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嘉煌
中国旅日艺术家、画家
常嘉煌,满族,1950年10月出生于中国敦煌莫高窟皇庆寺,祖籍浙江杭州市,画家、艺术家。
1985年常嘉煌赴日本东京大学和日本大学研究绘画艺术,并成为一名职业画家。1994年,常嘉煌在其父亲常书鸿先生弥留之际,承诺并继续坚守莫高窟。1996年常嘉煌自筹资金开建当代四大石窟。2017年,常嘉煌成立了一般社团法人丝绸之路艺术交流协会。同年,常嘉煌被特聘为浙江音乐学院丝绸之路乐舞艺术中心研究员。2019年,常嘉煌任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理事、甘肃同乡会会长。常嘉煌定居日本千叶县海滨,在旅日30余载往返中国三百余次,担任敦煌文化交流信使。
常嘉煌主要作品包括《敦煌莫高窟大佛殿清风》《钱江潮》《希望之松》《我们的星球——绿色希望之路》等,常嘉煌还协助父亲常书鸿和母亲李承仙完成巨幅油画《攀登珠穆朗玛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常嘉煌,满族,1950年10月出生于中国敦煌莫高窟皇庆寺,从3岁起,被父母先后寄养在北京的外祖父家、上海的姨妈家和杭州的大伯父家。自幼受常书鸿、 靳尚谊朱乃正等先生启蒙,随父母在敦煌时,从小就在莫高窟的沙地上作画。
求学经历
常嘉煌在出国前是国家文物局下属单位的一位科级干部。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经历了上山下乡、部队和工厂的历练。在领导准备安排他去党校学习、留在文化部时,被父亲常书鸿婉拒,认为他不是当干部的材料。在父亲建议下,常嘉煌1984 年赴日留学,师从日本画巨匠平山郁夫东山魁夷等,研究和学习从中国传往日本的汉唐艺术精髓,擅长油画、壁画等。1985年常嘉煌在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大学研究绘画艺术,并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以 “音乐绘画”的实验创作而出名。
创作经历
1994年在常书鸿先生弥留之际,常嘉煌承诺会继续坚守莫高窟。1996年11月,与他72岁的母亲、画家李承仙,自筹资金开始建造当代石窟。2017年把常嘉煌“敦煌现代石窟”改名为“敦煌当代石窟”。
2015年,日本绘本大师加古里子特邀常嘉煌参与自己的收官大作——《万里长城:穿越时空看中国》,用长城串联起中华民族从春秋战国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实现与其他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问题。
2011年9月,常嘉煌第一次访问法国,在尼斯古罗马城墙下进行了《常书鸿的一生》音画创作。2013年,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王菲同台,伴随一曲《心经》,同步创作大型音画作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他从日本专程回到甘肃省,在嘉峪关市长城他创作的人类最大环境艺术品《龙林》和莫高窟父亲墓碑前完成的作品《红旗颂》《丝绸之路》。2015年、2017年,他在米兰创作了大型音画作品;2019年,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肯尼亚总部举行的联合国环境科学政策和企业论坛第二届全球会议闭幕式上,嘉煌又现场创作了音乐绘画联觉创作《我们的星球——绿色希望之路》。
2019年,他在甘肃龙林创作《红旗颂》,为新中国70华诞献礼,在莫高窟创作《丝绸之路》,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长年以来,常嘉煌致力于音乐——画领域的创新实践,在浙江音乐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与作曲教授沈纳蔺合作,深入研究探讨音乐——画“智性联觉艺术”,力求找到音乐与绘画之间的神秘联系,取得了可喜成就。
社会活动
1971年,常嘉煌任中原地区出土文物展览摄影师。1996年常嘉煌主持敦煌现代石窟艺术开凿。1988年,常嘉煌在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员,进行壁画研究与中日美术交流。1999年12月31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凤凰卫视、北大资源集团、常嘉煌共同举办了“中华龙林”启动仪式。
2000年,常嘉煌在日本成为环境艺术学会会员。
2002年12月,常嘉煌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特邀理事。
2007年12月5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68场主题报告会,常嘉煌以《传承——常书鸿与敦煌》为题发表演讲。
2008年12月17日,常嘉煌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文博会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意国际论坛并在大会上致辞。
2018年10月15日,作曲家赵季平和旅日艺术家常嘉煌到陕西盛世唐人文化产业集团,赵季平和常嘉煌与集团双方就黄土文化的艺术魅力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交流。
2019年,常嘉煌任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理事、甘肃同乡会会长。常嘉煌表示,无偿提供当代石窟作为在日本和世界华侨华人的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希望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永远心怀祖国。同年12月1日,常嘉煌受浙江音乐学院邀请,担任浙江音乐学院丝绸之路乐舞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
2020年,常嘉煌完成了对他授聘的浙江音乐学院的研究生联觉艺术远程教学。
2023年端午节,常嘉煌应邀参加甘肃天水的伏羲大典,作为旅居海外的嘉宾代表,为伏羲像敬献花篮。
对外交流
中日交流
1990年,常嘉煌与父亲常书鸿先生在东京富士美术馆举办了常书鸿父子绘画展。1993年,常嘉煌被敦煌市人民政府聘为顾问,并以此身份拜访镰仓市市长,确定了敦煌与镰仓建立友好城市的意向,完成历史性的对接。旅日期间,常嘉煌作为常书鸿和李承仙的儿子、助手和中日交流的信使,还参与了他们为浅草寺运行寺的《玄中寺》、奈良法隆寺的《丝绸之路飞天》障壁画创作,整理出版常书鸿与池田大作对谈《敦煌的光彩》等文化交流工作。日本3·11大地震后,常嘉煌随中国科学院访问宫城县气仙沼市,在陆前高田市海边那棵屹立在废墟中的一棵松树使他大为震动,他立即画了几幅速写。一年后,他将这幅《希望之松》赠送给了当地政府。
2022年8月31日至9月6日,在常嘉煌的大力推动下,历时长达两年的筹备,由浙江音乐学院、一般社团法人丝绸之路艺术协会主办的“西域·东瀛 传承·超越——守护莫高窟家族的故事”展于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盛大开幕。
其他对外交流
2011年9月,常嘉煌第一次访问法国,在尼斯古罗马城墙下进行了《常书鸿的一生》音画创作,他对数百名观众和驱车几百公里专程前来的中国驻马赛总领事说:“70年前父亲从法国带回了艺术种子,今天我将新的成果报答他的艺术故乡。”
2017年,在日中协会前理事长白西绅一郎先生的支持下,常嘉煌成立了一般社团法人常嘉煌丝绸之路艺术交流协会(后更名为一般社团法人丝绸之路艺术协会),宗旨是联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域艺术家共同在敦煌进行新的艺术创作。
2015年、2017年,常嘉煌在米兰创作了大型音画作品;2019年,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肯尼亚总部举行的联合国环境科学政策和企业论坛第二届全球会议闭幕式上,常嘉煌又现场创作了音乐绘画联觉创作《我们的星球——绿色希望之路》,赠予联合国环境署。此外,常嘉煌还经常与国内外朋友召开视频会议,开展丝绸之路相关的国际交流。
主要作品
代表画作
当代石窟
常嘉煌建立当代石窟的初衷是继承敦煌1600年来的辉煌文化传统,创造当代艺术与生活的新空间。当代石窟是常嘉煌自筹资金,从1996年开建,位于敦煌市市区西南30多公里处的党河河湾向西2公里的党河北岸,在被水库截流的半干半湿的河床上,垂直向上6米,像窗口一样的崖面洞窟分布三层,共有20多个。
常嘉煌对当代石窟艺术工程的构想,一是建“海外遗宝窟”,通过传统绘画技巧将流失海外的精美敦煌绢画复原到当代石窟的墙上;二是保存父母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敦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中最出色的是一个唐朝的220号洞窟,是敦煌壁画里面最精美、艺术性最高、保存得最好的洞窟,常嘉煌父母对它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性研究。当代石窟的唐代精华窟就是将220窟作为复原对象。当代石窟的营造全部由志愿者参与,当代石窟的营造相当缓慢,凿窟与绘制壁画也是断续进行。
当代石窟已开凿的20多个洞窟里,已完成的是1号“海外遗宝窟”,2号窟绘制的唐代精华窟,3号窟是中日净土窟,浅草寺出资开凿,复原七世纪从中国传到日本奈良当麻寺的一幅精美壁画。另外还有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伊朗等国家的十多个艺术家在石窟留下了作品。
家庭成员
人物轶事
小时候,常嘉煌并不喜欢敦煌市莫高窟,他觉得墙壁上画满了妖魔鬼怪,因此感到恐惧。常嘉煌父母为敦煌日夜工作,常嘉煌就被寄放在上海的姨妈家,每逢寒暑假才回到敦煌。常嘉煌很少见到父亲常书鸿,他了解父亲是通过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祁连山下》。1964年春天,父亲从北京参加会议回来,见面就对常嘉煌说,他见到了总理周恩来。周恩来问完敦煌的事情,突然说了句:“你的孙子在敦煌吧?”父亲回答:“我现在还没有孙子。”总理笑了笑又说:“我的意思是说敦煌的工作不是一代人能做完的,要子子孙孙做下去。”常嘉煌说:“那时我才上小学。所以父亲跟我说这些话也是意味深长的。”1972年,22岁的常嘉煌在这一年的大半时光中与父亲夕相处,这是彼此一生中父子相处最长的时光。劫后余生的常书鸿对儿子讲:“如果有一天敦煌遭到破坏,我就和四大石窟一起毁灭。”“保护敦煌、研究敦煌、弘扬敦煌、继续敦煌”,这是常书鸿生前常说的16个字,其中的“继续敦煌”父亲还没有机会做到,父亲告诉常嘉煌:“这就是你们要做的事。”上世纪80年代常嘉煌打算出国学习油画,他问父亲应该去法国还是美国,父亲却说应该去日本。敦煌壁画的一些画法在中国已经失传,而在日本这一源自中国的传统没有中断,父亲希望常嘉煌把失传的画法继承下来。1984年,常嘉煌留学日本,之后在异国成家生子,生活很富裕,日常出行住在五星级酒店,坐飞机选头等舱。这种“正常人的生活”却与常家的使命有着天然的冲突,有一次父亲终于生气了,向常嘉煌吼道:“你这个日本职员,给我滚出去!”父亲的话刺痛了常嘉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理解父亲对敦煌的眷恋和对他的沉重期望。1994年,常嘉煌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立即从日本飞回北京,冲进病房,父亲气管被切开了,无法再说出一句话,但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儿子。常嘉煌明白了,他一字一字地说道:“爸爸,嘉煌去敦煌!”90岁的父亲听到了,当场流下了泪水。1994年,常书鸿离世,按照遗愿,常书鸿重新回到了敦煌,入土为安。2019年,来日35年一直在空屋、仓库创作的常嘉煌终于在千叶海滨购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其中有两套海滨度假公寓,接待了众多好友。
相关事件
敦煌现代石窟壁画《药师菩萨像》被揭盗
2008年07月24日,敦煌现代石窟第一幅壁画《药师菩萨像》被揭盗。敦煌现代石窟艺术中心经济现状窘迫,是壁画轻易被盗的原因之一。被盗画作是临摹作品源自敦煌市藏经洞唐朝绢画。该艺术中心是根据“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的“继续敦煌”的遗愿,由常书鸿先生的夫人、敦煌学者李承仙与儿子常嘉煌自筹资金开凿。其中,一号窟《海外遗宝窟》由敦煌现代石窟与西南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创作。这幅被盗的《药师菩萨像》图源自1907年法国保罗·伯希和盗走的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由李承仙先生复原放大绘制,壁画高210厘米,宽80厘米。被盗的《药师菩萨像》是李承仙最后遗作,也是敦煌现代石窟的第一幅壁画。李承仙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昼夜绘制并最终于2001年完成了这幅壁画。
为了维持敦煌现代石窟,长期在国内和日本从事绘画工作的常嘉煌将自己卖画所得投入其中。因石窟每年维持也需要几万元,都是常嘉煌筹资金和靠朋友帮忙,艰难度日,目前只能雇一个管理人员。除此以外,在当地还有两个志愿者,加上北京等地的志愿者,一共五六个人。
常书鸿之子常嘉煌正致力于敦煌乐舞的研究
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负一楼,“敦煌市乐舞——常书鸿、李承仙丝绸之路乐舞艺术展厅”中,既有敦煌石窟壁画、雕塑中的乐舞内容,也有敦煌卷子中的曲子、变文、乐谱、舞谱等。敦煌艺术成果中也既有绘画也有音乐,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新的领域。在浙江音乐学院图书馆办公楼,常嘉煌有一间宽敞的画室兼工作室,画画之余,他更从事敦煌乐舞的研究。
人物评价
七旬旅日华侨面朝大海“念瀚海”,探当代石窟“再续敦煌”。为学习中国汉唐文化艺术遗存而旅日的知名画家常嘉煌,在日本千叶县海滨定居。出生于莫高窟的他,在千里之外仍对“再续敦煌”念念不忘,甚至成为“魔咒”。旅日30余载往返中国三百余次,担任敦煌文化交流信使。(中国新闻网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求学经历
创作经历
社会活动
对外交流
中日交流
其他对外交流
主要作品
代表画作
当代石窟
家庭成员
人物轶事
相关事件
敦煌现代石窟壁画《药师菩萨像》被揭盗
常书鸿之子常嘉煌正致力于敦煌乐舞的研究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