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表现一个人品格闪光之处,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责便能做到。即使一个人拥有学识、权势、金钱、财产、名誉,但却有一颗廉价的心灵,那么这一切就毫无意义。相反,一个人就算一无所有,而只要拥有良好的品格,仍能获得无比的荣耀。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品质的高贵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在随处可见品格和灵魂这些字眼的《新约全书》中,关于理性却很少谈论。
乔治·赫伯特说过:“堆积如山的大学问甚至比不过微弱的优良品性。”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与美德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地位显赫者常常阿谀奉承、卑躬屈膝,而对弱者却傲慢无礼、盛气凌人。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或许有丰富的学识,但同时也拥有低劣的人格,这些人在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或许有所贡献,但他们不一定诚实、正直、忠实和有责任感,这简直是一定的。
伯瑟斯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你总乐于推崇学识渊博的人,对此我没有任何异议,但必须不能忽略高贵的品格,如充沛的精力、宽广的胸襟、深的思想、儒雅的言谈等。没有这些优秀的品质,他们就无法让人肃然起敬。”
瓦尔特·司各特爵士对于有些人将文学才华和成就当做炫耀的资本,并视之为最值得敬仰和尊敬的东西这种观点,非常不以为然。他感叹道:“上帝!人类太可悲了,假如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话!”我们曾在书中遇到过,或在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才华横溢而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是,事实上,有一些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散发的某种力量和魅力,更让我感动。虽然他们无法总结完整、精辟的理论,但他们实际的行为比任何言语都深刻,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临危不惧的精神和对他人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比任何理论都令人感动。
塞缪尔·斯迈尔斯(1812-1904),
英国19世纪伟大的道德学家,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生随笔作品,如《
自己拯救自己》、《品格的力量》、《人生的职责》、《
金钱与人生》等等,在全球畅销一百多年而不衰,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他被誉为“西方的成功学之父”、“卡耐基的精神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