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The Godfather)是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1920-1999)创作的黑帮小说,于1969年出版。
《教父》以
意大利移民家族为背景,描写了一个黑手党家族的历史,在美国刚出版便成为头号畅销书。1972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1978年,在美国国内突破1000万销量。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世界销量超过1500万册。自1982年开始,被多家出版社引入
中原地区。
内容简介
1945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长岛的一座太公馆里正在举行康斯坦齐娅·科利奥尼小姐的婚礼,新娘的父亲唐·维多·科利奥尼站在门口迎接宾客。这群蜂拥而至的宾客大都是科利奥尼的朋友,他们中许多人毫无拘束地称他“教父”。唐·科利奥尼的公开身份是
美国最大的
橄榄油进口商,实际上他是
纽约最有势力的黑手党家族首领。数十年来,他稳步地建立起他庞大的地下帝国。一个人如果对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感到失望,就尽可以到科利奥尼这儿来寻求帮助。只要来人公开向他表示彼此的友谊,不论尊卑,他都会出面予以解决,由此他得到了许多人的感激。唐的三个儿子也出现在婚礼上。老大桑尼是个典型的意大利人,十分强悍,但有勇无谋;老二弗雷德,顺从、忠实,但缺乏胆魄和毅力;老三迈克尔本是唐最钟爱的儿子,唐曾一度考虑把家族的大权交给迈克尔继承,但迈克尔却明显地想和他的家族以及家族的事业保持距离;他违背唐的安排参加了军队,并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还获得过
勋章。回来后进入名牌大学,还找了一个地道的
美国姑娘作女朋友,这一切都让唐不满。
婚礼过后,唐决定会见多次求见的毒品走私头子索罗佐,他带了长子桑尼和
军师哈根前往。在会谈中,索罗佐请求唐利用他在法律界和政界的关系,为毒品走私提供保护;为了答谢唐的支持,索罗佐说他可以把所获利润按相当高的比例送给唐。唐觉得毒品走私风险太大,没有答应,但桑尼为厚利所动,不自觉地流露出愿意合作的意思。索罗佐认为一旦唐死去,桑尼就会接管家族,那时他也许可以和桑尼合作;即使不成,除掉了唐,也可以搬去一个巨大障碍。他派人去刺杀唐,在唐买水果时开枪击中了他,然而由于唐的警觉和刺客的慌张,唐只负了重伤。唐受伤进了医院,索罗佐又收买警官赶走了唐所有的保镖,以便在医院里最后干掉唐。正在危急的时候,唐的小儿子迈克尔闻讯前来探望,他打电话请人来保护唐,结果被恼羞成怒的警官打伤了脸。迈克尔看出自己无法切断和家族的联系,只好被迫介入了家族事务。桑尼和
军师哈根商定要除去索罗佐,迈克尔主动接受了这个任务。
索罗佐得知唐没有死,为了争取时间,避免唐家族即将到来的报复,便假意要与桑尼谈判,这给了迈克尔机会。经过周密安排,迈克尔在代表桑尼谈判时出其不意,开枪击毙了索罗佐和随行为他保镖的警官,然后逃到意大利躲藏起来。
索罗佐的死引起了黑手党家族间的混战,桑尼的妹夫卡洛受了敌方的收买,用计引诱桑尼离开长岛的堡垒,在他去妹妹家的途中打死了他。为了收拾局面,唐被迫抱病出山。为了让远走他乡的迈克尔能平安返回
美国,唐决定和敌人妥协,他提议召开全国黑手党家族首领会议,以恢复和平。
唐在会议上作了让步,答应为走私毒品提供法律保护;同时对方也同意不再追杀迈克尔。经过一系列巧妙的安排,一个已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承认自己就是杀害索罗佐和警官的凶手,他被处决了,迈克尔平安地回到了美国。
唐家族经历了这场混战,实力大为削弱,内部不稳,地盘缩小。唐毅然决定退休,他把家族大权交给迈克尔,迈克尔认为政府并没有为人民办多少事,社会也不能公正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他的思想彻底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这场殊死搏斗后,这个曾自愿为国战斗、当过战斗英雄的人变成一个令人生畏的黑手党家族领袖。
迈克尔执掌了家族权力,他先向那些敌对家族表示妥协,利用他们的轻蔑来争取时间。他派人查清了妹夫卡洛的叛卖行为,无情地处死了他;然后又周密安排,挖出家族内部的另一个重要叛徒,把这个跟随唐多年的纵队长杀掉,稳住了内部。
迈克尔决定全面反击,他亲自挑选和培养了忠诚的杀手,寻机刺杀了敌对家族的首领,并派出所有手下人,全面打击了占领自己家族地盘的渗入者。通过这次残酷的打击,迈克尔名声大振,恢复了科利奥尼家族在纽约家族中的领导地位。唐·科利奥尼在把
权杖交给迈克尔以后不久就因心脏病突发死去了,现在迈克尔辉煌的胜利证明了唐的眼光。事实上,作为新代的家族领导人,迈克尔比唐更有现实眼光。他看出他的家族早晚会融入
美国社会,他今天的努力不过是为后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家族帝国从“地下”走到“地上”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迈克尔实行战略转移,把财力和人力投入到中西部地区。迈克尔的女朋友与他结了婚,她也适应了迈克尔的变化。她开始像她的婆婆一样,天到教堂祷告。她排除头脑里关于她自己、孩子、烦恼、反抗和疑问等所有杂念,怀着无比虔诚的信念,为迈克尔·科利奥尼的灵魂析祷。
创作背景
黑手党起源于意大利的
西西里岛,后来由意大利移民传入
美国,在美国各大城市相继建立起组织,逐渐成为美国最强大的黑势力集团。他们各占一方,与官府警察相互勾结,拥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和庞大的
武装力量。他们走私贩毒,开设赌场,牟取暴利;他们系人放火,明抢暗夺,进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美国论界曾评论黑手党是拥有莫大权力的影子政府。
《教父》写得逼真、生动,致使很多读者以为
马里奥·普佐一定与书中所描写的黑手党组织有来往。实际上普佐与黑社会组织没有什么关系,他把小时候从
纽约街头和他那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裔母亲嘴里听来的逸闻铁事作为素材,认真而详细地查阅了大量有关书籍和资料,对黑手党的历史和现状作了深入研究,凭着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想像力,写成了这部作品。
人物介绍
维多·科利奥尼
老教父。老科利奥尼,总能灵活多变的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多年来积累的处世哲学来解决问题,并且处理得面面俱到,令人不得不佩服。尤其当意大利西西里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后,男人们也变得越来越易怒,暴力,为了争得一份工作,争取
势力范围而相互殴打,相互厮杀,维多·科利奥尼来到美国并将这种模式复制于此,冷漠缺少信任的资本社会,狮群随时可以将底层的人化为自己口中的美味佳肴,科利奥尼运用自己一些独特的思维和观点不仅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并且还干出一番作为来了,他的处事哲学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也。
迈克尔·科利奥尼
新教父迈克尔·科利奥尼的成功之路不同于他的父亲,他出生于
美国的太平盛世时期,此时的
美国经济迅速复苏,国家制度不断完善,政府机能逐渐强大,自幼接受全美式教育的他,没有父亲那样的宏大目标,他只想安分守己的做个模范公民,可是面对大环境的压力,仇人的迫害,他只能放弃原有的道德准则,释放内心的欲望,夹缝求生。迈克尔作为一个后来居上的家族首领,在竞争惨烈,朝不保夕的情形下,他城府极深地潜伏着,眼光尖锐地锁定目标,迅速发出攻击,并且心狠手辣地对待敌人。但他始终没有看清楚,任何人甚至他的家族成员为他卖命的背后,除了利益驱使之外还有一种荣誉感,欲望的种类是很多的,利益只是其中一种,迈克尔就是犯了这个的大忌,刚愎自用,以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最后却与自己的家族越走越远,并亲手毁了这个家,剩下的只是庞大的躯壳。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梦想破灭的现实
年轻的老教父维多因逃避家族仇杀远逃
美国,梦想着在这个理想国度过上安定的生活,怀揣梦想的科利奥尼一家在美国陷入生存困境,这里并非人间天堂而更像人间地狱,理想与现实的抉择立刻表现在生存还是死亡的层面上:或者保留梦想而死,或者顺应现实输盗、抢劫而生。老教父选择了顺应现实,这是其
美国梦的第一次破灭。在
经济萧条中被迫从事黑社会活动后,他在家人尤其是下一代面前竭力掩饰并精心伪装,避免正面提及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远离家族在阳光下生活。在建立家族事业的同时,老科利奥尼似乎距离自由越来越近,在自己的自由王国中建立起一套理想的体制,作为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他给予王国内部人员理想的自由、平等和安定。但实际上却距离其理想自由王国,上流社会越来越远。
老教父在家族事业中风光无限,但在长子进入事业上犹豫、仿徨、迟疑,甚至阻挠、否定,直到被长子一语道破才不得不接纳其进入“家族事业”,给读者带来无尽思考。在有选择时,他宁肯家族事业后继无人而不希望后人步其老路,科利奥尼家族来
美国是要寻求自由生命、融入自由王国而不是要建立独立自由王国。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自由王国就是美国主流社会,在那里人人平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没有世代仇杀没有家族背景,只有自由、平和与安定。但是这些美好的幻境却是老教父维多用对外实行暴力征服所得来的。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保持长久,很快维多就因保持只做“干净生意”而成为整个黑帮社会事业发展的绊脚石。为了保存梦想的最后一缕纯净,老科利奥尼决定绝不沾染毒品生意,然而对主流社会的这最后的期寄与渴盼,导致了其他家族联手对科利奥尼家族进行灭绝性屠杀,从而完全断送了科利奥尼家族梦想实现的可能,并且几乎断送了老科利奥尼的性命。不仅家族事业受到威胁,连在家族事业庇护之下暂时安宁的家族成员的生命也受到威胁,科利奥尼家族被迫开始从事毒品生意,老教父的梦想又一次破灭。
维多虽然自己投身黑帮,但是却希望自己的后代生活在阳光下。然而科利奥尼家族的唯一实现梦想可能的小儿子迈克尔进入家族事业的同时,老一代教父维多的梦想终于彻底破灭。然而面对这一不可逆转的现实,老教父维多除了深深的无奈之外已经无计可施,于是所有一起似乎又可以归结为:一个人只有一种命运。从对自由王国的追求把科利奥尼家族指引到美洲大陆,到最终对平和安定的渴望把科利奥尼老教父指引到了自家后院的园圃,老教父与主流社会的自由王国已经彻底绝缘了。此时长子惨死,次子已废,幼子彻底脱离主流社会成长为家族事业坚不可摧的首脑,老教父统领家族、繁荣事业、声名显赫的一生最终也不过是一种对梦想的消极回归,其中有与世抗争的疲惫,有造化弄人的无奈,更有梦想彻底破灭尘归尘土归土的晚景沧桑。
《教父》与其他黑帮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突破了对人物描写的一个个性模式,不仅限于黑帮首领的个性刻画,而是从人的自然、心理和社会属性出发,通过有效的谋篇布局围绕新老两代教父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揭示了人性的两面性,将作为黑手党首领和作为普通人的双重人格,设计得细致周密,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作品达到了空前的人道主义境界。
马里奥·普佐用大量笔墨描写教父的家庭生活,维多·科利奥尼育有三子一女,秉性脾气各异,长子桑尼强悍勇猛、刚愎自用,鲁莽急躁;次子弗莱德本分忠诚,胆小怕事,惟命是从;小儿子迈克尔长相斯文,彬彬有礼,遇事稳重,女儿
康妮年轻貌美,性格温柔,有些神经质。维多·科利奥尼把物色家族继承人选放在首位,但他对孩子们的热爱是等同的。他觉得桑尼是白己最得力的助手,但缺少谦虚谨慎的作风,经常在决策问题时不断点播他,没有放弃比他作为继承人的希望。弗莱德缺少人格感召力不高,不能成为继承人,他也打理一些具体事务。迈克尔最具备继承人的领导天赋和人格特质,但他不想违背儿子的愿望,希望他出人头地成为
美国社会合法世界的上层人物。当教父被告知大儿子被少、暗杀,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了保护其余子女,他强忍悲痛决定与五大家族达成’‘和平协议’‘小说还详述了他收留养了汤姆·黑根的过程,他收留患眼疾沿街乞讨的十一岁男孩汤姆·黑根后,从来不以父亲的身份,而是以监护人的身份出现,送到法律学校,向来不把作为父辈的意志强加于他,而是嘱咐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生身父母。
这样,维多实质是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为自己培养了一个死心踏地为他效劳的黑社会家族的参谋助手,一方而根据儿子秉性循循善诱,充分显示了老教父人性的双重性,反映出作为黑社会首领的市时度势的父亲一方而是一个有责任心,可亲可敬,富有人情味的长者形象另一方面为家族培养选择继承人和党羽,将其人性的两面性处理得相当完美。在友情方面,维多·科利奥尼深信友谊就是一切,用朋友的友谊筑起的防线比政府还重要,小说运用叙述和议论的手法,通过对参加女儿婚礼来宾的介绍,分析了他对朋友充满感情的慷慨,有其真诚友善的一面,也有虚伪利用的动机。他邀请的客人个都是认识的人全都是信得过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走了红运都是沾了老头子的光,在这个亲切的场合以无拘无束地当面称呼他‘’教父”,他也没有忘记邀请他当年的老朋友和老邻居。隐隐地表明了教父个性中既具有
美国公民的乐观友善,又具有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西西里后裔叛逆倔强的民族渊源。值得一提的是维多还有一个准则就是决不贩毒害人,折射出维多·科利奥尼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良知和某种原始的正义性。
艺术特色
作者
马里奥·普佐通篇采用
自然主义手法,语言简练流畅,大众化,口语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俚语、隐语、行话、委婉语、双关语等多种手法的使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人公教父以及小说中众多的人物角色;情节安排合理紧凑,环环相连,引人人胜;某些电影艺术也被采用,回忆、
倒叙、插曲、心理描写等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小说的主要特色在于人物语言和行为性格化;叙述语言特色化;选材真实,事例典型,增强小说及人物的可信度和真实感;细节描写风趣幽默,突出人物个性;反衬手法新型独特,效果神奇。
作品影响
该书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仅仅十年《教父》发行总数就高达1300万册。
美国
派拉蒙影业公司影片公司与《教父》的作者合作,将小说改编成电影,1972年公映。次年3月,该片获得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中的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导演弗郎西斯·福特·科波拉获得最佳导演奖,男主角的饰演者
马龙·白兰度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作者简介
马里奥·普佐(1920—1999),生于
纽约州。1955年普佐出版了他的小说《黑暗的剧场》。故事背景是被占领的
德意志帝国。1965年普佐出版了小说《幸运的流浪者》。由于普佐负债累累。45岁那年他决定要做一个畅销书作家:其次他要接受传统作家写法去赚一大笔钱。这样写出了《教父》。这本书使他赚了一百万美元。普佐去好菜坞把《教父》改编成电影。电影拍出后。获六项学院奖。普佐在1978年出版了小说《傻瓜之死》。1977年普佐出版了《在拉斯维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