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园九种曲
藏园九种曲
《藏园九种曲》是清代戏曲家蒋士铨的九部剧目,包括:《一片石》、《雪中人》、《空谷香》、《临川梦》、《香祖楼》、《冬青树》、《第二碑》、《桂林霜》、《四弦秋》等。《藏园九种曲》的最大特色,是全部以典型的“忠孝节义”之士为主人公,歌颂其堂皇正大的伦理意识和义无反顾的道德壮举;同时,对世事及功名富贵的“虚妄”感也不时流注于作者笔端,与作品主人公的伦理实践形成一种意味复杂的“对置”。
内容介绍
传奇《四弦秋》是以白居易琵琶记》为原始题材改编的剧本。在此之前,反映这一题材的剧作有元代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明代顾大典的传奇《青衫记》。蒋士铨对这些剧本的改编都不满意,而将它改编成《四弦秋》,完全遵照原作进行铺叙,着意刻画诗人的抑郁心曲,情词凄切,十分感人。尤其是其中的“送客”一折,传唱不休。
《临川梦》是关于汤显祖的一部传奇。蒋士十分仰慕汤显祖,于是将他一生的遭际改编成剧作。剧中描写汤显祖如何受宰相张居正申时行等打击与压制,有志难伸,报国无门,陷于“权相不死,终身不中”的困顿境地,因而借剧作《牡丹亭》,一抒怨愤不平之气。戏中的汤显祖才华横溢、品节高尚、不畏权势、忧国忧民,却穷愁潦倒,仕途蹇塞。这中间其实也隐含着蒋士铨自身的忿懑。作者有意将《牡丹亭》流传过程中许多痴情女子感动得气绝身亡的故事予以典型化,刻画了俞二娘的形象,使全剧显得更真实感人。“四梦”中的主要人物如淳于棼霍小玉等都出现在剧中,使全剧带有相当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清姚燮今乐考证》评价说:“其至离奇变幻者,莫如《临川梦》,竟使若士先生身入梦境,与‘四梦’中人一一相见,请君入瓮,想入非非,娓娓清言,犹余技也。”
《冬青树》则是一部充满爱国正气的剧作。蒋士铨演绎明代作家卜世臣《冬青记》故事,在剧中铺叙南宋的亡国历史,纵情歌颂抗元英雄文天祥不屈的民族气节,表彰和称扬了谢枋得、唐钰等忠臣义士,痛斥了卖国求荣的汉奸留梦炎。蒋士铨所处的时代,虽说是乾隆盛世,清代统治者对汉族知识分子已实行较为宽松的文化政策,但文字狱的禁其实远未真正解除。蒋士铨敢于如此直接地描写汉族人民抗击外族入侵的斗争历史,公然歌颂汉族中涌现的不甘臣服的民族英雄,这实在是非常有胆识的行为。全剧最后以文天祥死后“奉上帝敕旨,勘问南宋以来奸相”作结,正符合人民的意愿,因而这个剧本在当时一度广为传诵。
作品特色
蒋士铨追步汤显祖,同时也谨守吴江派的规矩,又融合诗词的清婉风致,进行戏曲创作。在当时传奇日趋衰弱的情势下,他的作品比较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欢迎。《藏园九种曲》中历来评价比较高的有《四弦秋》、《临川梦》、《冬青树》等。它如《空谷香》写花仙幽梦兰被人间,历尽艰辛,也隐含了对黑暗势力的批判,和对被排斥的忠义之士的深刻同情,有着明显的社会意义。
作品评价
在艺术风格上,蒋士铨追慕汤显祖,所以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词余丛话》评论说:“《藏园九种》,为乾隆时一大著作,专以性灵为宗,具史官才学识之长,兼画家皱瘦透之妙,洋洋洒洒,笔无停机,乍读之,几疑发泄无余,似少余味;究竟无语不炼,无意不新,无调不谐,无韵不响,虎步龙骧,仍复周规折矩,非西、笠翁所敢望其肩背。”当时甚至有人称它“逼真玉茗四梦,为国朝院本第一”。说它“真得《还魂》神髓”。这些评价,自然有些溢美,但在杂剧、传奇日趋衰落的清代中叶,蒋士铨实在不愧为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
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1785年),字心余,又字苕生、清容,号傅增湘铅山县人。蒋士铨出生时,蒋府即已中落。为生计所迫,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即北游燕、赵,蒋士铨则随母亲寄食于外祖父家。4岁起,由母教读,训诲极严,学识大进。他20岁中举,29岁时以举人而任内阁中书。33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为官8年,以养母而告归。曾先后主讲于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晚年仅以候补御史而终。
蒋士铨清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工戏曲,善诗文。他论诗主张兼师唐宋,反对片面追求格调和辞藻,在诗、文、词、戏曲等各方面都颇有成就,与当时的袁枚赵翼并称为“江右三大家”。著有《忠雅堂诗文集》39卷,《铜弦词》2卷。但他影响最大的还是戏曲创作。他有杂剧、传奇16种。这16种剧作是:《康乐》、《利天》、《长生》、《升平瑞》、《采樵图》、《采石矶》、《庐山会》、《空谷香》、《桂林霜》、《四弦秋》、《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一片石》、《第二碑》、《冬青树》等。其中后9种合称《藏园九种曲》或《红雪楼九种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作品特色
作品评价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