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格孜托别乡
也格孜托别乡
前身为布尔津县国营一牧场,于1984年建乡。也格孜托别系哈萨克语,意为“两个并列相似的山包”,地处布尔津河畔西侧,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乡。
基本情况
全乡总面积1100平方公里,共有1057户,4576人,其中哈萨克族占71.8%,下辖9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6个、牧业村3个,全乡草场面积94.79万亩,耕地11471亩。
行政区划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沿。西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东北部毗邻蒙古国,东邻阿勒泰市,西邻哈巴河县,南与吉木乃县福海县相连。有哈、汉、回、蒙等21个民族。
布尔津县辖1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布尔津镇、窝依莫克乡、杜来提乡、阔斯特克乡、冲乎尔镇、也格孜托别乡、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布尔津镇。
经济概貌
也格孜托别乡有 9个村、852户、4190人,人均有耕地2.6亩;根据耕地少的实际,在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旅游服务,开展奶制品生产、营销联合,经济效益明显,解决了本乡150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的组织带动,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630元。
2004年牲畜最高饲养量88480头(只),较2003年增加了2598头(只),同比增长3%;年末存栏数53121头(只);粮食总产达2126.2吨;实现社会总产值1968.71万元,较上年增长1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92元。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
(一)托甫
铁列克村:农业村,总户数53户(贫困户35户),240人,劳动力141人,有耕地面积1453亩。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802头(只),年人均收入2898元。
(二)霍斯阿尔阿勒村:农业村,总户数49户(贫困户23户),250人,耕地面积1530亩,劳动力122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359头(只),年人均收入3002元。
(三)也格孜托别村:农业村,总户数76户(贫困户29户),351人,劳动力194人。耕地面积2410亩,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501头(只),年人均收入3258元。
(四)哈拉阿什村:农业村,总户数85户(贫困户36户),376人,耕地面积2340亩,劳动力169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251头(只),年人均收入3671元。
(五)江阿塔拉村:农业村,总户数57户(贫困户29户),282人,耕地面积1410亩,劳动力138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183头(只),年人均收入3632元。
(六)吉迭勒村:农业村,总户数52户(贫困户26户),250人,耕地面积1790亩,劳动力120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459头(只),年人均收入3245元。
(七)何孜勒托海村:牧业村,总户数197户(贫困户70户),1082人,劳动力367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22488头(只),年人均收入3333元。
(八)何孜勒加尔村:牧业村(国家重点扶持贫困村),总户数181户(贫困户66户),936人,劳动力292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17086头(只),年人均收入3320元。
(九)尔格尔胡木村:牧业村,115户(贫困户67户),399人,劳动力185人。2004年牲畜年末存栏数4552头(只),年人均收入2996元。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395
男  2240
女  2155
家庭户户数  83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393
家庭户男  2238
家庭户女  2155
0-14岁(总)  1269
0-14岁男  630
0-14岁女  639
15-64岁(总)  2988
15-64岁男  1538
15-64岁女  1450
65岁及以上(总)  138
65岁及以上男  72
65岁及以上女  6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311
下辖村
托普铁热克村
哈拉阿尕什村
克孜勒托盖村
克孜勒加克村
江阿塔勒村
阔斯阿尔阿勒村
铁勒
尔格尔禾木村
教育
也格孜托别乡各学校
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完全中心小学
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教学区
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牧寄学校
旅游推荐
五彩滩
又称五彩河岸,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境内,哈萨克语意为“欢快的河流”。五彩滩属典型的雅丹地貌,岩层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也因此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
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它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颜色多变,其是由激猛的流河侵蚀切割以及狂风侵蚀作用而共同形成。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且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大风起时,更会发出怪异的声音,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阿贡盖提草原
阿贡盖提草原游牧文化园位于布尔津县县城至喀纳斯风景旅游区96公里处路旁,是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春秋牧场。此处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植被丰富,为中心带盆地。“阿贡盖提”为蒙古语,词议为“阳光普照的地方”,它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与该地自然淳朴的民族风情,草原石人融为一体,吸引着过往的游客。
阿贡盖提甘愿游牧文化园是喀纳斯湖旅游沿线开发景点之一。该文化园是一个集草原游牧文化、哈萨克族民俗为一体的文化乐园。它集中展现了一个北方马背民族的民俗民风,浓缩了草原文化内涵,游客通过观赏哈萨克民族歌舞,品尝风味食品,参与娱乐活动,参观文物古迹,参加民族体育运动......让游客在欣赏秀美草原风景的同时,充分贪领略浓厚哈萨克民族风情,体会浓厚草原文化底蕴。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而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并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布尔津县县也格孜托别乡位于布尔津以北,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全乡有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71.8%,是一个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的乡。该乡坚持把精神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乡各项事业进步的重要抓手,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乡9个行政村中70%以上的村参与了创建工作,已创建成功地区级文明单位1个,地级、县级文明村各1个,乡级文明站所4个、文明户200余户。
(二)、成效显著
1、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有力推进。
近年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全乡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提高很快,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已蔚然成风,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并带动道德建设、环境建设、民族团结、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发展,有力的支撑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 4678元,较上年人均增收310元;2009年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4994元,增收316元; 2008年获得布尔津县“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布尔津县纠风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布尔津县“综合评比先进乡(镇)三等奖”、2009年获得布尔津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
2、道德观念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样。
近年来,全乡人民群众的道德观念不断提升,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村民间和睦相处。同时,村民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也逐步变得多样化,即使在边远牧区,唱歌、跳舞、节日表演、有乡土特色的文艺汇演、比赛等也不时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全乡9个村已实现村村都有文化室,面积平均在25平方米以上,平均藏书均在千册以上,文化阵地、基础设施建设更臻完善。
3、民族团结、治安稳定,社会环境等不断改善。
近年来,全乡一直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通过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使民族团结工作引向深入。以开展创建“平安乡”“平安村”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大稳定的工作格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大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开挖多处垃圾集中掩埋池,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面积植树造林,从2008年至今。初步统计已种植各种树木 25.6万余棵。
二、存在问题
全乡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与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村,尤其是较偏远、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二)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财政十分困难,在资金支持方面,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二是缺阵地。边远牧业村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维护资金,无法发挥长效作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三)队伍不力,群众参与不足。部分村没有专职人员,使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加之现阶段有大部分农户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看看电视、打打小牌等,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精神文明活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部分村文化活动室因缺乏活动主体名存实亡,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巨大反差。
三、对策建议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坚持长抓不懈,特别是边远牧区,要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实有力地推动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深认识。
要从组织领导入手,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做到“二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特别是村主任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文明工作,努力扭转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坚决克服对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真正把精神文明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工作落实到位。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纳入对村的考核内容。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并列入年初预算,坚持乡政府出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社会捐一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精神为文明建设的正常开展。结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万村书库”、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性工程、争取上级部门的文化建设项目,保证基本的精神文明活动场所、条件,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活动载体。
加强精神文明队伍建设,配备专人、设备,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不定期的开展培训、考核工作。同时对活动载体进行优化、丰富活动内容、增加其吸引力。一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构建和谐也格孜托别乡为目标,在全乡范围内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站所”创建和“八荣新风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和“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主题文化,形成凝聚力。二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发展乡村文化、校园文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三是与其它活动(如:普法宣传、计划生育宣传、创先争优等)相结合,见针插缝、借势发力,扩大载体和活动形式,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
(四)以人为本,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板报、报纸、宣传单等,把常规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内宣外宣相结合,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提高素质,消除固有和封闭、保守的旧意识,形成改革开放、共同致富的新意识,抵制封建迷信,形成崇尚科学、摒弃陋习、追求文明进步的良好风尚。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村规民约等为主要内容,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农民讲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讲家庭美德。
(五)抓住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等重大历史机遇,多办好事、实事,为精神文明建设锦上添花。
以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对口援疆会议为契机,做好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将改善民生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解难题办实事,针对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环境卫生等突出问题,筹措资金,实施“通电、通路、通水、通话、通视和绿化、美化、净化”工程,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实惠。
社会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社会面的管控,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掌握全乡及外来人员的基本动态,采取“六项措施”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落实乡领导干部包村包户制度。切实掌握该乡农牧民的家庭基本情况,外来人口基本动态等信息,把每名包村、包户领导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联系点进行公示,确保第一时间联系责任人。
落实乡机关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力度。要求值班领导切实做好检查督导工作,每名值班干部遵守值班制度,对每名来访人员做好详细登记。
落实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切实掌握重点人员和流动人口的基本动态,认真做好排查登记工作,做到动态管理。
落实各类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防控体系。注重发挥群众的力量,健全层层负责的社会治安网络体系,加大情报信息收集力度,切实增强预见性。
落实大排查制度。结合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对全乡进行大排查,尤其是重点地段、重点户实施重点排查,详细做好排查登记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落实举报激励制度。为增强群众共同参与综合治理意识,完善了乡级信息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有价值信息的群众,一经核实情况属实的,给予适当奖励。
目录
概述
基本情况
行政区划
经济概貌
各行政村基本情况
人口数据
下辖村
教育
旅游推荐
五彩滩
阿贡盖提草原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