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雨歌
中国京剧演员
辛雨歌,男,1966年出生。京剧演员。攻武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戏曲形体教研室主任,“戏曲形体剧”创始人。《寻》剧总导演。
人物概述
辛雨歌,男,1966年出生。京剧演员,攻武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教授,戏曲形体教研室主任,“戏曲形体剧”创始人。《寻》剧总导演。
艺术经历
1998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京剧表演专业;2006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研究生班毕业。师从于杨元勋、杨元勇、黄元庆、何辉、王来春、李月凯、陈洪培、李永春、杨韵青、叶蓬、丁振春、曲永春、马玉璋、陈增坤、刘福生、陆建荣等。所学京剧剧目有《石秀探庄》、《蜈蚣岭》、《林冲夜奔》、《观阵》 、 《白水滩》、《神亭岭》、《狮子楼》、《南阳关》、《战樊城》、《三击掌》、《捉放曹》、《洪阳洞》、《文昭关》、《空城计》、《伐东吴》、《雅观楼》、《杀四门》、《八大锤》、《战马超》、《战阳》、《怀都关》、《汤怀自刎》、《艳阳楼》、《挑华车》、《铁笼山》、《长坂坡》、《连环套》《野猪林》等。
2000年有幸得到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陈金柏(九岁红)先生的倾囊相授。在戏曲表演、教学和科研创作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被陈先生收为义子。所学京剧剧目有:《巴骆河》、《凤凰山、探月、独木关、摩天岭》、《请宋灵》、《金燕桥》、《闹朝扑犬》等。
在中国戏曲学院主要教授:基功、身段、把子、剧目等多门专业重点课程。并独立开设《戏曲形体创作》、《戏曲形体教学法》、《戏曲形体档子》这三门重点专业课程。在基础把子功教学中,已传授大小把子套路几十余套;身段课能按照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常教京剧剧目有:《石秀探庄》、《白水滩》、《神亭岭》、《杀四门》、《八大锤》、《战马超》、《艳阳楼》、《挑滑车》等。曾参加首届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地方戏(歌仔戏)大专班的教学工作。所教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院团的骨干力量,所培养的主要演员获得国家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文华奖
艺术实践
2000 年导演歌仔戏《三状》、《别窑》、《柴夫人》,2000年担任歌仔戏折子戏专场总导演,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两次播出。2004 年在大型神话京剧《哪吒》中担任副导演、武打设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十大院校《毕业之歌》大型文艺晚会中任戏曲导演。2006年在北京教工委举办的北京艺术院校《长征之歌》文艺晚会中任戏曲导演。   2006 年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形体师资班汇报演出晚会任导演。2006年首都体育师范学院院庆大型综合晚会担任戏曲编导。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大型综合晚会担任戏曲编导。2006年北京市大学生中国艺术节大型综合晚会担任戏曲编导。2007年担任中国戏曲学院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复排导演。2009年,文化部主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年戏曲晚会担任副导演。
文化交流
1986年至1998年,多次赴意大利捷克保加利亚苏联法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0年11月赴法国蒙比利埃私立学校进行演出、教学活动。2001年在日本广岛比治山学校进行京剧讲座;2004年在日本为东京京剧学会讲学并排练京剧剧目选段;2005年在王府井集团饭店为日本的九大商业集团进行京剧知识讲座;2006年赴德国汉堡舞台剧艺术学院教授京剧把子功;日本东京电视台曾做过个人专题报导。2014年4月赴台湾台北艺术大学进行文化交流。
科研成果
1999年至2000年为厦门戏曲学校编写、录制戏曲把子功、身段功立体教材。2002年编写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材。2003年编写中国戏曲学院留学生基础课教学大纲和教材。
2000年,导演歌仔戏《三状》、《别窑》;
2005年,在神话京剧《哪吒》中担任副导演、武打设计;
2006年表演系形体汇报演出晚会任总导演;
2007年在京剧《红色娘子军》中担任复排导演;
2007年市委中秋节文艺晚会编导;
2007年新年京剧晚会副导演;
2007—2008年在戏曲艺术刊登了《稚语话博意》、《谈戏曲身段与教学》文章;
2008年在中国京剧刊登了题目为《戏曲教育新式教学理念与方法》文章;
2008年在京剧《樱桃园》中担任技术导演;
2008年率辽宁青少年京剧团,赴韩国参加釜山国际艺术节,任团长及总导演;
2009年首部戏曲形体把子功教学(单枪)的多媒体教材编导;并获第二届北京市高校多媒体大赛第一名,列入北京市高校专家信息系统专家库,作品被收录于北京高校教师资源库;
2009年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戏曲形体艺术研究》专著的负责人。
《戏曲档子研究》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创新团队项目"。
“戏曲形体剧”创始人,于2010年创立的一种新的戏曲表演模式。
《寻》剧是“戏曲形体剧”的第一部原创作品
2012年5月首演于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
2013年获得“北京市金秋优秀剧目”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展演
2014年应邀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化贸易板块)的展演,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该剧是以“东方传统戏曲之形,西方现代音乐之声”呈现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再用一首打油诗,来讲述其中的道理:
一黑一白,同一舞台。
你来我往,喜怒悲哀。
分分合合,升沉盛衰。
周而复始,否极泰来。
按导演的话来说:“希望用自己有限的思维,来打开观众无限的想象。《寻》是一场不寻求终点的旅行,你会在这次旅程中了解我、找到你、想到他。”
获奖情况
2009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市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多媒体一等奖
2013年《寻》剧获得“北京市金秋优秀剧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概述
艺术经历
艺术实践
文化交流
科研成果
获奖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