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峰村系
寿宁县犀溪镇镇十二个行政村之一,位于犀溪镇南部,海拔403米,距犀溪5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9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
油茶面积4426亩,为犀溪镇油茶主要产区。全村728户3152人,下辖翁坑、聚宝洋、罗角山等三个自然村,共21个村民小组。
仙峰村系寿宁县犀溪镇十二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寿宁县东北部,双湖
二级公路贯穿村中,东邻渡家洋村,西邻
南阳镇花岭、铁场村,南邻南阳镇官洋、含溪村,北邻
西浦村,距寿宁县城22公里,离镇所在地5公里。
仙峰旧名象峰,因其有五座山,形似五只
大象,古人有五象落槽之说,故名象峰,后又传说有仙人到达该村,遂改名仙峰。该村交通便捷,省二级公路贯经村中(S202
省道,后升级为G235国道)。全村728户3152人。以叶、
缪姓为主,还有吴、范、谢等姓。缪姓最早,于公元909年由犀溪可洋迁入该村上宅肇基,次为吴、谢、范、
叶姓,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为
寿宁县有文字记载迁入较早的村落之一。
寿宁建县前仙峰村属
福安市,寿宁设县后属寿宁县,明代为东门二都,民国时期属寿宁一区犀溪联保管辖。分先坊、先桥两保;
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五区,1952年设
仙峰镇,1961年改设为“仙峰乡人民公社”;1965年7月改设仙峰大队,1984实行乡、村制,改设村民委员会,隶属犀溪乡。
仙峰村海拔403米,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盛产无公害榛油,誉满全县,几多风雨,几度春秋。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春风,聪明勤劳的仙峰人民不甘落后,凭着拼搏精神发家致富,先后以“兔毛经济”、“机砖经济”闻名远近,改变了曾经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示范村”。
仙峰是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村。1932年底,
寿宁县革命先烈
范浚、
范义生、
叶大进等人秘密组织成立仙峰“赤色农会”,并发展成为“仙峰红带队”,会员100多名。1933年6月,范浚等在仙峰洋头庵组织成立了中共寿宁县县党部,书记范浚(后为范义生)。从1933年6月初开始到年底,范浚、范义生、叶大进等在仙峰附近山上共组织了9次战斗,九战连捷,其中著名的有聚宝洋战斗、仙峰岭伏击战、岗坪墩截击战等。仙峰村为寿宁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被评烈士25人,革命五老19人。
仙峰村周围群山环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现保存完好的古迹主要有:
槭属岭,坐落在本村郑家岭路旁,原有百余株枫树,数量之多,树干之大,株距之密,堪称闽浙两省一绝,曾为江南五省奇岭,现存51株,直径最大的1.3米,最小0.43公分,每逢春、秋季节前来观赏游客众多;罗峰寺,位于西南方罗角山上,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建筑面积宏大,是
寿宁县著名的佛门胜地;隐灵寺,位于东南方,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中共寿宁县县党部一度曾设在这里;天然寺,位于东方,建于1935年间,革命时期为游击队缝衣所、军医处,次寺能纵览两省三县风光;岭兜木拱廊桥,建于清
乾隆十九年(1754);昇仙桥,建于清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寿春桥,建于
康熙三十二年(1693)。此外还有八宫:
永乐宫、驸马宫、吴三公宫、大帝宫、临水宫、玉皇宫、三君宫。元帅宫。这些经典成为闽浙边界一带善男信女常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