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也称普列里草原或北美大草原,地处
北美洲中部,横跨加拿大南部、
美国中西部,面积约为2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
北美大平原是介于中部低地和
落基山脉地区之间的低地,整体向东倾斜,其海拔从西边的1830米变化到东边的460米;整体地势平坦开阔,但也存在山脉、丘陵、溪谷等地貌单元。北美大平原的形成与落基山脉的抬升有关;
始新世末期,大量
沉积物被溪流带到北美大平原地区,形成了地势较低的平原;后在大陆西部隆起、河流切割的影响下,形成了现在的北美大平原。北美大平原的主要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降水较少,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40毫米。北美大平原的自然植被以
禾本科为主;还存在大量野生动物,例如
叉角羚、
旱獭属、
土狼和
响尾蛇等。此外,北美大平原地区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包括丰富的原油、天然气、煤炭。
早在12000年前,古
美洲原住民就在这片草原上猎杀
乳齿象、猛象和野牛等哺乳动物。16世纪起,来自
墨西哥的
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占领南部平原,并带来了马和牛,由此催生了后来繁荣的平原印第安文化。19世纪中叶,来自美国东部的定居者开始取代印第安人,后者被降级到边缘农业区作为保留地。到了1910年,外国出生的移民及其子女占据北部平原地区六个州人口的近一半。如今的北美大平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了体量巨大的
种植业与畜牧业,美国主要的八个主要生产小麦的州均位于大平原内。但也因这里存在大量的农场、牧场,当地建设的城市数量不多,其中最大的城市是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
埃德蒙顿和
卡尔加里,以及美国
科罗拉多州的
丹佛。
命名
北美大平原之名起源于
南北战争之后,为了开发西部,美国政府宣传西部的富庶和美丽,将其称为大平原。
许多探险家们经常使用“Great Plains”这一短语,甚至将其绘制在地图上,但第一个将北美大平原视为北美地理学单位是约翰·韦斯利·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并在他1895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使用。二十世纪初期,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和以赛亚·鲍曼(Isaiah Bowman)等地理学家从技术意义上使用了这个术语,并很快在
教科书中使用了它。
位置境域
北美大平原,地处北美广大的
温带平原地区,纵贯美国中西部,它北起加拿大南部,,南至格兰德河(Rio Grande)流域;东起
密西西比河流域,西至落基山脉;介于北纬30°~60°、西经89°~107°之间。北美大平原从北南长约4800千米,东西宽约480~1100千米,面积约为2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
历史成因
在5.7亿年前至大约7000万年前的5亿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浅海横亘在北美大陆内部,厚厚的层状
沉积物沉积在内海的海底,厚度大多在1524到3048米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厚。大约7000万年前,由于北美大陆的缓慢隆起,海洋从大陆内部移出,出现近乎平坦的地面。
中生代至
新生代时期的地质运动,使得
地球陆地上大部分主要山带的形成,其中也包括了
落基山脉;始于
白垩纪终于
始新世的拉拉米德造山运动,被认为是导致落基山脉形成的重要构造运动,同时它也定义了后来的北美大平原。落基山脉的形成,则使得沉积物从隆起的山地带顶峰逐渐被侵蚀剥离,并作为溪流和河流的
砾石、沙子和泥浆被搬运到侧面,沉积在内陆平原上。同期,大平原的其他地区出现轻微的地壳运动,如
地层的轻微隆起,它们即影响了较老的基底岩石,也影响了上覆的
沉积岩,使得构造盆地和构造拱得以出现。
约6500万年前至约1700万年前,北美大平原南部和西部的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的火山灰,这些火山灰被带到大气中,与来自
落基山脉的砾石等物质一起沉积在大平原地区。但这期间,有约1000万年的平静期,从
始新世开始,山脉几乎没有隆起,因此大平原上的沉积也很少。在始新世末期,随着山脉的再次隆起和火山活动,河流进一步侵蚀山脉,大量
沉积物再次被溪流带到北美大平原地区,遍布其北部的同时,逐渐向东南延申至分隔
威利斯顿盆地(Williston basin)与阿纳达科盆地(Anadarko basin)的中陆拱(midcontinental arch),形成了地势较低的平原。
约3000万年前至2000万年前,溪流开始逐渐在中陆拱等结构以外的地方沉积砂石,直至后来溪流沉积物遍布从
加拿大到美国
得克萨斯州(Texas)的整个北美大平原。到了1000万年前~500万年前,整个北美大平原是一个向东倾斜的沉积平原,只有少数几座山峰耸立在平原之上;但在期间的某一个时间点,整个大陆西部地区开始隆起,随着
地壳抬升的发生,河流切割得越来越深,逐渐形成了支流系统;在一些地方,河流之间留下了很高的分水岭,在其他地方形成并保持着广阔的高原。尤其是北美大平原的中部地区,基本上没有受到侵蚀,仍然屹立在周围被分割的地区之上,形成了悬崖边缘的高原,即高平原(High Plains)。
一系列的溪流侵蚀与下切,使得北美大平原逐渐形成了
黑山(The Black Hills)、密苏里高地(The Missouri
高原)、佩科斯河谷(The Pecos Valley)等地貌单元。
地理特征
气候
北美大平原主要以
温带草原气候为主,夏季温度较高,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冬季较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北部则降到-10℃以下。由于北美大平原离海较远,气候较干旱,
降水不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0毫米,但分布不均,夏季降水较多,平均为800毫米;冬季比较干旱,只有120毫米;此外,北美大平原东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西部约300毫米以下。
北美大平原的少部分地区则属于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半干旱气候,这也导致了北美大平原地区的气候空间变化大,其年平均降水量呈东西向梯度,从
明尼苏达州草原森林边界的600毫米下降到
蒙大拿州(Montana)东部的300毫米以下。其气温则由南向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从
南达科他州(South Dakota)东南部的9°C到
北达科他州(North Dakota)北部的3°C;七月的平均气温从南达科他州中部的24°C到北达科他州北部的19°C,七月最高气温从33°到26°C;1月最低气温的地理差异最大,从南达科他州西南部布莱克山附近的零下10°C到北达科他州东北部的零下24°C。此外,北美大平原西部存在一个独特的冬季现象,即“奇努克(chinook)”,这是一种温暖干燥的风,从
落基山脉的东坡吹下来,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温度升高多达17~22°C。
地质
地质构造
北美大平原的地质构造与中生代至
新生代时期的落基山脉形成以及同期的地壳运动有关。北美大平原中主要由两个较大的构造盆地和几个较小的构造盆地组成,这些构造盆地均由构造拱分开,其中最主要的构造拱是中陆拱,它从苏必利尔高地向西南延伸到落基山脉前缘,将北部的
威利斯顿盆地与南部的阿纳达科盆地分开。
北美大平原北部的威利斯顿盆地是地处
落基山脉东缘的大型沉积盆地,位于美国的
北达科他州西部、
蒙大拿州东部,以及
加拿大的
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南部。中
奥陶纪时期,陆地缓缓下沉形成盆地;在后来的4亿年中,不断上升的海水以不同的间隔覆盖了盆地,导致海洋
沉积物在这里逐渐堆积。因此,该盆地的沉积物层较厚,覆盖面积约28.5万平方千米。
南部的阿纳达科盆地仅部分处于北美大平原地区,从行政区划来说,它位于美国
俄克拉何马州(Oklahoma)西部和得克萨斯州的潘汉德尔地区,是美国大陆内部最深的盆地。早宾夕法尼亚造山活动使得该盆地的边界形成;其
沉积岩的底层是
古生代沉积岩,它沿着靠近这个不对称盆地南缘的轴线沉积,厚达12192米。
地层岩性
北美大平原位于北美克拉通之上,这些克拉通岩石主要在出露于沉积层之间,尤其是
南达科他州的
黑山地区;在
蒙大拿州大瀑布以南的小带状山脉和俄克拉荷马州劳顿西北部的威奇托山脉,也有少量的克拉通岩石露出。克拉通岩石大多被埋在很深的地下,如海拔1524米的
阿马里洛,它们被埋在
地平线以下914.4米深的地方。覆盖于克拉通岩石之上的是极厚的
沉积岩,来自于
阿巴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s)和
落基山脉的
沉积物。
矿产资源
北美大平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丰富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大多分布于高原(The High Plains)。石油和天然气一般存在于高原地层深处的
古生代岩石中,尤其是在美国
阿肯色州(Arkansas)和
加拿大河(Canadian Rivers)之间的高原东部,大多地区都拥有大量的气田,如南部高原的东北角、加拿大河以南地区,在
得克萨斯州(Texas)的潘帕(Pampa)附近开发有一个巨大的油气田;南部高原西南部、德克萨斯州的利特菲尔德(Littlefield)以南也有大量油气田。
地形地貌
北美大平原是位于中部低地和
落基山脉地区之间的低地,整体向东倾斜,其海拔从西边的1830米变化到东边的460米。大平原的整体地势平坦开阔,但也存在山脉、丘陵、溪谷等地貌单元,例如
南达科他州的
黑山以及
蒙大拿州的熊掌山(The Bear Paw)、大雪山(Big Snowy)和朱迪斯山(Judith Mountains)。此外,北美大平原整体的地貌分区主要包括密苏里高地、黑山和高原(The High Plains)。
密苏里州高地位于漂移草原(The Drift Prairie)的西部,且延伸至美国蒙大拿州的边界,其
平均海拔约为609.6~914.4米。密苏里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
风蚀和河流等侵蚀作用形成的,但
冰川也对该地区产生了影响,因此它可进一步分为冰川区和非冰川区。其中,冰川区具有典型的冰川特征,如冰和
水壶池,有数千个浅坑洼湿地,覆盖了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从
加拿大的
阿尔伯塔省(Alberta)和
萨斯喀彻温省一直向南延伸到美国的
艾奥瓦州;冰川区则是一片崎岖不平的半干旱地形,其地貌由侵蚀的
沉积岩和冰川
沉积物塑造而成,包括荒地和沙丘。
黑山是一座孤立的山脉,位于美国
南达科他州西部和
怀俄明州(Wyoming)东北部,长约201.168千米,宽约104.61千米;最高峰是哈尼峰(Harney Peak),海拔2208米。
白垩纪期间,拉拉米德造山运动扭曲了地貌,
黑山开始隆起、形成,其主要的岩石是前寒武纪
花岗石、
砂岩和
石灰岩。
高原包括了大部分北美大平原的南部地区,覆盖了
得克萨斯州最北端的狭长地带、
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东北部、
科罗拉多州(Colorado)东部和
堪萨斯州(Kansas)最西端。高原地势低平,覆盖了大量的沙丘和黄土,拥有肥沃的土地,是美国重要的小麦产地之一。
水文
河流
北美大平原上主要有
密苏里河(Missouri River)、里奥格兰德河(Rio Grande Rivers)、
萨斯喀彻温河(Saskatchewan River)等河流。在美国境内,密苏里河及其支流,以及里奥格兰德河和
阿肯色河(Arkansas Rivers)等河流,共同构成了大平原的排水系统,这些河流从
落基山脉向东流淌,流向宽阔、陡峭的浅谷。在
加拿大境内,主要的排水系统是萨斯喀彻温河及其支流。
密苏里河,
密西西比河最长的支流,北美第二长的河流。它由美国
蒙大拿州西南部、落基山脉地区的杰斐逊河、麦迪逊河和加拉廷河汇合而成,海拔约1200米,全长3726千米。
萨斯喀彻温河是加拿大
阿尔伯塔省和
萨斯喀彻温省最大的河流系统,全长1939千米,流域面积383000平方千米。该河流发源于艾伯塔省西部的
落基山脉,由南、
北萨斯喀彻温河两大上游组成,其中南萨斯喀彻温河长1287千米,北萨斯喀彻温河长1392千米;这两条河流穿过相距320千米的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在阿尔伯塔省以东汇合。
地下水
北美大平原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北美最大的淡水含水层——奥加拉拉含水层就位于此。奥加拉拉含水层是一个非承压含水层,它横跨美国八个州,从
得克萨斯州向北延伸到
南达科他州,从
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东部到
怀俄明州,面积约450660平方千米,其含水量大约为一千万亿加仑,相当于休伦湖的体积。截至2022年8月末,地下水位在北部地表以下120米,南部深至131米;但在某些地区,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多达1.524米,含水层的某些部分已经完全排干。
土壤
北美大平原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有黑土、淋溶土、新成土。其中,黑土是北美大平原地区最常见的土壤类型,它们在半干旱条件下形成,广泛分布于整个地区,具有排水良好、渗透性强的特点,且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和高养分含量。新成土在整个北美大平原地区也很常见,特别是在低海拔地区和河道沿线,它们是由斜坡侵蚀产生的,例如,在
科罗拉多州普拉特河的支流和河岸上随处可见湿质新成土的沙质
沉积物。淋溶土则主要分布于北美大平原的高海拔地区,但在一些低海拔地区也有出现,尤其在与美国
新墨西哥州东南部接壤的边界附近。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北美大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以
禾本科为主,东部是高草和中草草原,西部是短草和束草草原。这些草原包括
禾本科杂草和较大的植物,如边缘地区的
丝兰和
仙人掌,以及灌木和一些小乔木,如
豆科和鼠尾草;而针叶常绿植物(主要是黄松)在
黑山等山区岛屿上占主导地位。此外,在
阿尔伯塔省的
埃德蒙顿和
曼尼托巴省的
温尼伯之间,发现了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过渡带,被称为“公园”,草原逐渐让位于森林,尤其是北纬54°以北地区,针叶林占主导地位。
北美大平原地区的特征植物为帚状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 Nash)和大须芒草(
须芒草属 gerardii Vitman),前者分布于高地,后者分布于低地。其他草本植物主要为
柳枝稷、
假高粱、边穗格兰马草、得克萨斯
针茅、
野牛草以及
栎属、
野核桃等灌木,在较干旱的地方多蓝茎
冰草、
三芒草、针茅等。
动物
北美大平原地区主要生存着
叉角羚、
旱獭属、
土狼、
响尾蛇、
云雀、
杓鹬、山等动物。此外,在北部草原的针叶林中还生存着
驼鹿、林地驯鹿、
加拿大猞猁和灰狼等动物。
自然保护区
沙湖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Sand Lak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位于美国
南达科他州,地处北美大平原北部草原坑洼地区的中心地带,对与中央
迁徙路线相关的候鸟起着重要作用。该保护区占地869.67公顷,保护着包括
北极鸥、白鹭在内的260种鸟类,40多种哺乳动物,各种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沙湖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被美国鸟类保护协会指定为全球重要鸟类区和国际重要湿地。
木水牛国家公园(Wood Buffalo National Park)位于
加拿大中北部地区的平原上,占地44807平方千米,是北美最大的野生野牛
种群的家园,也是整个北美大平原的北方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地区,它是唯一一个狼和木野牛之间的捕食者—猎物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不间断的地方。此外,
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还是世界上唯一的百日鹤繁殖
栖息地。
自然灾害
北美大平原地区在夏季经常出现严重的
雷暴,还有随其产生的大风和冰雹。严重的大风和冰雹会大范围的损害农作物;由于冰雹发生频繁、范围广,经常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布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天气和气候灾害清单,严重的雷暴每年在美国平均造成90亿美元的损失。在2023年1月至6月期间,列出的150亿美元灾难中,有13起是由严重的雷暴造成的,包括几次大风和冰雹事件。
北美大平原地区另一种频发自然灾害是
龙卷风。平原的地理环境主要是南北走向的边缘山脉,这使得来自北方的干燥冷空气容易与来自南方的
热带湿润暖空气发生碰撞,导致大平原的龙卷风发生得更频繁、更猛烈。龙卷风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俄克拉何马州中部;从
得克萨斯州东北部到
堪萨斯州,再到
内布拉斯加州东部和
艾奥瓦州这一带的龙卷风发生率也很高,这些地区通常被称为“龙卷风巷(tornado alley)”。但龙卷风发生的时间差异很大,例如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龙卷风高峰期在每年的4月,内布拉斯加州在每年的6月。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称,截至2024年5月6日晚上,至少有15次龙卷风袭击了美国中部部分地区,其中7次发生在俄克拉荷马州;在俄克拉荷马州、堪萨斯州、爱荷华州、
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和
得克萨斯州的部分地区,有超过800万人受到
龙卷风影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至少在12000年前,古
美洲原住民被吸引到草原上猎杀
乳齿象、
猛犸象和野牛等哺乳动物。到了公元1100年左右,包括波尼人(Pawnees)、曼丹人(Mandans)、奥马哈人(Omahas)、威奇托人(Wichitas)、夏安人(Cheyennes)和其他群体在内的美洲原住民群体开始居住在该地区。
16世纪,来自
墨西哥的
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占领南部平原,并带来了马和牛,这催生了后来繁荣的平原印第安文化。发展至18世纪,草原上有了大规模的野牛群,这意味着可以捕获更多的野牛,又因为拥有着可以运输野牛肉、野牛兽皮的马,吸引了像拉科塔人(Lakotas)这样的
美洲原住民进入该地区。
19世纪中叶,尤其是
南北战争以后,来自美国东部的定居者开始取代印第安人,后者被降级到边缘农业区作为保留地。到1910年,外国出生的移民及其子女占北部平原六个州人口的近一半,其中英国人、德国人和北欧人是主要族群。
行政区划
北美大平原横亘于
北美洲中部,其地区涉及美国和
加拿大两个国家,且纵贯
美国中西部。在美国,北美大平原包含10各州的部分地区,即
蒙大拿州、
北达科他州、
南达科他州、
怀俄明州、
内布拉斯加州、
堪萨斯州、
科罗拉多州、
俄克拉何马州、
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在加拿大,北美大平原包含三个草原省的部分地区,即
曼尼托巴省(Manitoba)、
萨斯喀彻温省和
阿尔伯塔省,以及
西北地区(Northwest Territories)的部分地区。
北美大平原地广人稀,建立的城市不多,最大的城市是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
埃德蒙顿(Edmonton)和
卡尔加里(Calgary),还有美国科罗拉多州的
丹佛(Denver);较小的城市包括萨斯喀彻温省的
萨斯卡通和
里贾纳、
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洛、拉伯克和
敖德萨以及
俄克拉何马州的
俄克拉何马城。农村人口仍然稀少。
经济活动
北美大平原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到历史及环境的影响,主要发展
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由于地区范围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业发展了采矿业。北美大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生产小麦、棉花、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美国主要的八个主要生产小麦的州,即
堪萨斯州、
北达科他州、德克萨斯州、
蒙大拿州、
内布拉斯加州、
科罗拉多州、俄克拉荷马州和
南达科他州,均有部分地区位于北美大平原内。
北美大平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以天然气和石油为主,生产矿产的地区主要有美国德克萨斯州、
俄克拉何马州、
新墨西哥州、
怀俄明州和堪萨斯州,以及
加拿大的
阿尔伯塔省;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居美国首位,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加拿大居首位,并拥有巨大的
油砂储量。北美大平原地区的化石燃料资源开采,也导致了其他相关资源的发现与开采,例如俄克拉荷马州是全国唯一的碘生产地,碘是从俄克拉荷马州西北部、伍德沃德海沟深埋的天然气卤水中提取的。
此外,北美大平原整体平坦广阔的地势,为美国的风力发电提供了发展条件。石油大亨
T·皮肯斯(T. Boone Pickens)在2008年公布了“皮肯斯计划(Pickens Plan)”。而在大平原的
得克萨斯州斯威特沃特(Sweetwater,Texas)建立风力发电场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这不仅推动了风力发电的发展,同时也给当地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公路
北美大平原地区主要的公路是穿境而过的美国州际公路网,这些路线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方向穿越美国大陆。1992年,穿过
科罗拉多州格伦伍德峡谷的70号州际公路的建设,美国州际公路网就被认为已经完成。
铁路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在北美大平原地区修建铁路,这也使得该地区成为美国工业格局的重要地区。在之后的发展中,北美大平原地区中修建了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例如修建于
芝加哥(Chicago)的
芝加哥联合车站,它是全美国第三繁忙的火车车站。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北美大平原拥有拥有全美国23.8%的农场土地,这些农场主为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会通过放火、消灭
草原犬鼠等方式管理他们的农场,但这些方式均会影响北美大平原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甚至导致栖息地的丧失。例如,农场主为了更快的清除
禾本科杂草等,但是火灾很容易殃及周围的栖息地;农场主为了农作物不受到损害而消灭
旱獭属,但以土拨鼠为食的动物将不得已寻找新的、食物丰富的栖息地。
农业是北部大平原经济、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场主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会增加肥料的使用,但不被植物吸收的部分则会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受到污染。研究表明,常用的氮肥,其主要营养成分氮(N),在植物养分吸收率低至30%的情况下,为吸收的部分容易影响地表径流和土壤环境。在北达科他州,截至2018年,4864条评估的河流和溪流里程中有68%受到威胁,或无法完全支持水生生物的生存。
保护措施
为了缓解或解决北美大平原的生态问题,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这些措施旨在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恢复和维护
生物多样性。例如,美国政府提出《农业保护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鼓励农民将农田退耕还草,提供经济补偿以支持他们恢复和保护草原,进一步改善水质,恢复野生动植物
栖息地。
部分州政府也出台了一政策法规,以保护北美大草原的生态环境。例如
明尼苏达州(Minnesota)提出了“草原保护计划(Prairie Conservation Plan)”,为了保护仅剩的一部分原生草原,州政府通过在私人土地上设立保护地役权或收购公共土地来维护栖息地;对焚烧进行规范,并实施保护性放牧、控制入侵物种,重建草原及其良好的生态系统。此外,史密森尼保护生物学研究所(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和美国草原保护区(American Prairie Reserve)进行了合作,以恢复美国的野生草原。
风景名胜
北美大平原地处
北美洲中部,横跨
加拿大南部、
美国中西部,其存空间变化大的气候特点,使得这里存在众多美丽的风景,例如野猫丘陵(Wildcat Hills)、斯科茨陡崖(Scotts Bluff)、法庭(Courthouse)、石头监狱(Jail Rocks)等。此外,北美大平原上还存在有多个世界遗产,这些遗产因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而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Mesa Verde National Park)等。
野猫丘陵
野猫丘陵是一个长约72.42千米的悬崖,由
内布拉斯加州西部一直延伸到
怀俄明州边境。野猫山陵在平坦的
美国中西部地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其石灰白的山体矗立在阳光下,很像大平原上随意凸起的纪念碑。这条山脉地处高原,受常年侵蚀而逐渐形成了山峰,其中最显著的部分就成为了西进路上最具特征的标志性地貌。
荒地国家公园
荒地国家公园(Badlands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
南达科他州,成立于1978年11月10日,面积988.65平方千米。该国家公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床之一。此外,美国第二大印第安保留地——奥格拉拉—拉科塔部落,管理着荒地国家公园的一半。
卡尔斯巴德洞窟国家公园
卡尔斯巴德洞穴国家公园(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
新墨西哥州,成立于1923年,是国家古迹,1930年被指定为
国家公园,并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公园面积为189平方千米,有83个独立的洞穴,包括公园同名的
卡罗维发利洞穴。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横跨美国
蒙大拿州和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公园,占地457,614公顷。公园的北部,是加拿大境内的沃特顿湖国家公园;公园的南部,是美国境内的
美国冰川国家公园。为了表达两国人民和平共处,共享人类共同财富的愿望,沃特顿湖国家公园(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与冰川国家公园(美国蒙大拿州)于1932年合并。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拥有独特的气候、地貌环境、山地—草原界面和三洋水文分界线,是一个具有重要风景价值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此外,
弗拉特黑德河水系起源于国际和平公园之外,它构成了冰川国家公园的西部和南部边界,是重要鱼类
种群的家园。
相关文化
牛仔文化
南北战争之后,开始开发西部大平原,由此产生了后来的牛仔文化。成千上万的牧牛场主、牧牛人和牛仔先于拓荒农场主定居于北美大平原上,牧牛业后来成为内战后美国最具魅力和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西部开创了一个“牧牛人的时代”,逐渐建立了“牧牛王国”。因“牧牛王国”而兴起的牛仔文化,以牛仔们的工具及其服饰来作为标识,例如定制的靴子、帽子以及手工制作的马鞍等。牛仔文化不仅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
太阳舞
太阳舞是北美大平原上的
美洲原住民最重要的宗教仪式,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原本独立的群体聚集在一起,通过个人和社区祭祀仪式重申他们对
宇宙和超自然现象的基本信仰的场合。最复杂的太阳舞在一个大型营地或村落内或附近举行,祈求者需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准备;在正式的太阳舞开始之前,其他参与者往往会跳一些预备舞,以鼓励祈求者,并在仪式上为舞场做好准备。太阳舞仪式曾受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压制,后来在21世纪初得以继续进行,且仍旧是许多北美大平原民族的重要宗教仪式。
参考资料
TORNADOES.Encyclopedia of the Great Plains.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