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1920年10月15日-1999年7月2日),20世纪美国作家和编剧。1920年10月15日,普佐出生在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的一个家境贫寒的
意大利移民家庭。在犯罪率高居不下的曼哈顿西区,普佐耳濡目染的都是犯罪活动,这使他近距离接触到了美国下层社会的贫穷、暴力和罪恶,为其日后创作犯罪主题小说奠定了基础。
普佐早年,曾赴
欧洲参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回美后,于
哥伦比亚大学就读
社会学。学业结束后,普佐白天在美国政府处理行政工作,晚上创作小说。1955年,普佐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黑暗的竞技场》,十年后出版《
幸运的移民》,两部小说均未引起较大反响。三年后,普佐创作和黑手党相关的犯罪小说《
教父》,小说一经出版,畅销世界各国,连续六十七周荣登畅销书排行榜榜首。1972年,由普佐亲自改编的电影《
教父》上映,荣获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最佳男主角奖和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奖等三项大奖。成名后,普佐继续发表小说,创作电影剧本,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黑社会人物形象。1999年7月2日,普佐因心脏病在家逝世,享年79岁。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佐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客观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本质。在20世界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普佐开创了家族犯罪小说模式,在美国掀起“
教父”热,影响了一批现代犯罪小说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0年10月15日,普佐出生在美国纽约
曼哈顿西区的
意大利移民家庭。曼哈顿西区在当时的美国属于下层社会,因犯罪率居高不下,被称作“地狱的厨房”,普佐在此地长大成人,不可避免地见证了大大小小的犯罪事件,也沾染了赌博的坏习惯。不过,在曼哈顿西区的成长经历,让普佐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另外,普佐从小热爱文学,尤其喜爱阅读
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如《罪与罚》《
卡拉马佐夫兄弟》和《
白痴》等。这些作品对普佐日后的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21岁的普佐选择加入
美国军队,赶赴
欧洲作战。
初露锋芒
20世纪40年代末,普佐退伍回到
纽约,并在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社会学。结束学业后,普佐成为文字工作者,在政府机构担任行政助理员。在此期间,普佐白天从事政府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创作。
1955年,普佐以自己在
德国驻军期间娶妻生子的人生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黑暗的竞技场》。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莫斯卡的美国士兵,在二战结束回到美国后,发现自己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决定回到德国寻找爱人的故事。
十年后,普佐出版自传性长篇小说《
幸运的移民》。该小说通过叙述从
意大利农村移民到
纽约的女主人公,在经历诸如两次婚姻破裂、独自抚养子女、子女叛逆等生活问题后,仍然勇敢面对人生苦难的故事,赞扬了传统女性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虽然,这两部小说没有提高普佐的知名度,但是,却使普佐得到了一批读者和出版公司的注意。
职业作家
稿费和工资是普佐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对于普佐所在的大家庭来说,他的收入无法支撑家庭支出,这使普佐及其家人的生活十分窘迫。为了提高家庭经济水平,普佐立志要写出人人愿意买的书。
《
幸运的移民》的出版,让普佐得到一家出版公司的注意,他们找到普佐,邀请他写一个和黑手党有关的故事。为此,普佐搜集大量和黑手党相关的资料,深入研究黑手党产生的历史因素和社会根源。最终,普佐耗费三年时间,于1969年出版小说《
教父》。该书一经出版,就荣登《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普佐一跃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
普佐的一举成名,使他可以出版他想发表的全部作品。20世纪70年代期间,普佐出版了短篇小说《教父外传》和长篇小说《傻瓜之死》。其中,简装本《教父外传》的销售额达220万美元。
在小说创作方面,普佐延续以往的创作态度,认真准备搜寻相关资料,甚至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普佐于1984年出版《西西里人》。相比《
教父》塑造的重情重义的黑社会人物形象,普佐在《
西西里人》中塑造的黑社会人物,大多是极端自私、卑劣的小人。
继《西西里人》后,普佐又出版了两部犯罪小说,分别是《第四个肯尼迪》和《
末代教父》。其中,《末代教父》继承了《教父》的家族犯罪的创作模式,叙述了黑社会势力间的恩怨纠缠。
职业编剧
小说《
教父》使普佐名利双收,除了小说创作之外,普佐开始尝试另一种艺术创作。
普佐出售《教父》的电影摄制权,并且担任电影《教父》的编剧一职,亲自操刀改编自己的小说。1972年,电影《
教父》上映后,轰动世界。在影迷的要求下,普佐与《教父》导演科波拉再次合作,电影《教父Ⅱ》和《教父Ⅲ》分别于1974年和1990年上映。
除了《教父》剧本之外,普佐还创作了《超人Ⅰ》《超人Ⅱ》《征服四海》等电影剧本,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
晚年生活
到了晚年时期,虽然普佐的身体素质不再强壮,时常出现生病情况,但是,和睦的家庭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晚年生活依旧精彩。
普佐曾在青年时期,将许多时间耗费在赌博上,欠下赌债后,就依靠创作作品还清债务。上了年纪后,普佐不再赌博,只在家庭内部和他的孩子们打赌,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不愿意押注哪一方,他就押注哪一方。
据普佐的好友介绍,一直以来,普佐的胃口都很好,但是,
糖尿病和旁通管手术(一种心脏血管手术)要求他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口腹之欲虽然无法得到满足,但是,普佐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普佐的家里,一册册经典作品摆满了
书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999年7月2日,普佐因心脏病逝世,其遗作《拒绝作证》和《家族》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出版。
人物关系
普佐的家庭人口众多,家境贫寒。普佐的父母是
意大利移民,在普佐12岁时,职业为铁路工人的父亲抛弃家庭,离家出走,之后,包括普佐在内的七个孩子由母亲抚养长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普佐赴欧参战,在
德国驻军期间,普佐和妻子埃里卡结婚,二人育有五个孩子。1978年,埃里卡病逝,普佐与照顾埃里卡的护士吉诺结婚,二人没有孩子。
普佐上了年纪后,女儿
弗吉尼亚帮他操持家务,安东尼和尤金两个儿子帮他管理经济事务。
普佐好友众多,其中,小说家乔西·格林菲尔德、作家海勒、剧作家
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都是他的好友,在每月一次的好友聚餐中,普佐与好友除了谈论各自近况,也会交流彼此的文学理念和思想。
主要作品
小说
(参考资料 :)
戏剧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普佐的创作主题离不开“犯罪”,他通过聚焦美国的黑社会势力,描写黑社会团体的各种犯罪活动,揭露了黑社会犯罪猖,扰乱社会的现象。比如小说《
教父》,普佐以黑社会家族首领(祖孙三代)的犯罪史作为故事主线,通过深入描写了黑社会组织的各种血腥活动,包括黑社会家族间的恩怨纠葛、黑社会之间的倾轧和血腥仇杀,表现了美国政府和黑社会勾结犯罪的社会现象。《
末代教父》同样以黑社会家族的犯罪史作为故事主线,有所区别的是,该小说主人公为了让子孙免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危险,他让自己的亲属经营合法行业,为了确保家族利益不受侵犯,他让自己的
属下经营犯罪活动。
在普佐笔下,人们之所以犯罪,是为了追求欲望。人物的欲望围绕权力展开,只要拥有权力,就可以获取一切,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为了获取这些情感,人物实施了犯罪行为。比如小说《教父》,对于在黑社会家族生存的人物来说,在弱肉强食的环境里,他们都渴望通过掌握权力,进而掌握自己和他人的命运,小说主角原本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但是为了保护家人和家族利益,他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并运用权力除掉自己的敌人,最后成为家族名副其实的头领。在《
末代教父》中,身为黑社会首领的主人公虽然想把家族活动转为合法经营,但是,为了家族不被其他黑社会团伙伤害,他仍然没有放弃争夺黑社会势力。
艺术风格
批判现实主义
20世纪20年代,美国掀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普佐的作品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在创作中,普佐将早年经历和搜寻的资料作为创作素材,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客观地揭示美国政府和黑社会勾结犯罪的黑暗本质。早年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
曼哈顿西部的生活经历,让普佐近距离地认清了美国下层社会的贫穷、暴力和罪恶,这让普佐拥有了丰富的现实素材。小说《
教父》逼真地描写了穷人区的环境,并称之为“地狱厨房”,正是来自于普佐的亲身体验。在小说中,普佐真实地展示了穷人区的贫穷、脏乱和暴力,探索了美国黑社会肆意横行的社会矛盾,揭露美国不是人间天堂的事实,批判抨击当时猖獗的黑社会团伙和腐败无能的美国政府。为了完成小说《西西里人》,普佐曾亲赴西西里,进行实地考察,向读者展现了四十年代中期真实的西西里人的生活画面,表现了黑社会势力对贫苦农民的迫害,批判了黑社会和政府勾结犯罪的丑恶行径。
黑色魅力
人的本性追求美好的事物,憎恨暴力的行为,但是,在普佐的描写下,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使人物的暴力行为变得合情合理。普佐擅长通过描写各种行凶作恶的暴力场景,展示人物的善与恶,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黑色魅力。小说《
教父》主人公做了很多坏事,但是,由于他是为了替父亲报仇,在孝道思想的影响下,他的暴力行为变得合乎情理,读者原谅了他的暴力。在小说《
西西里人》中,普佐塑造了身份为强盗的主角形象,主人公经常暴力抢夺他人的财物,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之恶,但是,由于他成为强盗的原因是为了帮助贫苦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他的暴力行为得到了读者的尊重。小说《拒绝作证》中,主人公的养父被枪击身亡后,他继位成为新任黑社会首领,为了找到养父被害的真相,他也做了许多恶事,但是,在除恶复仇的思想下,当他杀了凶手,为养父报仇后,他仍然赢得读者的喜爱。
荣誉与成就
人物荣誉
普佐的小说代表作《
教父》出版后,连续六十七周名列“最畅销书”的榜首。
1972年,普佐联合导演科伯特,将《
教父》搬上荧屏,获得巨大成功,囊括了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中的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最佳男主角奖和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奖等三项大奖;第30届
金球奖中的最佳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编剧奖等四项大奖。之后,普佐再次和导演科伯特合作,推出电影《教父Ⅱ》和《教父Ⅲ》,又荣获第4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大奖和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提名。
人物成就
传播影响
1969年,小说《
教父》一经出版,就荣登《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随后,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以及其他地区热销,共计2100余万册。三年后,普佐的短篇小说《教父外传》出版,简装本销售金额达220万美元。在中国,普佐的《教父》译本于1982年出版上市,不久后,就被抢购一空,当年销量共计4.34万册。
普佐和导演科伯特合作,改编电影《
教父》赢得全球2.4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后,小说《教父》的销量增加了三倍,同时,确立了科波拉在好莱坞的导演地位。
文学影响
普佐根据自己对西西里人(南欧“意大利人”的一个种族)的研究,在继承美国传统的反英雄犯罪小说模式的同时,开创了新型的反英雄犯罪小说模式,即家族犯罪小说。传统的反英雄犯罪小说,强调的是犯罪主人公的个人成长史,但是,家族犯罪小说强调的是犯罪家族的兴衰史。正如小说《
教父》,普佐叙述了西西里人组成的黑社会家族,在美国社会进行的犯罪活动,以及这个家族和其他黑社会势力的争斗故事。
普佐的家族犯罪小说,突破了传统的反英雄犯罪小说模式,在20世纪60至80年代期间,掀起了“教父”热。在此期间,涌现了一批现代犯罪小说家,他们按照普佐的家族犯罪模式,创作出一部部反映黑社会团伙犯罪的小说,如小说家
沃勒创作了《家族》《众目睽睽之下》等长篇小说,揭示了黑社会团伙势力的血腥和罪恶。
人物评价
普佐作为美国畅销书作家,他对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探索方式,深受评论界的赞赏。
小说《
教父》出版后,美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霍尔·伯登于《星期六评论报》对该小说作出评价。伯登评价该小说“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家史”,记录了美国一个家族黑社会势力的
犯罪过程。伯登认为:“普佐的表现技巧颇见功力: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的情节都十分入情入理。”
人物轶事
在创作小说《
教父》之前,普佐说过:“我一共写了三部小说,《教父》是其中最差的一部,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有一天,普佐正绞尽脑汁地构思《教父》,但是,太太要自己去超市买东西,儿子要自己送他去打球,女儿要自己送她去朋友家,普佐受不了时,就和家人抱怨:“烦死啦!你们知不知道我正在写一本值几十万美金的书!”此话一出,哄堂大笑。
黑手党是美国的黑社会组织,作恶多端,据说,黑手党党徒在看见《教父》后,大为欣赏。当普佐去餐厅吃饭时,黑手党人遇见他,会给他立即送上一瓶瓶香槟。过去,普佐欠下的一笔赌债,黑手党党徒也帮他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