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
广东省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
蒋理祥手创。
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总面积1551平方米,遍植荔枝、
龙眼、玉兰等树木,园内果树蔽日,争来一片难得的荫凉。荔荫园的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门左右是一副对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
蒋光鼐简介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
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
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
淞沪会战,大挫
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3年11月与李济深、
陈铭枢、蔡廷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
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
增城区、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
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促进会。同年,在虎门
鹅公山东麓创办了
虎门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建筑风貌
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
蒋理祥手创,后废。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蒋光鼐故居主体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官员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
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
清朝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
中国国民党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
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
重修时期
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现已成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
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重修,1988年为纪念蒋光鼐诞生100周年,
周思聪等书画名家所作的6件作品等文物。2001年重修。
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现已成为了展览馆,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
墨绿色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几株
海棠花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园后小山上有光鲁亭、蒋兰士夫妇墓、考妣碑等。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
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
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
咸丰三年
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
编修。
布局结构
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
花岗石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进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
龙眼、
黄皮、
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
清朝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
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
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
山东省、
河南省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
1987年经市、镇两级政府接收重新修缮,定为东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管理区已辟建为公园,并拟定“光鲁亭”重修计划。
旅游意义
蒋光鼐故居设施落后易致展品腐烂故居显得格外的冷清。故居外墙 上挂有的一张蒋光鼐先的画像也有些陈旧,唯有故居里的荔枝树依然浓绿。
作为爱国名将的纪念地,蒋光鼐故居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故居作为旅游景点,配备设施不足,参观人数较少;其二,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的光鲁亭,离邻近的变压站不足一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三,故居主体天台有裂痕,墙壁有浸水现象;其四,故居室内潮湿,容易导致展品腐烂;其五,故居陈列的内容不够丰富等。
“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名将蒋光鼐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因配套设施不足,陈列内容不够丰富,展示形式较为落后,且年久失修一。现在每个星期难觅一参观者,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对此,蒋光鼐之子蒋建国先生回乡实地察看时,感到非常痛心。
《蒋光鼐故居保护规划方案》正式出台。蒋光鼐故居将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故居的修缮保护分两期完成,2006年至2008年,重点是对故居主体建筑区(即蒋光鼐故居)重新修缮和陈列馆的筹建工作;2009年至2010年将全面实施保护规划。此外,
虎门镇将申报故居陈列馆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并由专人专职管理,提升其自身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欲申报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故居的保护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陈列展览区兴建、休闲娱乐区建设三个部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将把故居“红荔山房”内展品全部搬移后,尽力恢复这幢赤红色的西洋别墅室内的家居摆设,让后人感受一下曾任
十九路军总指挥、国家纺织部部长的蒋光鼐曾有一个怎么样的家所;同时为了美化故居周围环境,计划把围园内的草地全部铲除,重新再种植,并且在空地上增添一些花草,此外还将购置一些有价值的盆栽。
陈列馆地址已经确定,位于故居旁边,属故居主体建设控制地带区,面积约为1876平方米。陈列馆将主要用于摆设蒋光鼐先生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及相关文物。同时还将向社会征集与蒋光鼐将军有关的物品、信件、手稿,抗日时期发生过的战争事迹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物。
蒋光鼐故居修缮工程还想得到蒋光鼐将军后人的帮助,争取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征集‘化险石戒指“复制品”。这个化险石戒指是重要文物,2002年“
淞沪会战”70周年时,由蒋光鼐将军后人捐给抗日战争纪念馆。
广州故居
简介
蒋光鼐故居位于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整栋建筑属民国风格,青砖墙,三层高,建筑面积达833平方米。故居原是
陈廉仲的物业。后来,女眷出嫁了,陈廉仲便把它卖给蒋光鼐。
历史沿革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
广州私立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
荔湾区。
现状
蒋光鼐故居在
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已修复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对蒋光鼐生前文物的收集,荔湾区文化部门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等在故居内再现了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平。
蒋光鼐故居从一栋濒临倒塌的危破房,到今天可以完整稳固地保存下来,其修复前后经历8年,而且三易设计施工方案。
特色: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蜡像等在故居内再现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平
蒋光鼐故居现为“
蒋光鼐故居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若干个展览室,每个展览室展出蒋光鼐生平每段时期的图片、文字或者实物。展览内容分为《投身军旅 立志救国》《一代名将抗日卫国》《北上赴任 克勤尽职》《情系家人 尽享天伦》等四部分。
其中在一楼有间展览室,摆放着按蒋光鼐生前原型所制作的蜡像。二楼的大厅,用声光电影的手段,将蒋光鼐率
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
日寇打响中国正规军抗日第一枪的壮举再现出来,大厅上还有一些沙包等工事,配上不停响起的枪声及画面,场面十分逼真。
现今的蒋光鼐故居,无论从瓦片到墙体到梁柱,都依然是民国年间所建的“原装正版”,但在2002年移交给
荔湾区时,该栋文物建筑早已破烂不堪,而且随时有倒塌可能。为重新修复故居,荔湾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部门整整花了8年时间,而且三易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