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通
早期同盟会成员之一
刘子通(1885—1924年),名子栋,谱名泰湘,中共早期党员,革命英烈,湖北黄冈人,中共湖北早期党组织机关刊物《武汉星期评论》的创办者和主编之一。
刘子通1885年3月16日出生于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新华村,是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参加了武昌起义,与熊十力、李四光、吴昆并称为辛亥革命鄂东四杰。二十岁左右时留学日本,学习心理学。在日本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在四川成都铁道学堂当教习。
1906年春,刘子通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学生规则》回国,1908年受聘于四川成都铁道学堂。1910年因请愿遭通缉,潜回武汉市与湖北革命党人联络,继续反抗清代的革命斗争。1911年10月10日,刘子通参加了武昌首义,16日受革命军政府之命秘密回到黄州府,组织黄州城内革命人士策动清政府黄州营防驻军哗变,一举驱逐黄州知府琦璋和黄州区知县潘涌捷,光复黄州后,出任黄州府督政科长。1917年,他在河南教育厅任职。1918年,其在湖北省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被湖北省反动当局开除公职。后来,刘子通在湖北省第一师范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代课,与黄负生陈潭秋等人,创办了进步刊物《武汉星期评论》。刘子通在《评论》上发表了《改良湖北教育意见》等文章。1921年春,他由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前湖北地区十名党员之一,也是全国53名党员之一。刘子通是著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家,与恽代英、黄负生一起创办湖北早期党组织机关刊物《武汉星期评论》,组织和领导了湖北女师学潮,培育了一大批早期党员骨干,在武汉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23年,刘子通因病回乡治疗,次年在家中病故,年仅39岁。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子通的名字被列入中国共产党革命先烈名录。
人物生平
在四川成都铁道堂任教习,组织领导成都学生运动。时郭沫若在成都读书,深受其思想影响,尊刘为老师。1910年11月初,组织学生请愿,遭四川总督赵尔巽的明令通缉。他化装到武汉市,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受鄂军政府派遣回黄州府,组织革命人士内应外合,驱逐黄州知府璋琦、知县潘涌捷,组建起“鄂东军政支部”,出任政务科长兼交际。后因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思想郁闷,于1917年弃职,试图“教育救国”。1918年,复回武汉。先后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武汉中学任教,结识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思想上逐渐趋向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参加武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系统地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探讨救国出路。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黄负生等创办《武汉星期评论》。同年秋,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与陈潭秋等在湖北女子师范进行党的秘密活动。在师生中发展党、团组织。带头破除女师学生只习文言文的旧传统,以白话文授课。同时,还向学生讲解苏俄十月革命和妇女解放的道理,在学生中发起组织妇女读书会,学习《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启迪她们的觉悟。12月,在《武汉星期评论》上公开发表《我们应有最低限度的三种觉悟》、《改良湖北教育意见书》等文章,对当时的教育现状进行了猛烈抨击,使学生受到新思想的启迪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还培养了徐全直、夏之栩等一大批妇女运动骨干,她们纷纷要求学校改革教育。校长王式玉把学生的进步要求说成为“过激行动”,极力主张“整顿学风”。他立即愤起驳斥。王式玉恼羞成怒,于1922年2月以宣传“赤化”、煽动“学潮”的罪名,将他解聘,妄图将学潮镇压下去。此事激怒了学生,学潮愈演愈烈,罢课长达5个月之久。王式玉乃勾结省教育厅,上书湖北督军萧耀南,对刘横加诬陷,萧即悬榜通缉。他忍愤北上,经李大钊介绍在北京教育部谋事栖身。1923年,因积劳成疾,由部送回黄冈市老家医治,1924年3月病逝。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