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位于赣州老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于
唐朝,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1983年按
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郁孤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3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古城全景。
1985年12月,郁孤台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
建设背景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
李渤、
苏轼、
辛弃疾、
岳飞、
文天祥、
王守仁、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
赣州市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郁孤台一楼正厅置江泽民同志亲书《菩萨蛮》。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3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登上郁孤台,可远眺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赣州全景。郁孤台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
唐朝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将台更名为“望阙”。宋绍兴十七年赣州知州曾慥增创二台:南边叫“郁孤台”,北边叫做“望阙台”,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游人登上郁孤台,可远眺市区全景。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创建年代史籍未详,但距今最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赣县志》记载:“郁孤台,在文笔山,一名贺兰山,其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唐
李勉为州刺史(江西观察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匾为望阙。”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仍名郁孤台,并在台北增建望阙台。沧海桑田,郁孤台屡经废兴。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1959年修复。1982年3月拆除。1983年6月在原址大致按
清代格局重建,次年9月建成,三层,高17米,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著名书法家、原全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为台题额。1996年,国家主席江泽民沿
京九铁路视察来到
赣州市,也曾登临郁孤台。
辛弃疾概况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军事的民族英雄。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
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
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节选自《应用写作》1998年第1期,《词坛巨擘公文高手——读辛弃疾\u003c议练民兵守淮疏\u003e》)。
辛弃疾作词
郁孤台辛弃疾的这首《菩萨蛮》词,作于他担任
江西省提点刑狱时。1129年,金兵侵扰江西,残杀百姓,使这一带遭受极大破坏。辛弃疾在江西任职期间,曾登过郁孤台,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历史悲剧,抚时感事,情不能已,于是题写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
赣江之水滚滚流去。
辛弃疾似乎从这江水中,看到了抗金志士悲愤的泪水和逃难百姓痛苦的泪水。词人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悲痛和无比愤恨。此时此刻,词人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悲愤泪水,也流进到浩浩的赣江里,汇入到“行人”的泪水中。词人禁不住在台上远望西北方向的故都,远望中原大地的故土,但可惜的是,重重山峦挡住了视线。长安,本是唐朝的
首都,这里代指
北宋的京城汴京。“望”这一动作,很好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表现了他对苟且偷安的
南宋统治者的批评。
下半阕就由“无数山”写到“青山”,“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却不能阻挡日夜东流的江水。这两句词以江流
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动,以自然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认识,形象生动、含义深厚。首先,抗金斗争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大势所趋;其次,词人的抗金意志和决心也是不可改变的,这是他的人生目标;最后,他看到赣江水冲决重山叠岭的阻碍,向东奔流,而自己正值有为之时,却只能留在后方,不能参加抗金战斗,万分无奈。而统治者不思进取,甘心偏安于一隅,投降派一味地屈辱求和。因此,词人也深感自己的抗金理想难以实现,内心充满了苦闷、哀伤与愤懑。这时词人把自己的情感,借
鹧鸪富有独特意味的叫声进行表达,显得较为含蓄,也给读者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文化活动
郁孤台为
赣州市名胜,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题咏甚多,其中以
南宋爱国大词人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800多年来,对辛弃疾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人们唱和不绝。毛泽东和江泽民均曾手书此词,认为其“语言蕴藉,意味深长”。1990年10月,李鹏视察赣南期间,高兴地登上郁孤台,眺望赣州市区,连声赞叹赣州市很美。陈运和诗称这儿“郁孤台下战鼓擂”、“古城一角属宋词”。
苏东坡诗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因反对
王安石变法被朝廷贬到
岭南的惠州,在
赣州市逗留期间,游览郁孤台,身临“掰开
章贡区江流去,分得峒山色来”之景,诗兴大发,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
故国千峰处,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
文天祥诗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
知州。任职赣州期间,文天祥登临郁孤台,忧国忧民之情涌上心头,遂吟成《郁孤台》一诗:
城廓春声阔,楼台昼影迟。
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
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辛弃疾词
在题咏郁孤台的众多诗词中,尤以南宋爱国大词人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最为著名,传诵千古。辛弃疾于
淳熙二年(1175年)在
赣州市就任
江西省提点刑狱。同年写下这首“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的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鸪。
郭沫若诗
1965年6月,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登台游览,反辛词意留词一首,为郁孤台增添了新的意境:
郁孤台下三江水,人民血汗非清泪。
遍地尽杉松,泱泱绿化风。
十年树木计,前景在眉睫。
决战胜天公,江流不再红。
其他文人
楼以诗显,诗以楼传。游览郁孤台并留有诗作的,有宋代的“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
江湖诗派刘克庄、
戴复古,宫廷诗人康与之,明代诗人
刘崧、
李梦阳、
谢榛,哲学家
王守仁,戏剧大师
汤显祖,
清代著名诗人
王士祯、朱彝尊等。
旅游信息
路线
广州市:广州—
华南快速路—
G4—街北高速—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郁孤台附近。
佛山市:佛山—
广州-佛山高速公路—
广州绕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郁孤台附近。
中山市:中山—
深罗高速公路—广澳高速—
南沙港快速路—
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干线—京港澳高速—街北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郁孤台附近。
东莞市:东莞—
东莞—深圳高速公路—增从高速—
大庆-广州高速公路—
赣州市绕城高速公路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郁孤台附近。
深圳市:深圳—
梅观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增从高速—大广高速—赣州绕城高速赣州南收费站下—新赣州大道—长征大道—到达郁孤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