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里镇位于歙县旱南,
徽杭高速横贯其间,东连清凉峰,南滨
千岛湖,北接大障山,交通便捷,是歙南主要经贸集散地之一,著名理财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
王茂荫的故里。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17个村,18162人(2017)。
历史沿革
唐至清属长乐乡,元至清属三十三都。民国30年(1941)置
长乐区、方兴2乡,隶属北岸区,1949年5月改属三阳区。1952年有西村、齐武、
磻溪镇、外磻溪、苏村、新庄、王家庄、杞梓里、唐里、英坑、官川等乡建置,分属苏村区、三阳区。1955年12月合并为杞梓里、英坑、
李辉英、苏村、外磻5乡。1958年3月,再次合并为杞梓里、苏村、外磻3乡。同年10月成立苏村公社,1959年2月成立外磻、石济坑、西村、杞梓里、英坑、唐里6个管理区。1961年5月分设苏村、唐里、杞梓里3个公社,隶杞梓里区。1972年9月,从杞梓里公社析出英坑公社。1983年3月公社改乡,从
苏村乡析出
西村乡。1984年9月杞梓里乡升格为镇,1992年2月英坑、苏村、西村3乡并入杞梓里镇。1994年1月,复置苏村乡。2005年1月,苏村乡(其中河政村划属霞坑镇)、唐里乡并入杞梓里镇。2005年杞梓里镇辖32个行政村138个自然村225个村民小组,10512户31493人,其中农业9747户29554人。居民绝大多数为
汉族,另有
苗族、
土家族、
水族、
侗族、
彝族、
哈尼族、
壮族、
黎族、
傣族共52人。现人口数量为18162人(2017)。
地理环境
杞梓里镇 位于歙县以南,
徽杭高速横贯其间,东连清凉峰,南滨
千岛湖,北接大障山,交通便捷,是歙南主要经贸集散地之一,著名理财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
王茂荫的故里。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32个村。
行政区划
杞梓里镇镇辖32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225个村民小组。
官川村、坡山村、磻村、滩培村是杞梓里镇目前面向世界最有名的村庄。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现人口数量为18162人(2017)。
经济
经济发展
杞梓里镇农业以林茶桑果菊等多种经营为主,2005年茶叶475吨,蚕茧478吨,菊花275吨,粮食1999吨,油料378吨。畜牧业以养猪为主,为
皖南花猪种猪基地,2005年生猪饲养量30580头,出栏数18110头。2005年工业企业17家,其中杞梓里缫丝厂、
黄山市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星星茶厂为龙头企业,全镇工业总产值10773万元。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921万元,农村经济净收入5378万元,财税收入352.5万元。2005年劳务输出7744人,劳务收入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74元。
2005年1至6月,全镇实现GDP10055万元,其中农、林、牧收入1864万元,个私民营经济产值8191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706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5元,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落实过半目标。增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上,粮油播种面积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及时落实了国家的粮补、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镇午季作物(玉米、小麦等)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18.5%;油料产量410吨,比上年增产8%;该镇农合村还拓展了高山蔬菜种植,现已发展到20多户;茶叶产量未增,但产值有了新的突破,全镇茶叶产量480吨,产值达987万元,比上年增值80万元,增幅9%。二是牧业生产上,由于以来生猪肉价一直看好,农民养殖积极性很高,年初农户的生猪饲养量达16800头,出栏数11000多头,户均一头;该镇是蚕桑养殖大镇,全镇现有桑园7000多亩,农户年初在镇农技站的指导下,对低产桑园进行了改造,春茧增产增值,春茧产量190吨,春茧的价格比上年上涨了3000元/每吨,实现春茧产值34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67万元,增幅24%。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看好,全镇现有民营个私企业12家,到六月底,实现企业产值4815万元。四是农业生态建设惠及农民。该镇在继续抓好封山育林和经果林管理的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中德项目、公益林建设工程和
徽杭高速生态线建设。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和坡地造林2999.2亩,全镇共有16个村委会,2980户参与,每年按每亩230元计算,杞梓里镇每年农户可得到该项目国家补助69万元,完成公益林项目面积3.2万亩,该项目我镇农民每年可得到国家补助资金14.5万元。五是劳务输出业势头强劲,由于杞梓里镇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抓紧抓好,充分发挥我镇
上海港等劳务输出基地的优势,加强了对全镇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全镇劳务输出以10%的增幅向前推进,全镇劳务输出达7000多人,成为杞梓里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2016年至2021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由1.51亿元增长到1.81亿元,同比增长19.9%;累计完成招商引资5.2亿元,固定投资2.3亿元。
梓里镇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教育手段,认真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7年8月14日,镇机关党支部、齐武中学党总支给82位党员发送了“入党誓词”,高唱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赴
泾县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观念。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重温党的誓词仪式,参观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继承革命先烈为了
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为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通过参观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每位党员干部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礼,大家深深地认识到,在和平年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要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真正明确入党干什么,今天干什么,向英雄学什么,树立什么样的党员形象,决心真正向英雄先烈学习,保持党员先进性,树立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走在时代前列,牢记“二个务必”,讲学习,增本领,强党性,树形象,为兴镇富民发奋工作。2005年是杞梓里镇镇区划调整后的磨合之年,是实施“路畅、山绿、镇兴、民富”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杞梓里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健之年,更是打造一个镇兴民富的文明生态镇的起步年。对此,为实现“一年大突破”目标,镇党政一班人和全镇干群一道,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记“二个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咬定县委县政府下达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前6个月较好地完成了阶段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他们决心按照“三季度基本或接近完成,四季度补缺补差”的要求,以百倍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聚精会神地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实施“路畅、山绿、镇兴、民富”规划力度,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保持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围绕“名、特、优、精”四字,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机食品为目标,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传统优势项目,建立和完善万亩
胡桃、万亩名优茶茶园基地;万亩高产桑园基地;万亩优质
毫菊基地,并落实基地递减化肥用量和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等综合配套措施,拓展高山蔬菜等新的增收项目,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确保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二是继续加强林业和
徽杭高速生态线建设管理力度,做好中德项目造林、退耕还林、公益林项目和长防林及封山育林的管理与建设。建立和完善村护林组织网络,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造林成果;着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从已创建的
英坑村逐步向梓一、梓二、舒川、齐武等公路沿线推开,巩固和发展徽杭高速公路生态线建设成果。三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继续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水利、矿产资源开发、皮革服装等领域上项目,引资金,充分利用该镇现有资源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来我镇办厂兴业,确保在已完成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任务。四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实践证明,劳务输出能“走一人,富一户,走一批,富一村”。该镇将建立和完善镇劳动职介中心,以
上海市、
湖州市等为劳务输出基地,进一步打造劳务输出品牌,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计划生育和劳务纠纷处理等服务,加强与各地用工单位的联系,使劳务输出有序化,组织化。逐步对全镇4000多个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化,同时以10%的增幅推进劳务输出,使其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二、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努力营造多谋事、不谋人,多干事、不混事,多补台、不拆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新当选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镇“政务中心”全程办理各项事务的服务功能,求真务实,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为民办事周到、方便、热情,让群众满意;四是加强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
公共事务管理、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行政问责制,并认真执行
黄山市行政事业单位六项制度。五是坚持求真务实,把服务群众工作做深做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意识,时刻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安危冷暖的一件件“小事”当作大事来抓,从大局着眼,从细节入手,真诚地面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琐事难事,出实招,求实效,为他们排扰解难。将按照“敏、谋、快、敢、实”的要求锤炼机关干部,转变作风,实干兴镇,廉洁从政,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扎实开展好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支持帮助鑫鑫茶业、梓里丝厂、国隆木业等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支持怡田包装、大备坑铜多金属矿厂、安盛皮件等新落户企业尽快达产,形成新的增长点,在拓宽税源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协助税务部门强化征管,严防“跑、冒、滴、漏”,聚沙成塔,积腋成裘,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四、进一步加大
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把计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离不弃,克难攻坚,迎难而上,切实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强化两大阵地,实施三大工程,完善硬件设施,并充分发挥镇计生协会作用,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力度,把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乡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力争使该镇计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5%,上环及时到位率达到95%以上,结扎到位率达到85%。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有诉就办,限时办结”;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的作用;正确处理好来信来访,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乡”活动,坚持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六、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年内完成17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资金的投入,完成五个通讯基站,三处自来水,40.5公里乡村道路和11公里油路等建设任务,为群众多谋实惠,多办实事。
七、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和“示范
中心卫生院”活动。积极争取政策,筹集资金扩建中心卫生院医技楼;积极改善学校教学办公条件,逐步消灭中小学D级危房;加强镇三星级广播电视站建设,逐步实现电视联网;加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重要景点周边环境、村水口林、防护林等生态自然保护,加强对
徽派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镇文物保护民间组织的作用,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继续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改圈等工作,强化文明创建工作,逐步实现人居环境清静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八、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落实预案,细化措施,明确责任,毫不懈怠,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紧抓实。
九、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实施社会低保政策。继续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开展城镇居民和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
文化
土特产
金丝琥珀蜜枣:安徽传统出口商品,因具有金丝细缕、核小肉厚、脆酥甜美、色似琥珀的特点而得名。
蜜枣采用皮薄核小、果肉厚实、清脆嫩甜、色泽光亮的新鲜青枣,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蜜枣营养丰富,含糖量百分之七十左右,并含有多种
维生素和大量的
蛋白质、
糖类,是高级滋补品。
野核桃:杞梓里周围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山核桃生长,栽培山核桃具有悠久的历史。
山核桃属落叶乔木,叶呈羽状,表面绿色,背面锈黄色;果实似桂园大小,椭圆形,紫壳,壳内有瓣,瓣内藏
核仁。核仁香酥可口,营养价值很高,不仅可以食用,也是
核桃酥、
月饼等几十种名细糕点和糖果的上等佐料。它还是较好的木本油料,出油率可达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英坑山核桃,以“薄壳子”品质最佳,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为山核桃中的佼佼者。杞梓里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年产
野核桃百担。
顶谷大方
顶谷大方:顶谷大方又名竹铺大方、拷方、竹叶大方。它对消肥减胖有特效,故被誉为茶叶中的“减肥之王”。大方茶产于
歙县的竹铺、金川、三阳等乡村,尤以竹铺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
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优,被誉称顶谷大方。相传,早在宋、元年间,老竹岭山上有座古庙,住着一个叫大方的和尚。他为了招待烧香拜佛的客人,自种自制茶叶供来人饮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
清代被列为“
贡茶”。由于大方茶的茶园,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势险峻,峰峦攒簇,竹木遍植,云雾萦绕,雨量充沛,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同时,土质优良,表层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大方茶不同于一般茶叶,形似龙井,长扁成片,似竹叶,有锋尖,色
四氧化三铁,有油润,含有熟粟之香气。其内质,味浓香烈,酷似炒青,汤色绿黄明亮,叶底黄绿匀称。大方茶不仅色香味形俱佳,是茶中珍贵饮料,而且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超过一般名茶。据说日饮五杯大方茶,可与每日所吃蔬菜营养价值
相等。它对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兴奋神经、强心、和胃、收敛、利尿、解毒等都有显著作用。
社会
科教卫生
截止至2008年底有医务人员76名、床位50张的“一级甲等”杞梓里
中心卫生院;有齐武学校。
杞梓里中心学校、唐里学校。师资队伍强。
基础建设
1958年建成齐武至水竹坑公路9.5公里,2005年油化;1972年建成杞梓里至英坑公路12公里,2003年油化;1981年建成苏村至唐里公路10公里和唐里大桥;1992年建成东胜桥和舒川大桥;徽杭公路和
徽杭高速横贯梓一、梓二、舒川、齐武和苏村等村。2005年全镇货车172辆,客车12辆,唐里、
磻溪镇、水竹坑、英坑、杞梓里至县城客车每天分别为6、2、4、10班次。1955年始通电话,1993年开通程控电话,2005年全镇终端用户7300门。1998年建成移动、联通通讯基站,2005年全镇手机用户4300户。1986年建立电视差转台,1995年开通有线电视,2005年转播电视节目15台套,终端用户4800户。1983年架通高压电,2005年全镇用电399万度。1984年开始建引水工程,2005年各村使用自来水。2005年建成杞梓里至舒川1000米沙石护岸。2005年境内长川岩山、六合横痕、坡山社川自然村被定为省级地质灾害滑坡点,166户548人已搬迁。2005年全镇有齐武中心学校、
杞梓里中心学校和唐里中心学校,辖初级中学3所,完全小学7所,初级小学16所;在校中、小学生分别为1466人、3092人;在职中、小学教师分别为85人、143人;建国后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500名。1958年创建杞梓里
中心卫生院,1995年被批准为“一级甲等”医院,2005年在岗医生64人。
除官川、坡山等村委会的一些自然村未通自来水外,其余村都通自来水、通电、通程控电话、通电视。除共和村等六个行政村未通公路,其余26个村委会都通了公路。建设了镇区商贸一条街,实现了苏唐公路和梓英公路路面油化。
1、交通便利。徽杭公路和
徽杭高速横贯期间,穿越梓一、梓二、舒川、齐武和苏村;县道公路有梓英公路、苏唐公路、齐水公路、梓升公路,其中梓里至英坑公路12公里建于七十年代未,2003年油路化;苏唐公路10公里建于80年代初期,本世纪未油路化;齐水公路建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未拓宽,2005年油路化;梓升公路建于九十年代后期;乡村公路有:建于八十年代未的唐磻公路,英农公路;97年开通磻坡公路、磻石公路,二十世纪未开通唐里至官川公路、梓茶公路、梓漆公路。二十一世纪初,尤其是2004年前后的村村通工程建设,加速了杞梓里镇的交通建设,“十五”期间共修建乡村公路12条,完成乡村公路新建扩建51公里,新建大小桥梁7座,泉金公路、唐里至庄坑公路、庄周公路、周小公路、周滩公路、长胡公路、外农公路、茶共公路、茶横公路、唐富公路等相继开通。九十年代未梓里镇区一条街0.9公里的道路实施硬化,齐武公路段硬化0.5公里,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杞梓里供电所于1984年建站,担负着53个行政村(包括霞坑镇),156个台区,5万多人的日常用电任务,境内村村通电,供电总容量为5982个千伏安(包括专用电和公用电),1999年——2003年完成126个台区、30个专用变的农网改造。
2、信息畅通。有3000余门程控电话,境内在梓里、唐里、
磻溪镇、英坑、西村等建立了中国移动基站,在杞梓里、苏村、唐里建立了
中国联通基站。每个村都可收看卫星电视频道,全镇有电视10000台。
3、教育卫生条件优越杞梓里镇教育发展较快。2003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镇设立了齐武学校、梓里学校、唐里学校。
齐武学校:设小学部和初中部。初中部有教师61人,学生865人。小学部有5所完小9个教学点,在职教师68人,学生1354人,服务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2万余人。齐武学校先后通过省级高标准“普及初等教育”、“普九”、“普实”、“远教工程”等多项教育达标验收,先后建成了齐武中学初中部、磻溪小学、西村小学、河政小学、横溪小学、王坞小学、滩培小学、溪头小学教学楼,新建了磻溪小学学生宿舍楼。齐武学校初中部建于1968年,1978年三阳、霞坑两所中学撤销
高中建制并入齐武中学成为县完中。1982年至1986年招收职业高中学生,1994年高中部实际上停止招生。历任校长为程发宏、
吴培根、胡立荫、方恩集、
吴建政、方钊捷、汪至健。2003年至2008年齐武中学
中招考试上重点分数线人数连续六年名列全县农村学校第一名。2003年学校配备了
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齐武学校小学部五所完小:苏村小学创办于1932年,校牌名为“县立苏村完全初级小学”,1959年改为苏村学区,1973年为苏村中心小学;磻溪小学的前身是渭滨小学,创办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51年改名磻溪小学;西村小学始建于1935年(属私塾),解放后易名为“歙县西村小学”,1972年9月改为“歙县西村中心小学”,辖9所小学,在校学生600多名,教师25人;齐武小学于1972年建立,2005年有5个教学班,12名教师,280名学生。
杞梓里学校:2003年8月,合并杞梓里镇教委、杞梓里中心小学、英坑中心小学、英坑中学成立
杞梓里中心学校,辖英坑初级中学和杞梓里等9所行政村小学及桐川1所教学点。有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1300人,教职工68人。其中杞梓里小学前身为植三小学,创办于1934年(属地方办学),解放后改为杞梓里小学,1968年响应“村村办中学”附设初中班,1971年附设初中班与杞梓里农村中学合并,成立杞梓里公社中学,于1982年9月并入齐武中学。1998年,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投资60多万元兴建了杞梓里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英坑小学建于1949年1月,2003年兴建了英坑小学教学楼;英坑中学建于1965年9月。综上所述,解放后,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该校办学水平大幅提升,1993年启动扫盲工程,1994年通过省级验收;1997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实施分流改制,小学开设六年级;2004年,实施远程教育,配备模式三1个、模式二1个、模式一7个;2006年建
计算机教室一个。2005年经县政府批准立项在杞梓里“高丘干”(
杞梓里村河对岸)创办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第一期工程由港商陈占美先生赞助、配套危改资金建造的第一幢教学楼—云美占美春蕾小学已破土动工。
唐里学校:2003年经县政府批准撤并唐里中学、唐里学区、外磻学区为九年一贯制的“歙县唐里学校”。设初中部和小学部。初中部教师23人,初中生371个。2005年小学部辖唐里等10个教学点,教师39人,小学生668人,所辖范围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均达100%。从2000年至2005年四年中投入资金112万元,改建了教学楼1082平方米,师生宿舍楼1164平方米,改建了教学点危房,实施了远程教育。2005年学校建立了
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设备齐全,有电脑34台。
杞梓里中心卫生院由原杞梓里区人民卫生院改建而来,创建于1958年。经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
黄山市规模最大的中心卫生院之一,现有在职职工64人,取得中、高级职称的医技人员15人,病床编制50张,科室齐全,有内
小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麻醉科、手术室、急诊室、病区护理等临床科室,并有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胃镜室等功能检查科室。承担杞梓里地区8万余人的医疗卫生服务。1995年通过卫生部评审获“一级甲等”医院;2000年通过创建“爱婴卫生院”的评审;2002年被歙县人民政府评为“人民满意基层卫生院”;2003年1月歙县卫生院批准列入首批“示范中心卫生院”创建单位;是
歙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单位之一,2004年7月被确定为
黄山市人民医院卫生支农定点单位。
产业结构
该镇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民风纯朴。盛产
野核桃、菊花、茶叶、
金丝琥珀蜜枣等土特产,拥有万亩山核桃基地、万亩黄山贡菊花基地、万亩名优茶基地和7000亩高产桑园基地;安徽劳务第一品牌的上海港歙县装卸运输有限公司,拥有职工1600多人;一镇一品的拼皮业快速发展,还有缫丝厂、国隆木业、黄山茶叶集团等7家规模民营企业;
支柱产业
有以林茶桑果菊等多种经营齐头并进的现代农业;以
上海市、江、浙等地为依托的劳务输出产业;以缫丝厂为龙头的个私民营企业179家,主要经营粮食加工、茶叶精制、缫丝、机械制造及运输饮食服务等。
城镇建设
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杞梓里镇多管齐下强力实施新农村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顺利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在领导职数减少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了分工,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镇成立驻村工作指导组,村一级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全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全镇1117名农村党员中扎实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党员承诺制”等主题实践活动,设立党务村务监督岗、双带示范岗、
计划生育岗等岗位820余个,开展“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活动”,共计289件。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在2005年11个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新建
胡桃示范基地一个,发展规范示范户36户,以业余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室为主,以《杞梓里镇先锋在线工作站》网媒介现代媒介为辅,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名,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人才支持。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年大发展,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发展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经济,2006年1-6月份,完成招商引资761万元,财政收入217.2万元。以11处示范基础为依托,做大做强
野核桃、名优茶、
金丝琥珀蜜枣等传统优势项目,以县级示范村英坑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好项目规划,800亩山核桃,有机茶600亩,
毫菊200亩建设项目列入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是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认真组织开展“抓百村促千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集中宣传活动。在对口联系单位县人大、县国税局等单位的扶持下,镇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出动宣传车七次,沿徽杭线、苏唐公路、梓英公路等主干线开展集中宣传,同时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为新农村建设很好地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氛围。
大事记
特殊礼物呵护成长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问题日益被社会关注,为了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六一”节即将到来之际,歙县杞梓里镇妇联会同镇司法所、派出所给留守儿童们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五月十七日,歙县杞梓里镇妇联会同镇司法所、派出所深入革命老区英坑学校和
王茂荫故里
杞梓里中心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为留守儿童进行法制宣传巡回演讲,共发放宣传材料800余份,受教育人数1000多人,受到在校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杞梓里镇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
二00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杞梓里镇召开人大主席团会议,并邀请了部分县代表参加。主席团成员等一行17人在镇人大主席王恒勇的带领下,对本镇的重点企业、民心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了视察,代表们先后参观了磻坡公路硬化工程、水竹坑铜矿、梓里学校新校区及
黄山市新旺旅游制品有限公司。听取了镇长吴成志同志所作的半年工作报告,代表们对我镇以来在农村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计划生育、财税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我镇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非常赞同。会上人大副主席鲍广义同志传达了县人大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带领主席团成员一起学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杞梓里镇强化措施,合力打好地质灾害攻坚战
杞梓里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县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本镇长川、横痕、坡山三个灾害点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打好攻坚战。一是成立三个驻村工作组,各有一名副科领导带队;二是争取资金对困难户实行重点帮扶;三是制定奖励政策。对长川、坡山两个点的困难户实行重点帮扶,力争在
春节前全面完成搬迁任务,长川现已征地300平方米,欲安置7户弱势群体,1户正在动工建设,拆掉1户房子。坡山已动员6户农户开始搬东西,
元旦后拆房子。六合横痕的搬迁中由于实施村村通硬化工程,影响建房进度,对此镇党委政府不仅筹资开通便道一条,保障建材运输,立马解决了水电问题,而且对建好一层的农户给予每户1000元的奖励。现已有37户打好
地基,2户在砌墙,灾民安全进驻新居指日可待。
杞梓里镇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该镇认真贯彻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工业发展效益年”活动中,着力招商引资。3月17日成功引进浙江
萧山区新升制衣厂落户该镇,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租用齐武原茧站2000平方米,待该镇工业创业园项目启动后,征地20亩建设标准厂房,达到机床300台以上规模。
据悉,全县“工业发展效益年”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观念,不断推出新举措,积极整合镇各类资源。将利用苏村原高速公路弃土场及周边地区举全镇之力强力打造工业发展和支撑平台—杞梓里镇工业创业园;积极盘活乡镇撤并时闲置的政府资产,吸引企业入驻;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企业入驻该镇的人员予以重奖;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和“工业发展效益年”活动的开展;利用缝纫工资源充足的优势,积极打造服装主导产业等措施,强力推动经济的发展。该镇工业经济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杞梓里镇坡山社川灾害点,全面完成地质灾害搬迁工作
杞梓里镇坡山社川灾害点被定为2006年度省第二批地质灾害搬迁点,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16户54人灾民在2008年
春节前搬出灾害点入住新房。截至2008年3月20日,灾害点上的危房已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