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花石
蕴藏在六峰山等山脉中的石头
灵山花石属于大理石再生石,它有着颗粒细、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等特点,色彩以黑色居多。虽然其他地方也有出产花石,但灵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却使其质细腻如玉,色彩斑斓,有着“彩玉”的美称。它形成于距今3.5亿年前中泥盘纪后期,经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地下岩浆上升与破碎熔岩交结后,再经漫长的自然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灵山花石主要蕴藏在古称西灵山的六峰山、花石山、石背山、龙武山等山脉中。
简介
灵山花石是距今3.5亿年前中泥盆纪后期,地下岩浆在多次地质变动中上升与破碎溶岩胶结后,经漫长的自然理化作用而形成,主要蕴藏在古称西灵山(今广西灵山县)的六峰山、花石山、石背山、龙武山等山脉中,其中以花石山花石品质最佳(明朝贡品花石皆采自花石山)。
灵山花石是距今3.5亿年前中泥盘纪后期,经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地下岩浆上升与破碎熔岩交结后,再经漫长的自然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罕见奇石,硬度是3.5,其质细腻如玉,色彩斑斓,主要由白、红、蓝、黑及其过度色,组成不规则的条带层理,呈现出丰富绚丽的鲜明画面,或气势磅礴,或神韵飘逸。据《廉州府志》记载,灵山花石远在明朝就已经被开发观赏,并作为朝贡珍品。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版《灵山县志》称:“所谓花石盖石中之美者,细腻如玉,间有山水林树烟云鸟纲各状,神致毕俏而疏密浓淡布置天然,宛如图画并有画手所不能到者,截而为屏亦足供玩……明诏取花石灵山岁贡若干……”。明朝崇祯九年版《灵山县志》诗赞:“天工锄尽六峰云,块石分明五色纹,海国地灵人固杰,殷勤抱璞献明君”。
灵山花石主要蕴藏在现今广西灵山县的六峰山、花石山、石背山、龙武山等山脉中。古人开采方法主要是割石打磨而获取画面,往往工倍成少。故而,对灵山花石的开采和利用,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停止。
数百年后的1984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宜坚从县志发现有灵山花石的记载,从而萌生了探询灵山花石的想法。学雕刻,学打石,他还不为艰辛地爬岩越壁,对古人开采的石场遗址,一个一个地进行勘探,将古人开采遗留下来的废弃块石进行研究,雕凿、切割、打磨。未经打磨雕刻的石头,丑陋不堪,弃之路上,行人亦嫌其碍事。自此,灵山花石重新被挖掘,并为世人所惊羡与珍爱。
陈宜坚对灵山花石的挖掘研究和实践,不但掌握了灵山花石的性质、色彩和纹理类别,还突破了古人单一制作画屏的做法,拓宽了花石艺术的创作门类,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经他开发创作的花石作品类别有:插屏、供石、雕刻、器皿等。
中国画报社出版的1991年第五期《中国》画报,以汉、朝鲜、俄、英、德、法、日、阿拉伯、瑞典意大利、泰等十几种文字刊印发行。陈宜坚的灵山花石作品也曾先后应邀到北京、桂林市柳州市厦门市、深圳等城市参加奇石展出,受到国内外赏石家、收藏家的击节叹赏。
灵山花石;1995年10月台湾出版的《石之艺术》又推介了灵山花石作品;1997年10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观赏石宝典》第一卷,这被誉为我国奇石资源图谱性质的百科全书,是继宋代《云林石谱》刊出八百多年来的一部最新的全国性的石谱大型经典辞书,此典以4个页码刊载了灵山花石作品。
由于目前有花石石脉的几座石山均为县城景观区内景点(龙武山除外,不过龙武山花石观赏性不高),政府严禁开采花石,导致花石面市量低,颇为难得,这使得灵山花石具有收藏价值。
相传
灵山花石有一段凄婉悱恻的传说:在远古时,六峰山上有一个白猴仙。一日一位书生到江边饮水,偶然发现树上有一只白猴,十分惊异,便立即追赶。追到六峰山上,遇到一座宫殿,白猴不见了。书生进入宫殿,迎面走来一位窈窕的少女。少女让书生在宫殿内读书,两人日久生情,结为连理。谁知,山神知道了此事,大怒,抢走少女,关上山门。山门夹住少女的裙裾,裙裾顿时化为花石。无奈,书生用双手挖取一块花石抱回家,当作心爱的人。以上传闻由来久远,已无从考证,然而,灵山花石却蕴藏在这一带。
灵山花石主要蕴藏在古称西灵山的的六峰山、花石山、三海岩、石背山、龙武山等山脉中。
古代采制花石屏的工匠在山上找到石脉后,就在石壁上凿磨,一直磨到显现出理想的画面,例如山水、人物、鸟兽等,再把画幅的四周凿陷,让所需的画面凸出,然后在上方凿出锯槽,安装滴水罐、放石英河砂,用锯片从上往下把画面割取,运回家里再进行细磨加工,装上红酸枝雕花插座才算是成品。
由于灵山花石“仅隔一线则花纹顿异”,在细磨加工过程中,画面往往会发生变化而前功尽弃。
虽然历采花石形成的石峡随处可见,已经凿下的花石也有不少,但是留在世间的花石屏画却寥寥无几。不少人说它漂亮但却不知道其为何物,更不知道产自什么地方,因而,灵山花石在明末清初就渐渐消逝在世人的记忆里,留下来的只是一些诗文:明朝崇祯9年版的《灵山县志》有诗赞曰“天工锄尽六峰云,块石分明五色纹。海国地灵人固杰,殷勤抱璞献明君。”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相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