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村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下辖村
南河村位于寿阳县西洛镇北部,与榆次区交界,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月,南河村被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古人给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情况
西洛镇南河村位于位于寿阳县西洛镇北部,与榆次区交界,是一个行政村,全村由南河村侯家庄、北长岭、林家坡四个村组成,全村226户,715人。耕地面积3000亩。人均收入5113元。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种植各种农作物。南河村距高速公路晋中东出口18公里,距太原飞机场35公里,距榆次区后沟古村旅游景区仅3·5公里,村中央平均海拔988米,有80户、280余人,耕地1336亩,村域面积5040亩,村庄占地面积1800余亩。
村名来源
寿阳县县志记载:“城治(古城)之南的龙门河,俗称南河,因村居于河之源头,故取名南河村。
地理位置
寿阳县西洛镇南河村位于位于寿阳县西洛镇北部,与榆次区交界,是一个行政村,全村由南河村侯家庄、北长岭、林家坡四个村组成。
古建特点
南河村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文化厚重,老宅相连,楼相邻,古木成荫,绿树成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家园,是我们走向未来的起点。南河村蕴藏着一部悠久的历史,展现着一道独特的风景,实为一处亟待开发的胜地。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古碉楼
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这个中国传统村落历史上修建过诸多碉楼,每座高20多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老人称“七星碉楼”,俗称“闷楼”,是先人的发明创造。碉楼承载了相当悠远的历史,历朝历代,损毁重建,修复塌。直到上世纪的文化革命期间,把仅存完好无缺的两座碉楼几乎拆除净,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暇想。
古树木
村人自古惜树。这里现存有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树多达数十棵,至今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顽强地向大自然展示着强劲的生命力。这些古树中树龄当数国槐,现存周长近2米以上的6棵古槐、1棵古树,最粗的古槐周长达到6.3米,树洞中间可以容纳5-6个人,它们都在昭示山村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魅力。中国传统村落生长着品种繁多的林木。古核桃、大枣、梨树等经济林不计其数数,应有尽有,史上丰年可产水果60余万斤。在中苏友好时期,鳄梨被国家指定为克里姆林宫特供水果。
古宅院
古村落还保留有明、清甚至更早时期修建的、保留比较完整的十多处有代表性的老宅院,向世人揭示着历史的沧桑、数百年的辉煌、兴盛时期的风采。最壮观的是“楼院”,文化革命前,门头上曾挂有“锡山多”、“命德留芬”、“介宾”以及各自堂号等牌匾,一些院子现在还保存“桂兰”、“崇实”、“光前裕后”匾额。其中一所古老的院落,相传为宋代盛兴的“下处”,是出门人暂时歇息的地方。村内老宅院共65处,传统宅院52处,占到总数的75.3%。
古堂号
南河村史上名门望族多有堂号,厅堂悬挂自家堂号匾额,每逢春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在农具、用品上也常常写有本族堂号为记。当地百姓谈论时,总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至今还传承着21个堂号,其中的天顺堂、静安堂、光裕堂、宏顺堂、德厚堂、东仑堂、庆云堂、永庆堂、祝寿堂、敦厚堂等12个有印模、薄萝、箩、口袋、斗、叉子、食盒、顺马(古代用于放银子、干粮等必需品的口袋,搭在肩上使用)等实物为证。一般的村堂号较多的为5%左右,这个古时约50户人家的小村,竟然有42%以上冠以“堂号”,世所罕见,目前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地道
有的宅院还构筑了古地道,连接村外,遇到兵荒马乱,来不及从地面逃避时,老百姓还可以秘密通过地道逃往野外大山里。这里的古地道有两条,保存较好。
古涵洞
古代为了排洪与开辟建筑用地,在山沟里修筑了宽约2米、高约2-3米的数百米长的涵洞,一些房屋院落就修筑在涵洞上面。千百年来承受了无数次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至今仍完好如初,排洪功能不减当年。
古庙宇
史上,曾建有龙天庙、关林、五道庙、财神庙、水母娘娘庙、菩萨庙等等,现在保存完整的一处菩萨庙为清代建筑,使用了北方建筑中少见的石柱,虽历经风雨,但石柱楹联字迹清晰可见。楹联曰:“随处现身木芙蓉面春风暖,泉声救苦杨柳科枝头甘露香。”体现了古人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先人歌颂自然、向往美好的愿景。
民风民俗
南河村的民俗民风
村民崇尚儒家思想,盛行孔孟之道,经久传承不息。主要体现在道德、礼节、礼仪等方面。
道德。村里人们承接着历史上的诸多优良传统,上地劳动不锁大门,可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民之间,和睦相处,一家办事,全村帮忙,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美德。
礼节。村民交往以礼相待,相敬如宾。相互见面,晚辈必须先行向长辈称呼问候,就是年长的晚辈也须先向年幼的长辈问候;同辈之间年少者必须先向年长者问候,并呼称谓,表现了礼仪之村的特点。每逢过年,互相走访,晚辈向长辈致贺行跪拜礼,这种习俗至今仍兴盛不衰。礼节礼貌还体现到日常生活的婚丧嫁娶等诸多方面。
礼仪。村里每逢大事,都要向德高望重者征求意见,红白事情宴请宾客,也都循规蹈矩。其他大事小情、逢年过节、扫墓祭祖等,都各有一套体现晋商文化的严格规矩。
南河村的七星文化
这个村承接着祖先对“北斗七星”的崇拜。人们的生存和北斗七星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村民用来量米的斗和升以及耕地的犁都是按北斗七星的形状制造的,寓意粮仓系上天恩赐。祖先按北斗七星文化发明了“秤”,是16两为1斤,16两代表16棵星辰,即: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参宿三星北斗星主亡,南斗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的福禄寿。它们在天上看着每个人的一切,就是人们说的:人在做,天在看。如果做买卖的人缺斤少两,都要受到老天的惩罚。少给1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2两,禄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禄;少给3两,南极仙翁就给这个人减寿。所以人人都不敢做昧良心的缺斤少两的买卖,使人人都有心法的约束、有道德的约束。这也是祖先对七星文化的崇拜、研究、运用与弘扬。
古人还将北斗七星作为认识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工具,并编制出指导人们生活与生产的农历,一直传承至今天,其最大的影响在农业。把北斗七星的斗柄方向的变化,作为判定四季交替的一种标志,由此研究出了二十四节气,千百年来指导农耕生产。这种以北斗星指向计时的计算方法精确到数千年无误差,是人类生产任何计时器都无法比拟的。村民的七星标志、用品等,不胜枚举。
因许多事物都与“七”这个数有关联,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七”的文化,如:“七”这个数与女姓生理发育周期有关,即女性二七成年、七七更年等。特别是丧事习俗,与“七”紧密相关。
古堂号文化
南河村史上多有名门望族,而这些家族又多有堂号,一般的村堂号仅限商户或读书人家,而南河古村80户人家中,大约有50户人家都有堂号,这样的一个小村,竟然有46%以上的家族冠以“堂号”,实不多见。目前,在该村王晓东、常建光二位老干部主持下,该村“老堂号”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南河古村,各家厅堂悬挂自家堂号牌匾,至今还传承着23个堂号,其中的天顺堂、静安堂、光裕堂、宏顺堂、德厚堂、东仑堂、庆云堂、永庆堂、祝寿堂、敦厚堂、通顺堂等12个有印模、箩、箩、口袋、斗、叉子、食盒、顺马(又叫钱子,古代用于放银子、干粮等必需品的口袋,搭在肩上使用)等实物为证;另外的11个堂号只有老人的记忆。据说,当年南河的商户到榆次太原进货贸易,如果所带银两不足,只要说一声某某“堂号”的,就可顺利赊账或完成交易。再有,南河某某堂的商货进城上市,只要标明是某某堂的货品,自然引得百姓信任,质量价格尽可放心。
还有八音会、秧歌队、农历6月28古庙会文化,继承着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精神等,不连篇累。南河古村虽然美,并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但使之具有历史穿透力、影响久远的,还应该是它所映射的“七星碉楼”文化智慧。
总之,南河的古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承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家族宗法文化信息,既是对其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因而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情况
村名来源
地理位置
古建特点
古碉楼
古树木
古宅院
古堂号
古地道
古涵洞
古庙宇
民风民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