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恩旸(1883-1918),字泽普,别号墨江枫渔,墨江碧溪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普洱府中学堂,次年入昆明高等学堂。
庾恩旸原名恩赐,1903年赴日本留学改名为恩旸。期间,经老同盟会员介绍加入同盟会,是当时屈指可数的云南籍老同盟会员之一。
宣统元年(1909年),庾恩旸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消息传到云南,与唐继尧密商响应,举行起义。光复起义成功后,暂设司令部于江南会馆,下设军政、军务、参谋三部部长:以庾恩旸任参谋部长。
民国元年(1912年)1月,
云南省组成北伐军,庾被任命为北伐军参谋长。8月,接
袁世凯电令入京,进京任总统府军事咨议官,补授陆军少将。民国2年(1913年),庾被召回云南任讲武堂校长,不久任都督府高等顾问。民国3年1月,庾以参赞军机,参与镇压大理杨春魁起义。
民国4年12月31日,庾恩旸与
唐继尧、
蔡锷等9人联名发出《声讨袁逆并宣市政见之通电》,推动了护国运动。1918年2月,任云南靖国第三军军长时,在贵州毕节遇刺身亡。
庾恩旸将亲身经历编著成书,著有《再造共和唐会泽大事记》《中国对外三十六大军事家传记》及《庾枫渔诗集》等。
人物生平
经历
庾恩旸原名恩赐,1883年赴
日本留学,嫌其名俗气改名为恩旸。旸字为日初或天晴意。庾恩旸读书孜孜不倦,专心致志,手不释卷。
庾恩旸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期间,经老同盟会员、
孙中山的追随者
普洱市人、
吕志伊等人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是当时屈指可数的
云南省籍老同盟会员之一。
宣统元年(1909年),庾恩旸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先后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担任军职。同年调任云南陆军炮队第十九标第一营管带。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庾恩旸与唐继尧等多次在讲武堂及巫家坝炮队营中召开会议,密商响应。10月19日,云南的同盟会骨干在
庾家花园召开了起义前的第二次秘密会议,庾恩旸在会上提出,应趁
李经羲(
李鸿章侄子)和
钟麟同毫无防备,尽快发动起义。他提议三天之后的10月22日发动起义。但是有人提出,云南地处边疆,轻易起事,恐驻缅甸、
安南的英法军队以保护侨商为名,出兵干涉,不如等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再多一些更为稳妥。由于意见不一,一直拖到第五次秘密会议,才最终将起义时间定为1911年10月 31日。
由于事情暴露,庾恩旸则十分干脆地道:“行动既然暴露了,那还等什么?今天是
重阳节,九九归一,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马上集合队伍,干吧!”由于起义时间整整提前了七个小时,而且是由下至上发动的,计划被完全打乱了。原定计划中,庾恩旸率六门
山炮配合
唐继尧行动,山炮一时无法跟上(当时的山炮系拆开后,炮架、炮管分由
骡马驮运),唐继尧只好带着步兵经长春坊(原正义路至象眼街一带)、文庙向总督府攻击前进。僵持了约半小时,庾恩旸的炮一营赶到了。口径57毫米的德制克虏伯山炮,本来属于曲射火炮,但此时距目标只有七八百米了,唐继尧和庾恩旸当即决定,用直接射击的方式,干掉大门口的
机关枪。仅仅几分钟后,大门口的数根旗杆,督府大堂、二堂纷纷中弹,燃起冲天大火。守军伤亡惨重,军心动摇,云贵总督
李经羲知道大势已去,在卫兵簇拥下,偷偷从后门溜走了。攻打云贵总督府是“重九起义”中伤亡最惨烈的一仗,在整个“重九起义”牺牲的150名官兵中,有近百名战死在总督府,连指挥战斗的
唐继尧都被子弹擦伤肘部。
云南光复后,庾恩旸任云南军都督府参谋部部长。刚就职就接南防(今
建水县、
开远市、广南一带)报警,于是都督府组成征南军,庾恩旸为参谋长,收降巡防队两营,计斩江川巨匪史春能。接着到达建水,清廷迤南兵备道
道员龚心湛逃入
越南,南防平定。不久又接省城急电,告知
四川省危急,催促庾速返省城援川,刚到省城,援
川军已出发。恰逢
炮兵团有变,团长弃职,都督府即命庾为参谋部长兼炮兵团长,并设卫戍司令部,统领留守省城各部队,卫戍省城。
民国元年(1912年)1月,云南组成北伐军,庾被任命为北伐军参谋长,率先遣队出发,挥师北上,顺道援黔。在贵州耆老会、宪政会及其支持的部分黔军的怂恿和配合下,向贵阳发动突然进攻,迅速控制贵阳局势,但进城后进行过大屠杀。接着,贵州军政府改组,推庾为总参谋长。不久,宣统帝退位,南北议和,庾受任贵州都督府参谋总长兼军务处长。在此期间筹办
贵州省讲武学堂,并兼任校长,为贵州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6月,代理贵州省都督。8月,接袁世凯电令,各省选代表入京,庾以贵州省军事代表身份进京,任总统府军事咨议官,补授陆军少将。任职期间,竭力向中央陈述贵州的艰苦贫困情况,得中央协济贵州40余万元,使贵州财力稍有宽裕。
民国2年(1913年),庾被召回
云南省任讲武堂校长,不久任都督府高等顾问。民国3年1月,庾以参赞军机,参与镇压大理杨春魁起义。民国4年1月,庾任普防巡阅使,巡阅普防各属。到达
普洱市时接到易武土职伍树助等7人联名禀呈要求准许土司沿袭,庾复文批驳,指出:“国家设置行政总局,意在改良时政,保卫人民,巩固边防,如不改设行政总局,一切听任土司自行其是,悉再过一百年也还是老样子“,要求各土司一不要再提恢复权力之事,而理应尽忠效力,团结带领各族同胞,大力支持各行政分局,办好边地各项事业,使边疆与内地同样发展”。同年,当
袁世凯复辟帝翻公开化后,庾于12月31日参与
唐继尧、
蔡锷等9人联名发出《声讨袁逆并宣市政见之通电》,推动了护国运动。
1917年7月1日,时任
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省督军的
张勋,在北京拥护
爱新觉罗·溥仪溥仪再次临朝,恢复
宣统年号,改7月1日为“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颁布“大权统归朝廷,定为大清帝国”等九项施政方针。这一事件,史称“
丁巳复辟”。1917年8月14日,
段祺瑞正式对德、奥等
反法西斯同盟宣战,派遣大量劳工至欧、非等地为协约国军服务。同时,段氏政府向
日本大肆借款,出卖许多国家权益;又决定毁弃约法、取消国会。
孙中山谴责段祺瑞“以伪共和易真复辟”,发起
护法运动。1917年8 月,护法派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旋建立护法军政府,推孙中山为大元帅,
陆荣廷、
唐继尧为元帅。军政府出师北伐,
南北战争遂起。张勋复辟,
云南省组成
陕西靖国军讨逆,庾恩旸任第三军军长兼联军总司令部参赞,驻贵州毕节行营。1918年2月18日,庾恩旸在贵州毕节行营遇刺身亡,时年35岁。死后被追任为陆军上将,葬于昆明凤鸣山金殿太和宫左侧。
从民国2年到6年,庾恩旸先后在
滇军、护国军政府和
贵州省任随军
中将、警备总司令部总参议、开武将军行署参谋长、代理将军印务、护国军政府
明朝军事厅长兼参谋厅长、护国第三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兼第五梯团长、警卫军总司令兼
宪兵司令、督署总参谋长兼第三师师长、第三
卫戍区司令官、云南
陕西靖国军第三军军长兼联军总司令部
参赞、贵州都督府总参谋长、代理贵州
都督等职。曾获三等、二等
文虎勋章,四等、三等、二等
嘉禾勋章。
个人作品
庾恩旸一生效力军界,但常于戎马倥偬之际,将亲身经历编著成书。著有《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未记》7卷《中华护国三杰传》3卷《护国军神蔡公传》1卷《再造共和唐会泽大事记》《云南北伐军援黔记事)1卷《云南普防巡阅管见录》1卷。此外,还著有《中国对外三十六大军事家传记》及《庾枫渔诗集》。
家庭关系
轶事
庾恩旸回乡有一件为后人称道的事,莫过于将“他郎”这个县名改为“墨江”。
要更改一个县名,过去很不轻易,“他郎”一名从
元朝到清朝,除明朝用了“恭顺”外, 300年都用“他郎”二字。庾恩旸最先提出这个建议,可说是公私两利,从私情来说,清末民初,官僚阶级从上到下兴起了一股以出身籍贯为外号的风气。那么“他郎”应改什么字好,要一劳永逸,若朝令夕改,岂不成儿戏么?最后以“
阿墨江”去掉“阿”字,用“墨江”两字作为定案而上报。原来由北到南纵贯全境的阿墨江,并没有一个名字,都以各地段的渡口地名作为江名。如上游叫谷麻江,中游叫瞻鲁坪江,下游叫普溪江。后来在离瞻鲁坪不远的江边出现了靠摆渡为生的
哈尼族支系阿木人寨子,就出现阿木渡,进而成了阿木江。念去念来形成书面文字,然后再经过有心人和文人的雕琢,就成了阿墨江。而且在道光年间全国各县州都要搞一个小八景时,“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锦澜”也是墨江八景之一。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墨江,墨水成江,”过去不成,也可寄望于将来,这样,墨江之名,庾恩旸未离开此地之前便定下来,然后由熊朝梁县长上书省府备案、核转。仅此一端,己够使庾恩旸与“墨江”同在,彪炳千秋。
相关评论
民国7年(1918年)2月18日,庾在贵州毕节行营遇刺身亡,时年35岁。死后被追任为陆军上将,葬于昆明凤鸣山金殿太和宫左侧。
孙中山为其墓表题了“应为雄鬼”4字。
清末
云南省元
袁嘉谷评价:“恩旸长于军旅,虽师余甚谨,而朝夕讲贯文事甚多,且其于功名之际,知以保卫地方为重。不径行己意以与时人较长短,逊志深识,亦足称者。”
庾恩旸是民国初期
滇军将领和西南政界要员。留学
日本期间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回滇工作后积极发展革命势力,并投身重九起义和云南辛亥革命善后工作,为云南辛亥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庾恩旸是云南“重九起义”主要将领,为推翻满清王朝统治,开创民主共和做出贡献的云南墨江籍将军——庾恩旸,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后世纪念
唐继尧爱屋及乌,1920年,让其四弟
庾恩锡(庾澄庆的祖父)出任云南水利局长。庾恩锡是艺人
庾澄庆的祖父。喜爱园林,他把长兄庾恩旸所遗昆明崇仁街老宅,亲自设计,扩建成园林式的住宅,就是今日中国云南的旅游名胜
庾家花园。
庾恩旸墓建于1918年,葬于金殿范围内,即如今金殿名胜区陈圆圆纪念园附近。2013年,
铜殿对庾恩旸墓地进行保护建设,制定保护方案、并请
昆明市园林文化专家石玉顺攥写保护碑文。此后,庾恩旸墓正式对外开放。
将青年时期,热诚的庾恩锡形象跃然于话剧《重九之光》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