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谦吾
江谦吾
江谦吾(1888—1972),原名江鸿钧,字谦吾,祖籍安徽凤阳县,幼年随父寄居镇江市。17岁考入安徽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在南京新军赵声部任排长、左队队官。清光绪三十二年,赵声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疑忌撤职,江亦被免职,去皖于冷部任前队队官,参加次年11月熊成基领导的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远流成都市。清宣统三年(1911)一月,得悉赵声在港粤一带召集旧部谋划起义,即离川赴沪,待轮去港。报载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英勇捐躯,遂返隐镇江。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光复,应庄豹文之约,去沪入陈其美部,任先锋队第二大队长,奉命率部西进,参加攻打天堡城,激战三昼夜,南京光复。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升任团长。继因南北议和统一,江部被裁。民国4年,应浙江省省长屈映光邀请,先后任遂昌县警察所所长、代理县长、浙江水上警察第十四署署长。民国8年,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议。次年因病回沪就医,从此脱离军政界,在哈尔滨市、安徽从事农牧工作,“七·七”事变后,只身流亡甘肃省河南省等处,至抗战胜利后辗转返乡。民国36年,经冷遹介绍,任职于镇江四益农场。解放后定居黄墟镇,生活清苦,赖子女供养。1972年病逝于镇江市
早年经历
江家祖籍凤阳县,江谦吾1888年出生,3岁到镇江,后接受私塾教育。
江氏兄弟4人,长兄江逐(字月青)、二弟江逊(字谦吾),早年与冷遹一起考入安徽武备学堂,积极主张推翻帝制,参加新建陆军后,追随革命志士赵声,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江达(字农隐)排行第三,早年参加赴法、德勤工俭学,专攻制造专业,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编译、陆军部副工程师,后因不满时政,寓居南京玄武湖内,夫人即书法大师萧娴。江进(字上青)排行第四,为实业家,曾在甘肃省创办羊毛厂。江氏兄弟早年思想进步,与暂住小码头杂货店长兄冷晓云处的店员冷遹(字御秋)志趣相投,结为异姓兄弟,故改名均取走之底字。
1902年适逢安徽武备学堂招生,冷遹与江逐、江逊兄弟、南京人陈昌及宋紫云等5人于1902年正月初九乘轮船到达安庆市投考,均被录取。
江谦吾17岁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在安庆),毕业后在南京新军赵声部任排长、左队队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赵声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疑忌撤职,江谦吾亦被免职,去安庆任陆军三十一混成协六十一标三营前队队官,营长即盟兄冷遹。
投身革命
1908年,冷遹参加了由柏文蔚、陈独秀、宋少侠、常恒芳等革命志士在安徽安庆成立的秘密革命团体“岳王会”,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
时年的一次秋操前夕,“岳王会”决定发动起义,并公推冷遹为全军起义总指挥。那是一次受挫的安庆秋操起义。因为机密泄漏,两江总督端方撤换了新建陆军顾忠琛协统和倪映典骑兵营管带职务,并佯把冷调任南京转动局提调。冷遹自知凶多吉少,在上船临别前,将赵声留赠的日本军刀与江谦吾的普通佩刀交换。这次交换也让事泄被捕的冷遹消除了“罪证”,平安出狱。
江谦吾参加1908年10月26日熊成基领导的安庆市起义,率全营官兵据守安庆东郊,进退维谷,起义失败。江谦吾被羁押原籍,后开释远流成都市
宣统三年(1911)正月,在四川省测量局庶务员岗位上度日的江谦吾,喜悉昔日上级赵声在港粤一带召集旧部谋划起义,即离川赴沪,待轮去港。忽见报载广州起义失败,72烈士英勇捐躯,遂返隐镇江市
武昌起义爆发,上海光复。应章豹文之约,去沪入陈其美部,任沪军先锋队第二大队长,奉命率部西进,参加攻打南京天堡城,激战三昼夜,12月2日南京全城光复。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江谦吾晋升任团长。继因南北议和统一,江部被裁,改任属官。
民国4年(1915),江谦吾应浙江省省长屈映光邀请,先后任遂昌县警察所所长、代理县长、浙江水上警察第十四署署长。
民国8年(1919),任广东军政府内政部谘议,次年因病回沪就医,从此脱离军政界,在哈尔滨市、安徽从事农牧工作。“七七”事变后,江谦吾只身流亡甘肃省河南省等处,至抗战胜利后辗转返镇。
晚年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居丹徒黄墟;晚年的江谦吾为省、市政协写过数万字《赵伯先在新军三十三标》《安庆起义》等珍贵的亲历史料,却很少在亲属朋友面前提及自己的辛亥功绩。
他的女儿江华英说,父亲是武官出身,晚年写了一首打油体诗:“平生气节志不休,不会拍马与吹牛。辛亥参加闹革命,推翻满清帝王侯。沙场三次曾经历,功劳二字付水流。马齿徒增光阴速,无能自愧白了头。”这首诗,概括了他的跌宕坎坷一生,也是江老晚年的心境写照。
他还留下一副对联“贪图富贵长久,难逃千种罪;耐守贫寒始终,落得一生清”,告诫子孙甘于淡泊,清正自守。江谦吾收藏了一尊孙中山石膏像,走南闯北都带在身边,人逝世后安葬于镇江栗子山公墓,墓碑刻“辛亥志士江谦吾之墓”。
1972年病逝,享年85岁。
参考资料
秋操起义与江谦吾.安庆日报.2014-03-05
江苏省地方志网之丹徒县志.szb.zhenjiang.gov.cn.2019-07-24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投身革命
晚年岁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