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沙战役,发生在1949年的
解放战争中,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期间与国民党军宋希濂部发生的一场重要战役。国民党军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官
宋希濂部4个军及保安团队共约10万人布防于
湖北省归至
郝穴镇间
长江两岸,重点在
宜昌市、
沙市区(今属
荆州市),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由此渡江。解放军第13兵团在程子华指挥下,以约25万人的兵力发起宜沙战役,最终解放军胜利,歼灭国民党军1.5万余人,打开了南进湘西的大门,切断了宋希濂集团与
华中地区军政长官
白崇禧集团的联系。
1949年2月,为保持与东线的华中剿总白崇禧部和西线的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部之间的联系,保障
重庆市安全,敌人在宜昌设立湘鄂边区绥靖司令部,
宋希濂兼任司令官,统领约15万人的部队,控制鄂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区,阻截解放军于长江以北。宋希濂在湘西收编各类土匪组建5个暂编师,以增强防御力量。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渡江作战期间,主力部队包括38、39、40、43、45、46等军,共25万余人,准备与国军宋希濂部在
当阳市、
宜昌市一线作战。
1949年7月6日,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所属部队发起宜沙战役,首先分路向
远安县、当阳地区前进,准备包围前出至该地区的敌军,诱其主力增援予以围歼。9日,第13兵团在远安遭遇敌军,敌军迅即向宜昌撤退。第13兵团当即展开追击与截击。12日,第47军和第38军一部从东、西、北三面猛攻宜昌,并以炮火控制
长江水面,拦阻敌军渡江南撤;第38军主力由宜昌东南
猇亭区渡江,拟迂回至宜昌对岸切断敌军退路;第49军于15日攻占
沙市区、
江陵县(今属
荆州市)。
宋希濂见
宜昌市三面被围、向江南的退路将被切断,急令江北部队利用夜间人民解放军炮火不便封锁江面之机渡江,连同江南部队一起向西撤退。第13兵团于16日解放宜昌,并以主力渡江追击,歼敌军后尾一部。19日宋希濂部撤至湘、鄂西山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停止追击,战役结束。
宜沙战役共歼灭敌军1.5万余人,其中包括宋希濂正规军4个团及地方旅、团各2个,毙俘15343人。宋余部逃至湘鄂川边境,第一二二军逃至
慈利县、
张家界市。缴获各种炮80余门,轻重
机关枪5,200余支,
掷弹筒84具,枪榴筒50余具、汽车23辆。此役不仅打开了南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门,切断了宋希濂集团与
华中地区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的联系,还为后续的解放军作战行动提供了有利条件。7月19日至8月4日,第十三兵团继续向
常德市、
桃源县、
益阳市一线挺进,常德地区各县全部得到解放,歼灭国军部队4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