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昭
中国女作家
陈学昭(1906.4.17—1991.10.10),女,汉族,原名陈淑英、陈淑章,笔名学昭、野渠、式徽、惠、玖等。1906年4月17日出生于海宁市,祖籍潢川县。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作家、翻译家。
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工作着是美丽的》《春茶》《纪念的日子》《倦旅》等。
1991年10月10日,在杭州市逝世,终年8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6年4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陈家一个教师之家。自幼爱好文学。
教育经历
七岁入私塾
1914年,入县立初小。
1919年,升人海宁城区第一女子高等小学。
1920年9月,进南通女师预科就读。
1922年,转学到上海市爱国女学文科。
1925年夏,到北京大学旁听。
1931年,进入克莱蒙大学文科。
1934年,十一月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27年5月,兼任天津市大公报》驻欧特派记者,上海《生活周报》特约撰稿人,也为《国闻周报》写稿。
1942年,担任《解放日报》四版编辑。
1949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支部书记兼中文系教授。
写作经历
1923年,发表处女作《我所希望的新妇女》,获上海《时报》征文比赛第二名。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
192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倦旅》。同年夏到北京大学旁听,这期间在京沪两地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散文。
曾在《时事新报》《浅草季刊》《妇女杂志》《新女性》《语丝》《京报副刊》《晨报副刊》《文学周报》《申报·自由谈》《朝花旬刊》等刊物上发表散文和诗。由于投稿,认识了戈公振鲁迅茅盾周建人章锡琛、瞿秋白等文坛前辈。
1938年8月16日,进入“文协”,不久被分配到文艺界抗敌后援会。11月,开始在重庆《国讯周刊》发表《延安通讯》系列报道。
1939年2月,《文艺战线》在延安创刊,陈学昭为编委之一。
1939年9月,《延安通讯》刊登十五篇后,因稿件被中国国民党当局扣压,遂计划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单行本,书名改为《延安访问记》,但未成,书稿被查抄,后由经理黄洛峰带往香港特别行政区,1940年7月由香港北极出版社出版。
1949年3月,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册出版。
1952年,到茶区体验生活,后在此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春茶》,1957年出版。
1957年,出版长篇小说《春茶》;在艰难境遇中,写成《春茶》《工作着是美丽的》二书下卷初稿。
1983年,出版书籍《难忘的年月》。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女儿是陈亚男
情感生活
与何穆结婚。中原地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
1942年8月与何穆离婚。
健康状况
1991年10月10日,在杭州市逝世,终年85岁。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早期
从20年代起,陈学昭曾写过不少散文,结集出版的就有《倦旅》《寸草心》《如梦》《烟霞伴侣》等。对当时有些受过“五四’’的洗礼,却又找不到前途的迷惘的知识分子来说,是具有一种典型的意义的,因而引起过不少读者的注意.她又以文字的清新委婉,写景的活泼和富于感情色彩,给人们留下了印象。
从她第一部散文集《倦旅》首版到赴法留学期间,陈学昭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共先后出版了《倦旅》《寸草心》《烟霞伴侣》《如梦》《忆巴黎》等5本散文集,创作了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南风的梦》。她创作的散文,精神上弘扬个性、追求独立与自由,整体风格以从容温婉、细腻缠绵而略带迷惘感伤为主。她在作品中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精神得以充分的张扬,其前期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富有自传性质的心灵吟唱和独白。“作品文本的叙述话语、叙述方式、叙述节奏、题材内容等都闪耀着女性作家特有的自传性光芒。”陈学昭前期的作品大都她自身经历与体验的写照,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后期
她个人创作后期(文革后),文章有思想,有观点,但没有个人情趣,没有个人性情,也没有个人艺术风格可言。写作,成为个人执行的革命集体行动,创作个性的淡漠。随之而来的是她作品中生活细节的丢失,早期作品中的从容委婉、细腻缠绵和迷惘伤感消失了,更多体现为真诚简单、朴实无华的风格。
社会活动
1938年8月16日,进入“文协”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在文艺界抗敌后援会学习,年底,参加大生产运动,每天纺线三小时以上。
1944年1月,调中央党校四部当文化教员。
1945年,国民参政会黄炎培、傅斯年褚辅成赵超构等六人到延安市参观访问,陈学昭参加接待。同年7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9月中下旬离开中央党校,10月初离开延安赴东北地区。中央原决定陈学昭去法国参加国际妇联活动。
1947年3月,随军撤离延安。
1948年,到西柏坡镇,后又往哈尔滨市
1979年2月,平反并恢复党籍。
1949年,7月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10月任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1951年,任浙江省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后,到杭州大学图书馆作资料工作。
社会任职
1949年3月,在北平市参加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人物评价
毛泽东: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
何南:陈学昭是个很让我惊讶的女作家,就追求自由、独立的气质而言,她有些接近男作家中的郁达夫。也许九泉之下的她不一定认可,但在我看来,她青年时代的灵魂中确实有一种无法抑制的自由、独立、博爱情怀,是个在精神上游走在边缘,不愿意归属任何政治阵营的独立文人。
丁玲:你年轻就如一枝早熟的春兰,峭然挺立在石山上。闲花野草可以趁春风灿烂一时,而你却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于晚秋。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美丽的一生》):她的外表形象是美丽的,她的文字特别是散文是美丽的,她的善良心地、道德情操和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诚是美丽的。
沈虎根(浙江省作协顾问):《工作着是美丽的》是写她自己的一生,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最成功的作品,文学史上是里程碑,写知识分子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她感到有生之年生活的第一要事就是不停写作。文革结束后的十多年里,她创作了一大批作品。
薛家柱(一级作家):她的作品,她的人品,她的道德文章,绝对是我崇拜的,所以经常到她楼里去谈,谈她的人生经历和她自己的问题。那个时候她的腰椎已经不很好,身体很差,但她永远觉得自己要工作,所以说工作着是美丽的。
周巍峙(中国文艺网主席):她是我知道,也是我崇拜的人。
后世纪念
《我的母亲陈学昭》
《我的母亲陈学昭》一书是陈亚南思念母亲所做,该书讲述了她与母亲间的事情。
陈学昭故居
陈学昭故居,在浙江盐官镇北门外陈家埭上,四堵高高的老砖墙围着一块杂草丛生的空地,和周围新式的民宅有点格格不入。
参考资料
陈学昭 (豆瓣).豆瓣网.2021-03-12
难忘的年月.豆瓣.2022-02-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写作经历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情感生活
健康状况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