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希帖”就是
王羲之的“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的“
中秋帖”,
王珣的“
伯远帖”这三幅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界的最高水平的书法字帖。
简介
所谓“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
1951年11月5日,“三希帖”中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辗转数年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以35万元
港元的价格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购得,重新回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现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仅存于世的王羲之的真迹精品,
王献之的“
中秋节贴”和
王珣的“
伯远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中秋帖》据传为王献之的手笔,帖上的“至宝”二字是
爱新觉罗·弘历亲笔题写的。但是,据专家鉴定,《中秋帖》和《
快雪时晴帖》都是后人临摹的,只有王珣《伯远帖》是真迹。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
晋朝书法家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现存此帖怀疑是
唐朝摹本,目前尚未定论。贴纵23cm;横14.8cm ,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现收藏于台北博物馆)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山阴县张侯。
意思
王羲之拜上:刚才下了一阵雪,现在天又转晴了,想必你那里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没能帮上忙,心里纠结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王羲之拜上,山阴张侯亲启。
赏析
大雪过后,天候转晴,王羲之以这件短札向友人表达问候之意。末行“山阴张侯”可能是收信人的名字,原本写在信笺的封面,在此与原迹一并摹在同一张纸上。
这件书迹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
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
詹景凤以“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并且认为
赵孟頫受到这件书迹的影响。不过
王羲之内敛沉潜,赵孟頫微有锋鋩外露,比较对幅赵孟頫的题跋,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在於优美的“体势”,“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
笔画产生的律动感,以“快”字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著呼应的关系,“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第一行感觉上下的“行气”一贯,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只看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可以发现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则有些变化,“果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这些变化显得很自然,也使得这短短的三行具有丰富的美感。
中秋帖
《
中秋帖》,传为晋
王献之书(又传宋朝画家
米芾所临摹)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行书3行,共22字。《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释文
中秋节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作品推测
竹料纸书写,这种纸
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
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
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
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书画舫》云:“献之《
中秋帖》卷藏
檇李项氏子京,自有跋。细看乃
华人临本,非真迹也。”清
吴升《
大观录》 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
宋朝画家
米芾所临摹,故同样宝贵。
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
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
董其昌、
项墨林,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
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有宋
北京市“
宣和”内府、
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伯远帖
介绍
《
伯远帖》,晋,
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年)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原文
卷前引首有
乾隆御书:“
江东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
华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
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绿”三玺。
又御识:“乾隆
丙寅春月,获
王珣此帖,遂与快雪
中秋节二迹并藏
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干”、“隆”二玺。
后隔水上有明
董其昌跋,后有
乾隆御绘枯枝
文石,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卷尾敕
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
沈德潜书“三希堂歌”。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不可识。
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养心殿鉴藏宝”诸玺。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斋秘笈之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