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廷权(1928.1.23-2007.12.6)。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
西安市人。国际著名热处理与
表面工程专家,材料科学与热处理专家生前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1949年毕业于
西北工业大学获
学士;1960年获
莫斯科钢铁学院副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研究工作。开创我国形变热处理基础研究,提出多项新工艺并在
导弹及
火箭弹壳体、汽轮机叶片、车刀等重要零件上获得应用;率先开展双相钢及双相组织热处理研究,提出新的强度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8本。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12月6日,雷廷权因病医治无效在
哈尔滨市逝世,享年80岁。
生平经历
1928年1月23日,雷廷权出生于
西安市。雷廷权教授1949年毕业于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系,1951年来
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及工作。1956年赴
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1960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2年被评为副教授、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首批被批准为热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1987年担任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职务。
主要成果
雷廷权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中国形变热处理基础研究,提出多项新工艺并在
导弹及
火箭弹壳体、汽轮机叶片、车刀等重要零件上获得应用;率先开展双相钢及双相组织热处理研究,提出新的强度理论。他研制的双相钢新品种在汽车零件获得应用,研制成功的短纤维增强熔
石英基
复合材料,被定为某航天防热构件新一代材料工艺。
雷廷权在形变金属动态再结晶、亚组织形成及强化机制等方面有多项新的发现,并在许多重要零件上获得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在国际上开创了形变
化学热处理新领域。他带头在中国开展双相钢及双相组织热处理研究,首次发现了相硬化和相软化现象,在双相组织微观变形与断裂行为、双相钢强度理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他提出了高温回火脆由a相中
碳化物微沉淀引起的新机制,修正了世界公认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迈克曼教授晶界偏聚理论的不足。从1985年起,他在中国系统地进行了ZrO2陶瓷中
相变过程、相变韧化及晶须韧化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大力开展陶瓷
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的应用研究,利用短纤维及颗粒复合增强
石英陶瓷,成功解决了烧结致密化与析晶的矛盾,为航天防热部件提供了透波型及不透波型两种崭新的材料及工艺。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一、二、三届),国际热处理联合会( International
联邦制 for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IFHT )副主席(1993)、主席(1994~1995)、执委,金属精密热加工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常务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主席(1994~1995)、执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1987~1991、1999~2003),
中国兵工学会材料分会理事,国家教委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2-1996),全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1984~)等。先后被聘为
西安交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山东工大、沈阳工大、
河北工业大学、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机电学院、
山东矿业学院(现
山东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的兼职教授。曾先后到美国、
瑞典、
印度、
日本、
苏联、
法国、
英国、
伊朗、
韩国等十余个国家考察、出席国际会议或讲学。现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金属热处理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
材料科学与工艺》编委会主任委员。
荣誉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寄语学生
雷廷权寄语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握青年时代特别是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努力学习,埋头苦干,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培养
雷廷权先生提携后学、甘为人梯,中国著名材料学专家周玉便是雷廷权先生的一名得意门生。
王铀走上科研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雷廷权老师的影响。雷廷权不仅亲自培养了45名博士和数十名硕士,还一直十分注重智力引进和青年人的培养。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雷廷权开始邀请日、英、美等国家材料学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来
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学,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学习,提高了教研室的师资水平。
科研态度
雷廷权一直把科研工作的目标瞄向国际前沿,他具有超群的学术敏感和创新精神。雷廷权的信条是:科学的生命在于否定和创新。
学科建设
雷廷权院士是哈工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以先进的学术思想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使该学科的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并向世界一流迈进。
人物评价
雷廷权教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在治学上严谨认真,勤奋钻研,勇于创新,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水平。他的深厚学识和崇高品德使得他在学生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楷模和典范。作为他的学生,我们深感荣幸,并深受他的教诲影响,这些教诲对我们的人生和学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师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周玉评)
雷廷权院士忠诚于教育和科研事业,以其正直的品格和诚恳的待人之道赢得了广泛尊重。他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其高风亮节和卓越成就成为世人的楷模。(
重庆市热处理行业协会评)
雷廷权院士一生坚守对党、人民和
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始终忠诚于党的
科学教育事业。他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为科学的进步和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中共
哈尔滨工业大学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评)
雷廷权院士的一生虽看似平凡而朴素,但实则蕴含着钢铁般的坚韧与毅力。他的人格刚强如磐石般稳固,同时又保持着秋兰般的柔韧与谦逊。他的成就和品质熠生辉,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不骄不躁,展现出了坚韧如钢的精神。(
北京科技大学校友总会评)
雷廷权这孩子展现出卓越的智力和潜力,有出色的前景。如果他有意愿和机会,未来去美国留学并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雷廷权的老师评)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1940年,雷廷权的父亲因病无法治愈而去世,家庭的重担便落在雷廷权母亲的肩上。雷廷权的母亲虽然出身于封建家庭,但思想相当开明,特别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上。雷廷权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家庭婚姻
雷廷权的妻子是郭维昭,他们的儿子名为雷鸣,二人育有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自己创建公司分别在
云南省和
上海市发展。
兴趣爱好
在40岁之前,雷廷权非常喜欢唱男高音,没事的时候还喜欢拉
二胡,乒乓球的水平也是非常高。在40岁之后,很少看见他有这样的情趣。
去世
2007年12月6日12时45分,雷廷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
哈尔滨市逝世,享年80岁。雷廷权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哈尔滨东华苑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唁电,悼念雷廷权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