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跟心,女,汉族,1963年9月22日出生,
襄汾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十三大、十六大代表,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临汾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临汾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现任山西临汾蒲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任跟心于1974年考入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主工
旦角,吸收了蒲剧已故著名旦角演员
王存才“王派”的表演风格与剧目。1979年,她进入
临汾蒲剧院实验蒲剧团工作。1983年,任跟心随团赴
成都市、
重庆市、
武汉市、北京等地演出,次年获得首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此后,任跟心赴
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演出,并参加
亚洲艺术节、
国际艺术节等活动,还担任了
临汾市蒲剧院院长、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2001年,凭借主演《土炕上的女人》再次获得第十八届梅花表演奖,次年凭借该剧获得第十届文华表演奖。她的代表作品有《挂画》《烤火》《打神告庙》《拾玉镯》《烟花泪》《土炕上的女人》等。此外,任跟心还致力于蒲剧艺术的传承工作,成立了小梅花蒲剧团,并组织编纂了书籍《蒲州梆子志》。
任跟心以刻画人物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动作、繁难的身段和特技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她擅长椅子功、水袖功、扇子功等,并独创了“跪步双托荷叶袖”的表演手法。任跟心曾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
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任跟心,
汉族,1963年9月22日出生于
襄汾县。她的父亲原先在
陕西省做生意,三代单传,读过
私塾。后来回到山西老家,生了九个孩子,任跟心排行老八。她小时候常跟母亲看戏,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长大。
1974年,任跟心考入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主工
旦角。刚到艺校时任跟心还在学习样板戏,恢复传统戏后,很快转入传统戏的学习,把传统经典剧目继承了下来,特别是《
挂画》。1978年,她参加
山西省首届艺术教学汇报演出,出演剧目《挂画》里的耶律含嫣而一举成名。1979年,任跟心毕业后分配至临汾蒲剧院青年团工作。
演艺经历
1980年,任跟心在剧目《拾玉镯》中扮演农家少女孙玉姣,在剧目《卖水》里饰演梅英,荣获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一等奖。1982年,任跟心在《打神告庙》饰演敫桂英,并演出《烤火》剧目,获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奖。1983年,任跟心随团赴
成都市、
重庆市、
武汉市等地演出,并随团带着《挂画》《跑城》《救裴生》《火焰驹》《周仁献嫂》等剧目到北京,最初在吉祥剧院、长安剧院、广和剧院首演,继而进入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去演出。1984年,任跟心获得了首届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1985年,任跟心参加文化部全国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获主演一等奖。1986年,在“
山西省青年团调演”中,任跟心作了个人示范专场演出,四场演出每场连续演出四个
折子戏,省政府特授予她“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1988年,任跟心主演的《打神告庙》易名为《
烟花泪》并拍摄成电影。1993年4月,任跟心应邀赴
新加坡演出,成为把蒲剧带出国门的第一人。1999年,任跟心参加山西省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十年献礼演出,在剧目《土炕上的女人》里饰演杨三妞并获得第一名。
技艺传承
1996年初,任跟心被任命为临汾蒲剧团团长,1999年担任临汾蒲剧院院长。2001年,任跟心以主演《土炕上的女人》获第十八届梅花表演奖之二度梅奖。在提升自身表演艺术、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的同时,任跟心注重培养蒲剧未来人才,开创了整体培训蒲剧人才的模式。任跟心还将政府奖励她“二度梅”的奖金分别捐助给蒲剧团和小梅花定向班,用于培养蒲剧艺术事业的接班人。
在任跟心的努力和带领下,剧院克服创作、资金等重重困难,开始正常运转。任跟心主演的剧目《土炕上的女人》荣获了文华新剧目奖、
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现代戏“突出成就奖”、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入围奖。2001年,任跟心带领的蒲剧院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3年,任跟心带队参加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孩子们表现出色,成立了“小梅花蒲剧团”。2004年,任跟心被人事部、中国文联授予首批“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任跟心带领的蒲剧第三代青年团成立,这也是中国剧协命名的唯一小梅花剧团。11月1日,任跟心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年底,“
临汾市文化艺术周”在太原举办,任跟心带领小梅花青年团亮相于省城舞台,演出了《杨门女将》《
杜鹃山》等剧目,令专家和观众喜爱不已。
2006年,中国文联授予任跟心为“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2007年,任跟心组织编纂的《蒲州梆子志》历时四年终于完成,这是集蒲剧艺术研究之大成的第一部山西戏曲剧种志,对继承和发展蒲剧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008年任跟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州梆子传承人。2013年6月,任跟心荣获第二届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2022年7月7日,任跟心主演的蒲剧《烤火》,在临汾蒲剧院梨园堂剧场圆满完成舞台录制工作。2023年12月28日,任跟心名家艺术工作室揭牌暨传承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在临汾梨园堂举行。2024年5月26日,任跟心在运城市区蒲景苑剧场,为戏迷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唱与
戏曲表演”讲座。
此外,任跟心还完成了非遗传承音配像、像音像工程,编辑《蒲剧剧目汇编》20多册等。
创作特点
任跟心主工
旦角,吸收了蒲剧已故著名旦脚演员
王存才“王派”的表演风格与剧目,以刻画人物见长,善于通过细腻的动作,繁难的身段和特技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她的唱腔天然质朴,表演含蓄深沉、典雅大方。她擅长椅子功、水袖功、扇子功等并独创了“跪步双托荷叶袖”的表演手法。任跟心表演功底深厚扎实,继承掌握了众多的蒲剧传统经典。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她不断地超越自己,将现代审美融入到角色塑造中。
技艺运用
融技入戏、巧用技艺、进退自如地刻画各类人物,是任跟心一大艺术优势。她对传统蒲剧特技、绝活在继承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并熟练地加以运用。排练《挂画》时,任跟心单足上椅、“金鸡独立”等技巧,就练习了成百上千次。练到最后,任跟心单足上椅,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很快调好位置,继续正常演出。《挂画》一开场,任跟心以惊喜交加、舒眉绽笑、提气长身、容光焕发,与此前判若两人的情绪转换,表达了含嫣的欣喜若狂。接下来以传情的眼神,优美的身段,婀娜的舞姿,疾徐有致的台步,妙趣横生的表演,尤其是“挂画”时对腾身跨椅、金鸡独立、翻身探海、回头望月、转身跳椅等特技的运用精准娴熟。
《表花》是
花旦演员载歌载舞、唱做并重的重头戏,传统的舞台演出画面比较单调。任跟心演出版本增加了主仆二人对唱对舞、交流互动的精彩场面。她娴熟自如地旋转手中的帕子,时如盛开的鲜花,时如撑圆的小伞,时而绕指旋转,时而抛向空中,恰似飘动的彩云,又自行飘回手中,为演出平添了几分色彩。在扇子的运用上,任跟心准确掌握了“撒、合、弹、扇、抖、颤、轮、翻、抄、迴、飞、转、铺、映、收、颠”十六字诀,加上优美的舞姿,潇洒的身段,行云流水般的表演和委婉动听的唱腔,着力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泼、热心助人、爱憎分明、善解人意的小丫环形象。
《打神告庙》中,任跟心通过水袖功的云袖、荷叶袖、翻卷袖、波浪袖、涟漪袖、车轮袖、托塔袖、单摆转盘袖、正侧重叠转盘袖、直冲展翅飞卷袖等一系列水袖功技巧表演,表现了
敫桂英遭休弃后,强烈的内心冲突与情感矛盾冲突,把敫桂英愤怒、哀怨、凄凉、悲苦无奈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角色塑造
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任跟心总是在吃透剧情人物、吃透词情曲意的基础上确立表演基调,准确把握人物内在情感的形体外化,注意情贯始终。在《打神告庙》中,为演好敫桂英,任跟心注意遵循人物心理流程、情绪演进的
客观规律,合理设定自己的表演,力求对人物的刻画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孤寂少妇的离愁别绪;忽见“平安家书”的喜不自禁;发现王魁负义休妻的悲愤,任跟心把
敫桂英思念、苦等、期盼、惊喜、悲伤、愤怒、仇恨,继而祈求神灵主持公道的内在情感,表达得准确、生动。
《土炕上的女人》一剧中,在编导纪丁、王颂,导演李安华和老院长赵乙等鼎力支持下,在剧组成员密切配合下,任跟心着力展现了杨三妞纯朴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传统美德和真情大爱,将杨三妞新婚洞房的欢欣喜悦,救龚娟母女时的勇敢镇定,失去丈夫的悲哀伤痛,抚养猫猫母女的古道热肠,对故土羊儿沟的无比眷恋,病危时对猫猫母女牵肠挂肚的内在情感,揭示得入情入理,动人心弦。
个人作品
蒲剧作品
任跟心的蒲剧代表作品有《
挂画》《烤火》《打神告庙》《卖水》《拾玉镯》《杀狗》《烟花泪》《土炕上的女人》等。
戏曲电影
荣誉奖项
作品荣誉
个人荣誉
社会活动
在提升自身表演艺术,打造舞台精品剧目的同时,任跟心未雨绸缪,考虑的是蒲剧事业的未来,培养接班人的大计。她和老搭档
郭泽民自筹资金办学,联合建立“任跟心、郭泽民奖学金”。
任跟心每年都要下乡演出,她坚持送戏下乡,进校园,去敬老院演出,组织“情系
红丝带”专场演出。
个人生活
任家兄妹九个,任跟心行八,家里条件并不好。但她快乐地用所有时光来歌来舞,去地里干活唱,在家里炕上舞,她的观众就是家人。
任跟心有个可爱的小孙孙。2015年左右任跟心得了甲亢,患上了
高血压,加上更年期,身体大不如前。
人物评价
任跟心从艺多年,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灵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征服了城乡戏迷,而且享誉京华,热演大江南北、宝岛台湾和狮城新加坡等地。任跟心性格文静,虑事缜密,业内人士评价其“有王家(秀兰)风范”。她在剧目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取得突出业绩。(《黄河晨报》评)
任跟心的意义在于对蒲剧艺术的全面接续。她在文艺绽放的时代适时“开出花来”,又在最好的时候转身,把蒲剧传续下去。(
中国作家网评)
任跟心一点儿也没有大演员的派头,像邻家大姐,
轻声慢语。她是随和的、真诚的。她对蒲剧的爱真切地表现在脸上,为了让蒲剧起死回生,任跟心咬着牙顽强地挑起了重担,吃再多苦、受再多罪从未退缩过。(《
生活周刊》评)
人物轶事
首度摘梅
1983年5月,任跟心随
临汾市蒲剧院青年团从
成都市、
重庆市、
武汉市一路巡演,10月晋京汇报演出,在北京四十天,演遍了各个剧场,中南海、怀仁堂、国务院小礼堂、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吉祥剧院、长安戏院、西单、广和、中和剧场都演遍了,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文艺界的领导、专家、艺术家分别观看了演出。戏剧界的专家
曹禺、
阿甲、
翁偶虹、
张庚、
郭汉城等都写了评论文章。
中原地区《
戏剧报》《
戏剧论丛》特别向首都观众推荐了任跟心、
郭泽民、崔彩彩专场演出,这也正是为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评奖所做的准备工作。
在演出将要结束的时候,首都文艺界的专家们在一起商讨:“电影有个‘
大众电影百花奖’、电视有个‘
中国电影金鸡奖’,而我们戏曲遍布在全国各地,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坚持扎根在各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没有设过奖,我们要尽快地设奖,不能让山西的这些演员就这样回去。”于是,早在一批老专家心目中形成的宏伟蓝图“梅花奖”就这样实现了。
回到
山西省,庆功奖励、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同行鼓励声和赞扬声来自四面八方,任跟心慢慢地静下心来想,“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设立不是为某个人设立的,是为所有弘扬中国灿烂的优秀民族艺术贡献者而设立的。后来任跟心回忆,她当时作为一个19岁的小姑娘对中国戏曲的掌握和理解还太肤浅,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却得到了如此至高的嘉奖与鼓励,由此“梅花奖”的品格精神就成为了她的座右铭、人生之路的
航标。
小小梅花
获二度“梅花奖”后,任跟心思考的更多。当时戏曲已经开始面临时代挑战,蒲剧同样如此。面对蒲剧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的状况,她于2000年牵头与临汾艺术学校联合创办了蒲剧院定向班,亲自任教、排戏、带学生,设立了“任跟心、郭泽民奖学基金会”,同时争取领导同行们的支持,企业家的赞助。
功夫没有白下,在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上,蒲剧院定向班选送的六名小演员,全部夺得金花,其中四名为金花状元,占全国小梅花状元的41.8%。在
河南省参赛时,就定下第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在
临汾市举办,为此,临汾也被授予“梅花之乡”的美誉。中国剧协顾问何孝充副主席说:“跟心,你以前是艺术家,现在转变为
教育家了。我觉得你在培养人才上很有想法,你不如用小梅花蒲剧团这个名字。”2005年以小梅花为特色优势,成立了小梅花蒲剧团。这批小梅花中的许多人荣获山西戏曲最高奖“
杏花奖”“
戏曲红梅奖”等奖项,也在
山西省青年演员大奖赛上折桂。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任跟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09
任跟心.cflac.org.cn.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