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话剧院,成立于1957年10月2日,由
黑龙江省话剧团、
松花江话剧团、
哈尔滨市话剧团合并而成的大型表演艺术团体。建院以来,剧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面方针。
1917年,哈尔滨成立第一家剧社“改良剧社”,各种剧团、剧社和校园剧团竞相成立。在后来的战争与和平的岁月中,话剧成为深受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解放前曾有许多文化名人和后来的艺坛明星在话剧界初露锋芒,成为
哈尔滨市话剧舞台上最早的明星,也为后来哈尔滨话剧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哈尔滨话剧院的前身是1930年由日本人设计建造的哈尔滨会馆,1945年被
苏联红军接收,改为
莫斯科电影院,到了1951年移交给哈尔滨文化局,改为哈尔滨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截至2007年,哈尔滨话剧院共创作和演出了话剧《以革命的名义》《乐观的悲剧》《黄继光》《赫哲人的婚礼》《千万不要忘记》《曹植》《安提戈涅》《蛾》《危情夫妻》《脊梁》《
良宵》《纯真年代》《雪落有声》《眉间尺》《秋天的二人转》等近四百余部现代剧目与中外古今名著,并排演了三十多部电视剧。
2012年7月,由哈尔滨话剧院出品,新社会戏剧工坊创作的原创都市情感喜剧《2012 34》在哈尔滨话剧院艺术沙龙剧场上演,该剧是哈尔滨话剧院2012年的首部原创剧目。
哈尔滨话剧院多次荣获文化奖、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曹禺戏剧奖、
中国话剧金狮奖、振兴奖、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学院奖、
金爵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
白玉兰奖、文华戏剧奖、儿童剧展演奖等国家、国际级奖励,剧院誉为优秀表演团体,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89年,《蛾》获首届
东北地区话剧节优秀演出奖;1993年,《危情夫妻》获第三届
中国戏剧节演出奖;同年,《
大戏法》获93年全国小剧场剧目展及国际研讨会演出奖。
哈尔滨话剧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剧院坚持深入广大农村、工厂、学校、部队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该剧院以演出优秀剧目、繁荣文化事业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