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1969年-)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时也是《财经》杂志的法律顾问。他出生于浙江天台,1992年毕业于
华东政法大学。1995年后,他在北京大学旁听了
贺卫方、
钱理群、朱苏力等人的课程。1998年,他考入
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民商法硕士,师从
钱明星教授。硕士毕业后,萧瀚加入了茅于轼所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并担任《财经》杂志的法律顾问。 萧瀚因其大量的时评而为人所熟知,这些时评出现在历次公共事件中,如孙志刚事件、刘涌案、
黄静案、
佘祥林案等。2008年1月,他因批评杨帆的师道观念而提出辞职,引发讨论。后来,他在
中国政法大学挽留下留校。2009年12月末,萧瀚发现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中国政法大学下学期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选课表上,他认为可能是因为自己介入公共事务太深。2010年3月21日,他在博客里发表公开信给法学院院长
薛刚凌,谈论“莫名停课”的事情。3月23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会议正式宣布萧瀚停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教师资格证”,但萧瀚回应称“不接受这种事后说法”。
个人简介
萧瀚原名叶菁,1969年出生于浙江天台,现任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财经》法律顾问。本科在
华东政法大学读书,研究生阶段就读于
北京大学法学院,后在中评网等单位工作,现在主要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热爱读书,热爱
俄罗斯文学,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和合理的制度。
个人履历
1992年,从华东政法学院本科毕业;1995年后,萧瀚成为北京大学众多“边缘人”的一员;1998年第四次考试,他终于进入燕园,师从
钱明星教授攻读民商法硕士。
硕士毕业后,萧瀚担任
胡舒立主编的《财经》杂志法律顾问。
那时萧瀚的名字随着大量的时评开始为人所熟知,这些时评出现在历次公共事件中:孙志刚事件,刘涌案、
黄静案、
佘祥林案,在
非典疫情期间,几乎每天一篇时评,引人关注。
2004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2008年1月,因杨帆门事件中批评杨帆的师道观念而提出辞职,引发讨论。后在
中国政法大学挽留下留校。
2010年3月21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萧瀚因“不明原因”被停课,发出公开信矛头直指学院院长
薛刚凌。萧瀚认为,法学院的行为侵犯了教授自由。
继2008年“杨帆门”事件后,萧瀚有点被迫地再次站在了舆论前沿。巧合的是,去年被停课的政法大学讲师滕彪今年刚刚复课。有人因此戏称,学校专门安排两人“轮流倒班”。
2010年3月23日,法学院会议正式宣布萧瀚停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教师资格证”。
人物生平
学习生涯
1992年,萧瀚从
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毕业;1995年后,萧瀚成为北京大学众多“边缘人”的一员;1998年第四次考试,他终于进入燕园,师从
钱明星教授攻读民商法硕士。
作为旁听生的萧瀚,并没有把精力花在自习室里。在他看来,复习考试是天下最让人讨厌的事情,而考研中的政治课则是讨厌中之最讨厌。
同样毕业于北大的他的同事王建勋,正是在
贺卫方的课上第一次见到萧瀚,当时他正手捧《古拉格群岛》课间苦读。有一次,贺卫方还让他在课上讲述了自己的读后感。
入学后,萧瀚继续居住在成府街的胡同里,继续一贯的逍遥——比如逃课,看自己的书;不去图书馆,看自己的书。
萧瀚深受父亲影响,喜欢看书、买书、赠书、办读书会。他的朋友无一例外,赞其学识渊博;他与学者圈的交往层次,更令同龄学人望尘莫及,不限于北大,不限于法学界。
每次朋友见面,萧瀚总会谈及自己近期看过的书和电影,发现什么新观点,还会马上打电话与朋友分享。萧瀚的酒量不大,特别喜欢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国家大事、传统文化、社会热点,经常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
金锦萍说,萧瀚关注现实,富有责任感,虽然观点不见得完全客观,“有时有点偏激,但立场中立是肯定的”。
就在“边缘人”的几年里,这位北大旁听生,穿梭于课堂、茶馆、咖啡馆、书店之间,已经结识了
贺卫方等学界名人。
因时评受关注
硕士毕业后,萧瀚担任
胡舒立主编的《财经》杂志法律顾问。
那时萧瀚的名字随着大量的时评开始为人所熟知。在历次公共事件中,从“
孙志刚案”,到“刘涌案”、“
黄静案”、“
佘祥林案”,屡屡能见到萧瀚的身影。尤其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期间,他几乎每天一篇时评,引人关注。而他的真名叶菁,许多人并不知晓。
王建勋发现,这两年萧瀚的时评在减少。“他在克制自己,少写时评,担心时评会破坏甚至摧毁他多文体创作的目标。”萧瀚认为,时评是除了论文之外,“最没有艺术性的文体”,他正准备建立一个时评分博,以让自己的“追远堂”(他的博客)回归到原来清静如水的状态。
担任教师
2004年,萧瀚以
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的身份进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担任教师。
萧瀚所教授的“宪政史”独辟蹊径,从
先秦开始研究,国内尚无二人。
贺卫方说,萧瀚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情感仍在加深。他对学生说,“请不要用‘繁体字’来称呼我们祖先的精神遗产,这是很不敬的,如果硬要给它一个名字的话,就称它为‘传统汉字’吧。”
他写诗,写影评,也写小说。在他的博客里,即使是社会新闻,也能编成工整的七言古体诗。“诗是
太阳。”他说。萧瀚依旧书生意气,时而会提到的一句名言来自
陈寅恪为
王国维作纪念碑铭首提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在他当年考研的出租屋里悬挂着。
刘苏里十多年前见到的“文弱书生”萧瀚,与现在基本无异:讲究生活品位,很整齐的头发,很整齐的着装,与人交往,保持礼节;内心依然强悍,“别人不说话的时候,他一定会说”。
杨帆门
2008年1月4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杨帆在其选修课上因不满学生逃课与学生发生冲突,最后扭送顶撞他的女学生到保卫处查具体身份。有学生拍下视频,流传到网上。随即围绕学生和教师素质问题的争论便在网络上开始扩展,并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不过相关报道大多采访了杨帆,但较少提到学生一方的意见。甚至有网站在转载时冠以“因怒骂女学生,教授惨被殴打”等与事实完全不符的题目。
1月7日,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的副教授萧瀚,因“惊闻杨帆门事件,如鲠在喉,不得不发”,便在其的博客撰文力挺当事的学生,认为杨帆辱骂学生在先,有违师道。同时他还表示,自己的课堂“可以随便发言,不需举手”,“可以不来上,不需要请假”,从不限制学生进出,因为在他看来师生的尊重是相互的,“逃课是自由的象征”。
11日,萧瀚提出辞职。
萧瀚声明“和杨帆教授往日无私怨,今日无私仇,但是我和他有不共戴天的公仇,就是来自教师伦理之仇”,并希望学生“不要用任何有形的方式来支持我”。
萧瀚在博客的开篇表示,在此次“杨帆门事件”中,他以一个本来合适但因国情而不合适的身份,说了一些本来合适但因国情而不合适的话,在社会上获得了合乎国情的质疑和批评,在学生们中间获得了不合适的荣誉;同时,我的做法在实际效果上,已经给我的工作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及其学子们带来更深重的负面影响,而“为了挽救目前的局势”,“我已辞去目前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职,辞职书已以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的形式寄给学校人事处。”
“回到今年1月4日发生的纠纷上,如果说那位女生是与其他老师发生这样的纠纷,可能说不定真的有错。但这是与杨帆教授发生的纠纷,以杨教授的日常行为而论,该女生不但不是错,而且还是自发的正当的尊严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表现。”萧瀚写道。
停课门
2010年3月21日,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萧瀚因“不明原因”被停课,发出公开信矛头直指学院院长
薛刚凌。萧瀚认为,法学院的行为侵犯了教授自由。
停课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讨论,而校方给出的解释是肖瀚没有教师资格证。
2009年底,萧瀚的学生告诉他,下学期不能选他的课了,课表里没有排他的课。萧瀚到教务部门询问,“证实不是系统出了纰漏”。按原计划,萧瀚将在2010年继续教授本科生“宪法学案例”,恢复以往的“中国宪政史”,以及研究生课程“经典著作导读”。
萧瀚所在的行政法研究所所长
何兵,为恢复萧瀚的课做了很多努力。有教师甚至拿出民国时北大校长保护教授做例子,“保护自己的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公开信的发出,让协调此事的同事们明白“工作没有做成功”。他们理解萧瀚的行为,“这种事不可能有正常的、平等的渠道沟通”。
关于停课门的原因,很多人猜测停课可能与萧瀚在公共话题上的表现有关。“邓玉娇事件”中,萧瀚连写27篇博文,呼吁程序正义,痛陈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对律师辩护权利的侵害。
萧瀚承认自己6年来确实没有教师资格证,但称其2004年进校时校方未为其办证,也允许其在随后6年内授课,而且并非只有他一人没证。
社会评价
学者评价
贺卫方眼中的萧瀚遍读文史杂书,视野开阔,不就法论法,愿意思考;有一些多愁善感,常发时代人文精神没落的感慨。贺卫方觉得他追求人格完美近乎“洁癖”。
何海波:
“他对于一些事情有自己的坚持,而且一定会付诸实践。”
何海波,萧瀚的天台同乡兼校友、现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也曾受托做萧瀚的思想工作,告诫他遵守学校相关规则,但“劝不动”。友人说他有时很执拗。在北大求学时,某知名法理学教授的一门“
马克思主义法学经典著作选读”必修课,他因为“没按标准答案作题”而挂科,第二年法学院改革此课,由多位老师一起上,他才交作业过关了事。研究生毕业时,他感慨:“确实,北大不好进。可是,北大真好出。”
学生评价
stone:萧老师就是一个教学生如何做人的老师,尽管他的学识丰厚得让我瞠目,但我更欣赏的还是他的人格与品质。他追求自由,甚至给人一种散漫的错觉,这被老师戏称为“闲云野鹤”。正是这种性格,老师多了不少麻烦与苦恼,他为这个社会的言论限制愤慨,为这个社会的诸多不公正而鸣不平,为毫无话语权可言的弱势群体说话。可我想说的是,其实,他一点也不“闲”,更谈不上“野”。神、文、史、哲、科、艺等等,他哪一样不懂,甚至在有些领域可以用精深来形容。试想,若不是一个勤奋的人,怎么能达到如此博学之境界?!
从“封建”的滥用到罪己诏的详细解说,从“谥号”的由来到甲骨文的严密考证,每一个知识点,无不受用。一个法科专业的老师,居然对历史的研究如此精深,也不知要让多少
历史学出身的人惭愧,更不知将要迎来多少秉持正义之人的钦佩?!
yoyobb:我有次因为之前说了论文初稿是第二天前交但是我弄丢了老师的邮箱,无奈怀着忐忑的心情厚着脸皮晚上11点多发信息给他,其实都没有报他会回信息的希望(他之前已经给过我们邮箱了)可是他竟然回信息过来了,那一刻真的很激动。。。。还有平时交流之类,他都是十分十分的可亲,没有一点架子。。
其他评价
“万圣书园”老板
刘苏里:萧瀚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异类”,他是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对个体的权利看得很重,而自我道德要求超乎常人。“他发出声音,和不与人争,同样都势不可挡。”
网友:
虽然萧瀚老师会让许多官员讨厌,虽然他有时会被认为幼稚、理想化、矫情、爱出风头甚至激进,但是他的坚持,他犀利背后的温和他的操守在当下的中国很难得,也让人很敬重。
“当一个人及其思想明明正确时,却得不到这个社会的理解,甚至遭到恶毒的攻击时,那于他本人,更于这个社会,是种悲哀!”
文章摘录
我的童年是在饥饿与青山绿水中度过的,那是幸福的,但我也过早地开始看到不公与不义。青少年时代的偶像是刘宾雁先生和
李敖先生(虽然现在毫无疑问删除了李敖,但依然感激他的启蒙),后来就没有偶像了,除了人之外,世上还有更高的敬畏,虽然一切人格高贵的人都是我充满敬意的。
那么我能做什么,我所希望的自己,只是忠诚于我所认知的真理,想说话的时候尽可能不吞吞吐吐,同时对公共言论伦理负责。正如在课堂上,我不可能按照所谓大纲之类的东西来上课,因为这是上课,我得尽可能做到如
陈寅恪先生所言:“别人讲过的我不讲,我以前讲过的不讲。”虽然无法做到,总得努力。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我目前唯一能做到的。 ——答汉风和雨君 关于我的被不上课及其他
不管
李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司法程序必须保护他的基本人权。程序正义应该保护所有人,不仅仅保护天使,也要保护魔鬼,不能保护魔鬼的程序,也不可能保护天使。
司法,尤其是刑事司法决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以前的“严打”滥杀了多少人都无法统计,教训被遗忘了。常规的刑事司法一旦搞成运动式的诸如打黑打白的,只能是抹黑或黑吃黑。 ——李庄事件随想
我悲哀
程春明教授,他已经不能为自己说话了,即使他真的做了未能恪守基本教师伦理的不轨之事,他也不应该遭到如此不对等、如此惨绝人寰的私刑对待。我跟他交往有限,但一直认为他本质上是个善良的人,他的离去令我悲痛,您也许还不能理解,是个人就会有缺点,您不能也无权这样对待他人身上并不危及您生命的任何缺点。
我悲哀您的行为,是那么愚昧,那么没有理性,给程春明教授的整个家庭、甚至家族带来如此巨大的痛苦。 ——致
付成励同学的公开信
经典语录
关于邓玉娇事件:不明真相之际,
鸡蛋和石头较量中,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对于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回应:我不认为教育行政机构有资格来确定我是否够格做大学教师,唯一有资格认定的是大学的相关学术共同体――而我已经经过这个共同体的认定。
对于申报学术成果:大学不是养鸡场,不要以为给了饲料就得下蛋,那是鸡的事业,不是学者的事业。
对大学教育的见解:逃课是自由的象征;上课可以睡觉、吃东西,但不能破坏环境影响他人;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老师的话学生随时可以质疑……
“四不主义”:不考教师资格证、不按教学规范授课、不填学术成果表、不开学院的大会。
“每个人都是
太阳,如果你遇见黑暗,就请照亮它。每个人都是尘埃,连太阳也只是茫茫宇宙里的尘埃。”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5.news.qq.com.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