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凤蛾(
食虫类:Epicopeia mencia)是凤蛾科的一种蛾,由Frederic Moore于1875年首次描述。该物种分布在中国、
越南、
韩国、
俄罗斯远东地区、
日本。榆凤蛾的翅膀展开后宽度为80~90毫米左右,成年榆凤蛾可以通过后翅上的两排红色标记与相关物种区分开来。榆凤蛾的
美国白灯蛾以榆树为食,每年有一代新的榆凤蛾,该物种在蛹阶段过冬。榆凤蛾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6月下旬成虫羽化,羽化后2天产卵,卵期8~10天。7月中旬至8月下旬是幼虫为害期。9月入土化蛹。
榆凤蛾成虫形态似
凤蝶科,体长20mm左右,翅展80~90mm左右,体翅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触角栉齿状,腹部各节后缘为红色,
前翅外缘为黑色宽带,后翅有1个尾状突起,外缘有两例不规则的斑,斑为红色或灰白色,翅基片黑色各有1个红色斑点,体节间显红色或黄色。
美国白灯蛾共5龄,初孵虫长2.5mm,体黄色。第一次脱皮后虫体被较厚白腊粉。老熟虫长44.0~58.0mm,头黑色。除去腊粉可见虫体淡绿,背线黄色,气门黄色,各节末端有1个黑色圆点,
胸足灰褐色。体粗糙,布淡黄色刚毛。
幼虫以叶榆、
榔榆、白榆、
刺榆、
黑榆、大果榆和
大叶垂榆等,各种榆树为食。成虫多在9~15点羽化。羽化后15分钟爬行展翅,不久即飞翔。2天后,追逐交配。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常于路边飞舞。
鉴于榆凤蛾对榆树危害严重性,并在中国榆树生产区均有分布,且自然种质资源也已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所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措施,确保这一乡土树种不受大的危害。
(1)大力营造混交林,可选择杨榆块状混交或桐榆点状混交模式,减弱榆凤蛾
美国白灯蛾下树转移的机率。
(4)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各种野生蜂群、鸟类等
捕食性天敌;在榆树集中区域撒施
绿僵菌、
巴氏蚕白僵菌等生物
杀虫脒粉剂,防治幼虫和蛹。于低龄幼虫期喷洒25%
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于高龄老熟幼虫期喷洒每毫升含孢子100亿以上苏云金杆菌乳剂400~600倍液防治。
(5)
化学防治:在
美国白灯蛾盛发期选用高效、易降解、内吸性强、渗透力高、水中
溶解度较低的农药喷洒,如:20%杀灭菊酯的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灯光诱杀: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