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维传
中国武术协会会员
翟维传(1942年出生),男,汉族,河北永年区广府人,是中国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拳(武氏太极拳)传承人和太极大师。自幼习武,曾从师于第四代传人魏佩林姚继祖二位宗师门下,学习武氏太极拳系列。现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等职务。
翟维传在武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他不仅是中国武氏太极拳的传承人,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太极拳交流活动,担任多个组织的顾问和副会长等职务。2017年12月28日,翟维传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16日,他再次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人物作品
主要文章分别发表在国内各武术刊物上,有的被收入《武当拳法探微》,《太极各家谈真谛》及《太极拳论文集》等书中,并参加了《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排和审定工作,任编委,协助恩师姚继祖出版《武氏太极拳全书》。
自己作品有出版《武氏太极拳述真》一书(2001年)出版《武氏太极拳术》一书(200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与广州俏佳人“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出品《武氏太极拳系列》教学光盘一套共十一盘(2003年)。
人物简介
1942
翟维传先生一九四二年正月十一日生于杨、武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北永年广府。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当代武式太极拳杰出代表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武术七段、精武百杰、永年县政协委员。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当中的重要流派,为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武禹襄祖师所创,经过第二代宗师李亦畲,第三代宗师郝和李逊之,第四代宗师魏佩林姚继祖,第五代传人翟维传等的传承,至今大约180余年。翟先生12岁便开始习拳,先后拜在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魏佩林、姚继祖二位宗师门下。魏师性情豪爽、为人正直、尊师爱友,深得人们敬重。功夫深不可测,保持架子天天走、杆子不离手,每天练功到深夜,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毕生经历全部用于练拳上,因此深得武式太极拳之精髓。与人推手能随心所欲,能使对方像皮球一样被拍来拍去,身不由己。有一次魏师把鹰放在手臂上,鹰只能抖翅不能飞起。其师弟姚继祖文才出众,当即做对曰:“杨露禅掌心擒雀;魏佩林臂上困鹰。”此句流传至今,成为永年拳界的骄傲。姚继祖恩师为全国太极拳十三名家之一,为人谦和谨慎,文武并茂,拳技精深、拳理妙通。总是平易近人、深入浅出、诲人不倦。著有《武式太极拳全书》及多篇论文。姚师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身受奇冤,倍受挫折,但仍不忘传播太极拳,当时太极拳被视为“四旧”的产物,受到批判和压制,姚师在那时给我们讲: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一代一代继承发展,等政策转好了,国家一定会提倡的。现在正验证了姚师的先见之明。
由于得到了二位恩师的悉心传授,翟先生全面学习了武式太极拳,侍师左右五十余年。由于其诚实好学、勤思善悟,颇得两位恩师爱戴、尽得武式太极拳之真谛。并常与拳友、同门切磋探讨,取长补短,受益良多。有继承、有发展,终成一代名家。
翟先生现任: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武术协会委员;河南大学客座教授;邯郸学院客座教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永年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并兼任国内外多家武术组织顾问、名誉会长等。
在授拳40余年间,为武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增强人民的健康体质,翟先生经常奔波于祖国各地,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每到一处都给人们送去了健康和乐趣,使得武式太极拳得以弘扬发展、开花结果。翟先生是把武式太极拳传播到广东省的第一人,如在广东江门市,他多次受邀前去授拳讲学,通过教学使人们对武式太极拳由一无所知到喜爱和普及。有一次接连办了4个培训班,每班都有几十人参加,还带动了江门市领导和邻近的开平市鹤山市等市学习和推广武式太极拳。使得武式太极拳在南方掀起了学习热潮。又如在唐山市丰南区的授拳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丰南区领导对群众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他们开展了多方面的文体活动,曾专门派人到河南焦作、永年广府寻找适合他们健身的拳种,最终选择了练习武式太极拳。通过翟先生及其弟子们的传授,不到半年的时间,他们就发展了400余人,并于2009年4月举办了“唐山市丰南区武式太极拳集体比赛”共有14支队伍参赛。武式太极拳第一次走进唐山,并且生根发芽,正是翟先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
翟先生曾多次代表国家或以个人名义受邀到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表演、授拳。曾先后到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他也是将武式太极拳传播到马来西亚的第一人,在槟城和吉隆坡两地授拳时,使得当地太极拳界对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和养生等功效,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受到热烈地欢迎。该国《光明日报》、《星洲日报》以“武式太极拳引进马来西亚”和“翟维传发扬武式太极拳”为题进行了专访报道。2007年受国家武协之邀,参加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庆典,由国家武管中心组织的传统武术表演团一行12人,在王玉龙副主任带领下到日本访问、表演,受到日本政界和武术界的热情接待。在表演会上,他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各派别的精湛拳艺赢得了日本观众的阵阵掌声。
2003
为了使武式太极拳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翟先生与弟子贾海清与1999年创办了永年武式太极武校,经过10余年发展现有教职员工30余人,在校学生900余人的规模。2002年成立了永年区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2003年成立了邯郸市武式太极拳学会。2003年10月创办了中国永年太极网。
几十年来,跟随翟先生学习武式太极拳的有近几万人,拜师入门的弟子也有百余人。为武式太极拳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受益于武式太极拳,为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自90年代起,翟先生曾多次组队参加国际、国内武术大赛。获得个人荣誉50余次、集体奖20余次。队员所获奖项300余次。曾连任多届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珠海市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技术顾问,并且作为武式太极拳名家受邀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武当焦作市邯郸市、永年等地的太极拳大会,会上进行名家表演、专家辅导及讲学活动不计其数。
翟先生的传拳事迹经常被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2008年5月,由中央电视台12频道打造的20集电视专题片《中国武师》,其摄制组来永年拍摄时,翟先生作为武式太极拳的杰出代表携弟子们参与录制。此专题片是为08年奥运会制作的献礼片,已在奥运会期间播出。08年6月,黑龙江卫视“龙武堂”节目摄制组到广府录制节目《天下太极》,翟先生携弟子们表演了传统武式太极拳套路、器械、推手及桩功。同年8月,中国中央电视台4套“五洲传播出版社”摄制组到广府进行拍摄,翟先生携弟子精彩地展现了传统武式太极拳的风采。
除此之外,作为武式太极拳重要传承人,翟先生曾多次受邀到祖国各地和高等学府进行讲学。2007年8月参加在河南开封大学举办的中华武术大学堂太极拳名家讲堂,为期5天。并获得由《中华武术》杂志社和人民体育出版社共同颁发的主讲导师聘书,同时获得“河南大学客座教授”聘书。2008年11月,应邀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进行讲学、授拳。使得高等学府的学子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武式太极拳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2009年1月,应北京市《21·名家》杂志社和北京理工大学之邀,在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开展武式太极拳专场讲学和拳艺展示。在讲学中,翟先生毫无保留地讲解了武式太极拳内功套路的练法和推手技击要领,认真地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使大家更近一步的了解到武式太极拳的魅力。
授拳之余,翟先生为推广武式太极拳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中有30余篇论文先后发表在《中华武术》、《武林》、《武当》、《少林与太极》、《中国太极拳》、《武魂》、《太极》、《太极名家谈真谛》《武当武术探微》等刊物中。曾代表永年作为编委,参加国家对《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编排与审定。协助恩师姚继祖出版《武式太极拳全书》。为了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武式太极拳在国内的发展,翟先生先后出版了《武式太极拳述真》、《武式太极拳术》、《武式太极拳系列丛书》;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出品教学光盘《武式太极拳》系列。这些著作和音像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广泛传播。
作为永年区的政协委员,翟先生除了为传统武式太极拳在国内外的推广普及操劳奔波,同时也心系家乡,为永年县的未来发展和太极拳文化的继承、建设出谋划策,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曾先后在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发扬我县太极之乡优势,打造太极文化精品”、“关于在广府建设太极文化苑的建议”等提案。受到政协委员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作为杨、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永年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翟先生虽已古稀之年,却始终希望为永年的发展,为太极拳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所获荣誉
中国翟维传现任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中国焦作(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中国永年区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顾问,广东江门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北美洲武(郝)式太极拳总会顾问,中国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技术顾问,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武术协会委员;河南大学客座教授;邯郸学院客座教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韩国掤捋挤按太极拳学校客座教授;邯郸市武术协会荣誉主席;邯郸市武式太极拳学会会长;香港武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永年县太极拳协会副主席;永年县武式太极武校名誉校长;永年区维传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等职。
由于翟维传先生对武术事业的突出贡献,其事迹被收入到《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中华魂-中国百业英才大典》和《中国当代武术家大典》等辞书中。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2018年5月16日,翟维传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评审意见
翟维传是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中国武术七段。他基本掌握了武氏太极拳的技法,同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风格。他既有传承,也有发展,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当地的武术活动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传承谱系清楚,传承意愿表现强烈,而且在传承上有耐心、有想法、有步骤,传承面比较广泛。经专家组认真审阅相关资料,建议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目录
概述
人物作品
人物简介
所获荣誉
评审意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