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景王祠
城阳景王祠
位于山东莒县,是城阳王刘章的祠庙。据《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东汉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王,建都于莒城,“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城阳景王祠的始建时间应在西汉
简介
城阳王国第一个王刘章,原为汉高祖刘邦长子刘肥的次子,原封为朱虚侯。刘知远死后,吕后专权,大肆诛杀刘姓子孙,重用吕姓吕雉死后,刘章亲自斩杀了丞相吕产,立了大功,被刘恒加封二千户,并于公元前178年被晋封为城阳王,在城阳郡(今山东省莒县、五莲县沂水县沂南县莒南县临沭县费县枣庄市山亭区一带)建立城阳王国,定都于莒(今山东省莒县)。
据《后汉书·光武十王传》记载:东汉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王,建都于莒县,“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由此推断,城阳景王祠初建时间应在二世共王(刘喜)元年(公元前176年)。毁坏时间约在宋末元初,历经一千多年。元代于钦《齐乘·古迹》载:“城阳景王庙(在)莒州城内……庙久废。”说明元代还有古庙残迹。下文又云:“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繁茂,相传是章手植。”刘章手植槐现已不存,原位于城阳镇大果街,城阳景王祠也应在这附近。清代翰林管廷鹗有诗:“宿草牛眠燕将垒,古槐鸦噪景王祠。”也说古槐与景王祠相距较近。
历史变迁
莒县城原有城阳景王祠,是纪念祭祀城阳王刘章的祠庙,历时上千年。据《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东汉刘秀之子刘京被封为琅琊王,建都于莒县,“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城阳景王祠的始建时间应在西汉,据东汉应劭《存城阳景王祠教》一文:刘章因诛灭吕姓有功,被封为刘章,建都于莒,刘章死后,“自临沂市、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由此推断,城阳景王祠初建时间应在二世共王(刘喜)元年(公元前176年)。到东汉末年,城阳景王的祭祀圈迅猛扩至整个齐地,不仅徐州琅邪郡,即便青州六郡以及冀州所属的渤海国都也都为城阳景王立祠,神祠遍布所有都邑乡亭聚落,仅济南国(三国时期治所在今章丘区龙山),就有六百余所纪念刘章聂氏宗祠
莒县城阳景王祠附近还有刘章手植槐。元代于钦《齐乘·古迹》载:“城阳景王庙(在)莒州城内……庙久废。”下文又云:“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繁茂,相传是章手植”。刘章从朱虚侯国其妻坟前的小槐树苗拔出带到城阳王国,亲手栽进王宫御花园后生长茂盛。刘章手植槐本是莒县城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位于今浮来路与向阳路交汇处,1976年拓展道路时被毁,其地仍被老百姓称作“老槐树底”。古槐与景王祠相邻,清代翰林管廷鹗有诗:“宿草牛眠燕将垒,古槐鸦噪景王祠。”
刘章曾任朱虚侯的临朐县,也有纪念刘章的朱虚祠。清末名将山东省临朐县冯忠庆所著《冶园湖山图》跋中记载:“其他若朱虚祠、仙人桥、某亭、某祠诸名胜区,迄今皆为吾冯氏游息之所。”史料记载的山东省临朐县老龙湾朱虚祠,是刘章刘章后裔在西汉末年为纪念先祖刘章所建。
据山东省张铭璇主编2004年出版的《临朐名胜志》129页记载:西汉,国归刘姓,地归其私,朐境之地被朱虚侯刘章统治。后因刘章“诛吕”之功晋封城阳王,封疆更阔;而其朱虚故地自成发祥之域,冶源则成刘氏宗人故地别墅。西汉之末,王莽篡汉,废除城阳王国。末代国王刘俚被削职为民,只好回归朱虚故土。鉴于其王室先俱在城阳,祖先之祀无以志表,遂作家庙以祀先王。但由于当时身为平民,俸禄全无,建庙之资无法筹措,于是便在冶源改殿设祀,将冶官祠内殿宇改作刘章室先君之庙,并以其先祖——城阳王刘章为神祀位,名其庙曰“大孝王殿”。彼时此地,其主为城阳王刘章后裔,堪称西汉冶源地主。东汉时期,光武中兴,西汉遗老自是扬眉吐气,刘邦后裔梅开二度,重造辉煌。冶源之祀盛况空前,甚至喧宾夺主,几将冶官停祀而成刘氏专祠。斯时冶源由刘姓主宰,俨如刘氏聂氏宗祠园林。
面对遍布山东省众多的刘章纪念祠堂,曹操升任济南市国相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把境内的刘章祠堂通通拆毁,下令一律不许再祭祀。经历此劫,刘章祠堂所剩无几,可能仅有临朐冶源的朱虚祠与莒县城的城阳景王祠得以幸存。虽然数千所刘章祠堂被曹操拆毁,但是刘章平定吕姓权势集团匡复刘氏政权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万古流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变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