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之波
1982年李光曦演唱歌曲
《鼓浪屿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钟立民作曲,张、红曙作词的一首音乐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羲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暴默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唱,经过多年的传唱,已成为厦门市的品牌之歌。厦门航空的各个航班主题背景音乐都是《鼓浪屿之波》。
2019年9月,该曲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之列。2019年12月,入选“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音乐名片十佳歌曲。
创作背景
1981年底,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背景下,福建省委 对台办、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等联合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省内外的十多位词曲作家深入福建省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晋江、惠安崇武、厦门等地,创作了百余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台湾题材歌曲,《鼓浪屿之波》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在鼓浪屿登上了日光岩,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
1982年,负责接待音乐采风创作活动的鲁帆收到钟立民的一封信,里面附带一页歌谱,被邀请试唱《鼓浪屿之波》并提意见。
歌曲歌词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省岛,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母亲生我在台湾岛,基隆港把我滋养。
我紧紧偎依着老水手,听他讲海龙王。
那迷人的故事吸引我,他娓娓的话语记心上,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
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思乡思乡啊思乡,鼓浪鼓浪啊鼓浪。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
歌曲鉴赏
我听《鼓浪屿之波》,更加思念我的母亲和故乡……动荡起伏的音乐节奏比海浪的运动更富生机,纯美透明的旋律更使我心旷神怡。(晓凉,原载《青年歌声》1987年第2期)
《鼓浪屿之波》作为一支思乡曲,歌词试图表达的是,由于海峡的阻隔,旅居大陆、乡愁难以舒解的台湾省同胞在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的情景,贯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歌词中提到的日光岩是厦门市的象征,也是鼓浪屿最高处。歌词用日光岩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宝岛早日回归团圆之意,也唱出了海峡两岸同胞期盼统一和浓浓的思乡之情。(张为娜)
《鼓浪屿之波》是鼓浪屿形象气质的音乐代表,鼓浪屿人的性格与气质,高尚、优雅、精致,带有彬彬有礼的谦谨、含蓄蕴藉的恳切、婉转低回的感伤,这种气质不经意间在《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中得到了体现、阐明和释放。(鼓浪屿管委会主任曹放)
作者简介
钟立民,1925年生,江西南昌人。作曲家、编审,曾任《歌曲》编辑、副主编,主要歌曲作品有:《我寻找你,陶然亭》、《瑞丽江之夜》、《北京呼唤我》、《火的记忆》、《情爱香港》,《鼓浪屿之波》是其代表作之一。另外,钟先生还创作了《我爱鼓浪屿》、《鼓浪屿 之恋》、《啊,鼓浪屿》三首与鼓浪屿相关的歌曲。
张藜,1932年生,辽宁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导,笔名桦成林、钟子玉,与乔羽阎肃被誉为当代词坛的三驾马车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代表作:《篱笆墙的影子》、《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山不转水转》、《鼓浪屿之波》等。
重要演出
获得荣誉
社会影响
传唱发展
1982年1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海峡之声音乐会——献给台湾省同胞的歌”上,著名歌唱家李光羲首唱《鼓浪屿之波》。20世纪80年代初期,厦门市歌手鲁帆为最早演唱此歌的歌手之一。1983年,女高音歌唱家郑绪岚演唱此歌并获国家新歌评选优秀作品奖;在198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女高音歌唱家张暴默将《鼓浪屿之波》唱响,随后被广为传唱。1988年该曲获得厦门市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学奖特别荣誉奖。199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由殷秀梅演唱。
厦门品牌之歌
《鼓浪屿之波》在厦门随处可闻,成为了厦门的一个品牌之歌。厦门海关大楼准点报时的音乐就是《鼓浪屿之波》,在厦门的许多公共场所,这首歌曲也常常被用作背景音乐,旅客们可以在厦门航空的飞机上听到这首歌曲的动人旋律。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的开幕式中,200余名厦门市合唱团员演唱了这首歌曲。首届鼓浪屿钢琴节开幕式上,著名钢琴家卓一龙演奏了以《鼓浪屿之波》改编的钢琴协奏曲《我爱鼓浪屿》;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上,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黄安伦先生以这首歌曲为音乐素材创作的曲目《鼓浪屿》。
2007年3月,民建厦门市委将向市政协第十一届一次大会提交《建议定为厦门市市歌》的提案,建议把歌曲《鼓浪屿之波》定为厦门的市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翻唱版本
衍生作品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歌曲歌词
歌曲鉴赏
作者简介
重要演出
获得荣誉
社会影响
传唱发展
厦门品牌之歌
翻唱版本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