而成,造型精美别致。汉代香炉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广州海路通商贸易的兴盛。
学术研究
文物保护
南汉二陵博物馆设置有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主要负责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的保护、提取;配合进行考古资料的整理,开展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科学检测与研究;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材料和理论研究;承担外单位委托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方案设计、病害评估及实施工作。具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资质,业务范围包括:玉石器、陶器、瓷器、铁器、金银器、铜器、石刻砖瓦、碑帖拓本类。
南汉二陵博物馆做好了考古发掘出土品的接收入库,建立账册,合理排架,妥善保管。2023年,配合考古项目的开展,接收考古出土文物标本入库40批次,共33577件套、423筐、42袋。同年,南汉二陵博物馆配合展览以及黄埔陂头岭、增城扶浮岭、增城老虎岭、黄埔岗古墓、黄埔茶岭、南石头监狱遗址、姬堂晋墓、广雅中学莲韬馆等考古项目资料整理,完成共计255件套陶瓷、青铜、铁、银、木质等材质的保护修复工作。完成“南汉二陵博物馆馆藏铜镜保护修复项目”“广州旧铸管厂M151:56铜温酒樽保护修复项目”“增城区老虎岭汉墓出土铜器保护修复项目”。为550件院藏精品文物订制囊匣,为珠饰等观赏性强的小件文物购置了163个藏展结合的PE透明收纳盒,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
出版图书
简报论文
南汉二陵博物馆发表的代表性简报论文有《广州市动物园唐代砖室墓M1的发掘》《广州海幅寺汉代窑场遗址的发掘》《广州黄花岗汉唐墓葬发掘报告》《广州市横枝岗西汉墓的清理》《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两座出土玉牙璋的商代墓葬》《广东省增城浮扶岭M511发掘简报》《广州动物园东汉建初元年墓清理简报》等。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
2023年8月23日—25日,南汉二陵博物馆面向7-12岁、13-18岁青少年观众分别举办了小考古学家、少年考古学家两期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共计24组亲子家庭参与。小考古学家体验探索营为期一天,7-12岁观众与父母一起看展览、喜焕新衣、萌心课堂、活动分享等环节,一起探索、一起思考、一起分享,共同完成相关活动任务,感受考古魅力。少年考古学家探索营为期两天,13-18岁亲子们在“六个一”活动--听一次讲座、看一次展览、体验一次文物修复、参与一次citywalk城市漫游、进行一次“文物DIY”、开展一次分享中走近考古。
文物径研学活动
2023年7月16日,南汉二陵博物馆配合“寻迹广州市——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寻迹羊城city walk”,以广州城市考古为主题,结合展览,围绕入选了“2022年度广东重要考古发现”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开展。15位观众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张嘉颖带领下打卡遗址周边古城墙、古城、现代闹市中的古城边界,感受城市变迁,用脚步丈量羊城,在考古遗迹中阅读广州。
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
南汉二陵博物馆配合黄埔暹岗和增城东坑两个明清墓地发掘出土大量墓志的保护修复,组织开展共9场“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明清墓志保护修复活动,活动受到观众热捧,报名1500多人,让该系列活动真正成为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品牌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文创设计
所获荣誉
荣誉
获奖
参考资料
Guangzhou.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4-09
南汉二陵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4-09
排行榜|南汉二陵博物馆“人气文物Top 10”.微信公众平台 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南汉二陵博物馆参观攻略.微信公众平台 广州考古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运行服务报告2023.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基本陈列.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公众活动考古中心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康陵遗址展区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南石头往事 .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交流展览.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4-09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图片展.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4-09
文物保护.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24-04-09
出版著作.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文创.南汉二陵博物馆.2024-04-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设基础
德陵
康陵
建设历程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馆内布局
建筑特色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公众活动考古中心
康陵遗址展区
临时展览
广州革命史迹图片展
“十三五”时期广州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
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
南石头往事
羊城烟火气:广州出土汉代建筑模型明器展
寻迹羊城:2022年广州考古新发现
笙歌醉太平:一位大唐县主和她的时代
骑鹤上扬州:杨吴和南唐时期的扬州城
交流展览
重要馆藏
馆藏概况
重要藏品
商牙璋
东汉楼阁式陶屋
五代南汉玻璃瓶
汉代珠串饰
东汉金饼
新石器时代晚期黑彩灰陶罐
西汉铜蘸炉
唐陶生肖俑
东汉陶灶
东汉陶羊形尊
东汉铜熏炉
学术研究
文物保护
出版图书
简报论文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
文物径研学活动
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
文创设计
所获荣誉
荣誉
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