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
关汉卿元曲《窦娥冤》主人公
窦娥,原名窦端云,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的角色。“窦娥”的原型是东海孝妇,源于郯城县东海孝妇的传说。
人物来源
窦娥是元朝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一个人物。《感天动地窦娥冤》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感天动地窦娥冤》的题材是从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来的,最早记载于《汉书·于定国传》。关汉卿对这个故事加以根本性的改造,塑造了窦娥形象。
人物经历
窦娥3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为了筹借上京赶考的路费﹐把7岁的窦娥卖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窦娥17岁成亲,不久丈夫亡故﹐她就和婆婆过着清贫凄凉的痛苦生活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善良的窦娥还是想安份守己地与婆婆相依为命﹐度过一生。但是无孔不入的封建黑暗势力不允许她们过安定的生活,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以救过蔡婆为借口﹐闯入她家﹐强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为妻。软弱的蔡婆婆面对强梁﹐准备屈服﹐但刚直的窦娥进行了坚决反抗,并对婆婆的糊涂行为加以嘲笑。
张驴儿为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买来毒药想毒死蔡婆,不料却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于是他转而以“药死公公”的罪名要挟窦娥。窦娥为捍卫自已的贞洁和尊严,不肯“私休”——嫁给张驴儿,宁愿“官休”,因为她这时还对官府抱有“明如镜,清如水”的幻想。然而残酷的现实打碎了她的幻想,楚州知府桃滥用大刑逼供,使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善良的窦娥为使年迈体弱的婆婆免遭酷刑,毅然招承了罪名,未经复审,便被判斩刑。
在第三折里,窦娥从个人的不幸遭遇出发,进而对世界的主宰--天地鬼神表示出深刻的怀疑和激愤的否定。她在被绑赴法场时的路上唱道:天上有日月朝暮悬,地上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有灵就应该把清浊分辨,但它们怎么把大盗盗与品德高尚的颜回混为一谈,使“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在悲愤地述说了封建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之后,她对当时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地发出了指斥和咒骂:“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强烈的控诉表现出窦娥至死也不甘向天地命运低头的斗争精神。同时作品又进一步刻划了她的善良性格:为了不使婆婆伤心,即使在自己临死的紧要关头,她还提出赴法场时不走前街走后街。临刑之前,窦娥发下三桩奇特的暂愿:一要自己的鲜血都飞在悬挂于旗杆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三伏天降下瑞雪,遮盖尸首:三要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冤死,终于感动了天地,三桩誓愿竟然一一实现了。
剧本第四折,三年之后,窦天章赶考得中,官拜参政知事并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的鬼魂前来告状,冤狱终得昭雪。
人物形象
关汉卿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但她又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有着反抗恶霸的勇气和力量,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反抗性格的影子,这种既认命又不认命的矛盾性格,使得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更真实可信。
衍生形象
文学形象
《金锁记》(《金锁宝卷》)传奇剧本。明叶宪祖作(一说袁于令作)。根据元关汉卿窦娥冤》改编。改为窦娥之夫未死,窦娥临刑得救,最终父女、夫妇团圆。
影视形象
1959年电影《窦娥冤》,王秀兰饰演窦娥。
戏剧形象
1957年京剧《六月雪》,程砚秋饰演窦娥。
2017年晋剧《窦娥冤》,马爱珍饰演窦娥。
人物评价
李健吾:从三大愿起,关汉卿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它的可能性包含在他赋予少妇的斗争到底的灵魂中。没有人为她昭雪,她为自己昭雪。她为自己昭雪,岂不加强人间暗无天日的暗示?
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教授马冀:窦娥的悲剧在封建社会具有典型意义,正如剧中所说:"这正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她的经历实质上是一般人民群众生活遭遇的集中反映,特别是封建社会中妇女悲剧命运的集中反映。窦娥做为一个善良、勤劳,本想恪守封建礼教的普通劳动妇女,却被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吞噬掉,她被迫逐步走上反抗道路的性格发展过程是很有代表性的,她那正直、刚强的性格以及宁死不屈、死而不屈的顽强斗争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强烈地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这使她在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占据着引人注目的地位。窦娥这个形象也成为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正面人物形象,鼓舞着他们向黑暗、邪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斗争。
作者介绍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懋循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原地区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折子戏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列奥纳多·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参考资料
“东海孝妇”出郯城.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院主.2024-08-05
Mtime时光网 —— 影片.Mtime时光网.2021-11-16
目录
概述
人物来源
人物经历
人物形象
衍生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戏剧形象
人物评价
作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