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从滨(1867年-1925年),字汉亭,男,中国安徽桐城人,
北洋军阀奉系军官。
施从滨毕业于
天津武备学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任北洋第二镇三协六标二营
管带,
宣统三年(1911年)任第五镇十协十九标标统。民国时期,施从滨历任北洋陆军第五师第十旅旅长、中央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中央陆军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江苏镇江
镇守使、山东济南镇守使等职,1923年获授北洋政府将军府恂威将军。在
段祺瑞执政时期,施从滨于1925年任山东军务帮办兼第二军军长,属奉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节制。同年,因直系军阀
孙传芳驱逐苏皖等地的奉系军阀势力,施从滨受命增援奉系军队。11月初,施从滨所部在
蚌埠市大败于孙传芳的军队,施从滨脱逃未及,与部众被俘虏。随后,他被孙传芳下令斩首示众。同年冬,施从滨的尸体被亲属运回老家安徽桐城安葬。施从滨的女儿
施剑翘为父报仇,于1935年11月13日在
天津市刺杀了孙传芳。
施从滨于清
同治六年(1867年)出生于安徽省
孔城镇砂岗村。施从滨的父亲施志宽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农民,主业是帮工务农,为了养家,他也会兼做豆腐生意。施从滨兄弟四人,早年生活困难,于是施从滨带着弟弟们离家出去闯荡。后来,施从滨毕业于
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年),施从滨任北洋第二镇三协六标二营
管带。
宣统三年(1911年),施从滨任第五镇十协十九标标统。次年,他任
山东省曹州镇总兵、前路巡防营统领、中央陆军第五师第十旅旅长。1914年8月,施从滨转任中央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江苏镇江
镇守使。1915年,施从滨受命进驻山东,任山东州镇守使、山东暂编第一师师长,后转任中央陆军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长。1922年,施从滨任山东济南镇守使等职。1923年12月,施从滨获授北洋政府将军府恂威将军。
在
段祺瑞执政时期,施从滨于1925年任山东军务帮办兼第二军军长,属奉系军阀首领
张作霖节制。施从滨颇受奉系军阀、
山东省督办
张宗昌器重,多次以年迈为由“请辞”回乡安度晚年,但一直未得到张宗昌的应允。当时,直系军阀
孙传芳号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驱逐苏皖等地的奉系军阀势力。1925年10月,孙传芳率军进入
江苏省,奉系军队纷纷溃退。张作霖命张宗昌从山东派军增援,张宗昌则派年近六旬的老将施从滨率军前去增援。张宗昌许诺,赶走孙传芳后,就保荐施从滨当安徽督办,衣锦还乡。孙传芳则连发三封
电报,要施从滨和他合作,施从滨不予理会,仍率军迎战。两军相持于
蚌埠市的任桥、
固镇县一带,战况激烈。
由于施从滨所部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在11月初在蚌埠大败于
孙传芳的军队。施从滨乘坐铁甲车逃命,孙传芳所部迂回绕到固镇铁路大桥以北,将铁轨拆除,切断其退路。施从滨逃到固镇大桥,所乘铁甲车出轨,未能逃脱,施从滨及部众被包围后,全部投降。施从滨等人被押至孙传芳所在的蚌埠总部,孙传芳命令将其交由军法处长陈锡璋审讯。随后,孙传芳躺在大烟榻上接见了施从滨,冷笑说:“施老,你不是来安徽当督军吗?你马上去上任吧!”随即不顾部下说情,命令将施从滨押至火车站南边斩首处决。孙传芳还命人将施从滨的头颅悬挂示众,并在白布上用红字写着“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当年冬,施从滨的三弟以同乡的名义将施从滨尸体运回老家安徽桐城安葬。
施从滨的女儿
施剑翘曾在《告国人书》里原文转述父亲教导几个子女的话:“汝等存心立志,须能爱民爱物,勿怠惰,勿骄奢,应克己而益群,毋损人而利己,勤劳俭朴,乃人生之美德,汝等其永记之。”这些话援引的是儒家传统的关于修身做人的标准。
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曾在《告国人书》里提到:施从滨镇守
曹州时,当地民风强悍,很多失业者沦落为盗寇。于是,施从滨多方筹划,创办了草帽工厂,收容失业者为工人,教授他们生产技术,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由此挽救了无数人,当地的盗贼之风也很快平息,而且这个草帽工厂长期经营不衰。
施从滨颇有学问,爱好书法
文玩,与不少文化名人有交往。他在担任
济南市镇守使期间,1923年夏,
康有为到访济南,还拜访了老友施从滨,并在施从滨的官邸内共同鉴赏元代济南名士
张养浩曾经收藏过的一块“驎云”奇石,康有为当场欣然题字记之。后来,这块奇石被
济南市博物馆收藏并立于院内。
施从滨在1925年的
直奉战争中兵败被俘,随后被五省联帅
孙传芳下令处斩后,他的女儿
施剑翘闻讯后悲愤不已,立誓为父报仇。施剑翘将复仇的希望先后寄托在堂兄
施中诚、丈夫施靖公身上,然而都一一落空。于是,施剑翘苦心磨练,精心策划,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孙传芳的信息,最终于1935年11月13日在天津居士林的佛堂刺杀了孙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