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六区潭牛乡、中心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区潭牛乡、潭乐乡。
1949年,属第五区潭牛乡、大昌乡、新桥乡、蛟塘乡、水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属第九区(潭牛区)。
1957年,撤区并乡时属潭牛乡、蛟塘乡、新桥乡。
1958年10月,撤乡时,设立红城生产管理区。
1958年12月,红城生产管理区分设城郊、潭牛、清澜3个分社。
1959年3月,原东路分社的东路区域划归潭牛,设立潭牛公社。
1961年5月,从潭牛公社划出东路区域设立东路公社。
1964年11月,新桥曾析分并入潭牛、城郊、
南阳市3个公社;东路、蛟塘3个公社又并入潭牛公社。
1974年11月,从潭牛公社划出成立东路、新桥2个公社。
1983年,改为潭牛区公所。
1987年,改为潭牛镇,全镇辖6个管理区。
2002年,新桥镇并入潭牛镇,同年,设立潭牛镇新桥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潭牛镇地处
文昌市中部,东与
公坡镇、
东阁镇接壤,南与
文城镇相连,西与
东路镇、
海口市大致坡镇、三门坡镇毗邻,北与
抱罗镇接壤。距文昌市区11千米。辖区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潭牛镇区划沿革
1995年,管理区改村委会。
1999年,增设潭牛墟居委会,全镇辖1个居委会,6个村委会。
2002年,全镇辖1个办事处,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
2009年,全镇辖2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
2011年末,潭牛镇辖潭牛墟、新桥墟2个居民委员会及15个村民委员会,有202个自然村;下设6个居民小组、245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潭牛镇下辖3个社区、15个行政村,另辖1个村级单位。镇人民政府驻潭牛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潭牛镇辖区总人口2950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00人,城镇化率7.5%。另有流动人口4500人。总人口中,男性15522人,占52.6%;女性13983人,占47.4%;14岁以下6451人,占21.8%;15~64岁18857人,占64%;65岁以上4197人,占14.2%。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9325人,占99.39%;
黎族63人,占0.21%;
壮族41人,占0.14%;其他少数民族
费城76人队,占0.26%。2011年,人口出生率13.5‰,人口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6.1‰。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44千米,总面积141.2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8.86人。
截至2018年末,潭牛镇户籍人口为3639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潭牛镇财政总收入2141万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1万元,比上年增长75.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96万元,增值税56万元,企业所得税1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26元,比上年增长37.8%。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各项贷款余额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11年,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是1978年的523倍,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0.06%,实现税收0.62亿元。年末有农村信用社、邮政等2家银行开设了营业点。
截至2018年末,潭牛镇有工业企业2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潭牛镇耕地面积4.42万亩,人均1.5亩;林地面积7.77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5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2.45%。粮食作物以水稻、
番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1万吨,人均626
千克,其中水稻1.37万吨,番薯0.2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冬季瓜菜,2011年,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量1.4万吨,主要品种有辣椒、南瓜、
结球白菜等,其中辣椒0.99万吨,南瓜0.17万吨。
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71万亩,产量499吨,其中花生499吨。
渔业以养殖
罗非鱼为主,养殖面积1.86万亩,年产量1.88万吨,产值2.4亿元;年产值达到1.8亿元。
2011年,潭牛镇有大中型农业机械43台(辆);名优特农产品有
海南文昌鸡、罗非鱼,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辣椒、南瓜、
青皮冬瓜;农民人均纯收入4956元。
畜牧业
潭牛镇畜牧业以饲养文昌鸡、生猪为主。2011年,文昌鸡饲养量271.51万羽,中木存栏183.66万羽;生猪饲养量1.68万头,年末存栏7541头。畜牧业总产值2.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7%。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潭牛镇有商业网点326个,职工978人;房地产等商业发展迅速,碧桂园·椰城落户境内。2011年,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0.8086亿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0.4568亿元。
交通
潭牛镇东环高速铁路段过境,境内无停靠站。海文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7.3千米,双向2车道,有潭牛(东路)1个出口,北向通往
海口市,南向通往
文城镇。省道灵—文—嘉线过境,境内长13.2千米,双向2车道,北向通往海口、南向通往
琼海市;县道有潭大、公二、188线过境;有镇级公路20条,总长61.5千米。
2011年末,潭牛镇镇区道路总长度6.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9米;道路铺装面积1.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铺装面积6.8平方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潭牛镇有幼儿园(所)8所,在园幼儿950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7所,教学点1个,在校生2255人,专任教师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10人,专任教师7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8万元,比上年增长12%。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
总支出比例为1.9%,比上年增长13%。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潭牛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6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含教育系统)366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6%,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31人;常年开展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村民对琼剧较为喜爱。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潭牛镇有农业技术、
畜牧兽医等涉农科技部门3个,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1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潭牛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村(居)卫生室14所;病床18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54张,固定资产总值323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
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98人、执业(助理)医师0.48人、注册护士0.5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8562人次。248个村民小组26123位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潭牛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3%,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2岁,其中男性80岁,女性84岁﹔孕产妇死亡率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3‰、0.3‰、5.5‰。
社会保障
2011年,潭牛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3户,人数91人,支出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52%,月人均209元,比上年增长26.67%;城市医疗救助2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1人次,共支出0.81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7户,人数785人,支出140.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5.74%,月人均149元,比上年增长115.9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0人,支出4.96万元,比上年增长4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7人,支出81.72万元,比上年增长43%;
农村医疗救助1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29人次,共支出5.645万元,比上年增长65.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5%。社区服务设施6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3个。敬老院2家,床位20张。参加城镇
医疗保险1445人,参保率达65.68%;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982人,参保率38.21%。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潭牛镇有邮政局2处,月纯收入37.5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66万户,电话普及率66%;移动电话用户0.36万户,互联网用户2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00万元。
2011年末,潭牛镇镇区居民生活用水由
文昌市北山自来水厂供给,年工业用水1.26万吨、生活用水5.94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7吨;排水管道5.5千米。
供电
2011年末,潭牛镇镇区生活用电由文昌市供给,每月供电量120万千瓦时;供电用户9192户,其中居民用户797户;10千伏线路总长78.1千米。
燃气
2011年末,潭牛镇镇区天然气(煤气)均由文城供应,用户5900户,燃气普及率为95%,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7.08万立方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潭牛镇镇区绿地面积有1.5公顷,主街道两侧种植绿化树木3000多株。绿化覆盖率0.75%,人均绿地6.8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