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
白先勇创作的小说
《游园惊梦》是作家白先勇所著的一篇小说,于1967年发表在《现代文学》第30期上,后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台北人》。
该小说讲述了中国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独居台南市的钱军长遗孀蓝田玉接受昔日戏班姐妹桂枝香,如今已是窦夫人的邀请,到窦公馆赴宴,看到宴会中的情景,回忆过去,感慨世事变迁、人生如梦的故事。
该小说于1981年被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中国台湾演出。
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钱夫人,年轻时艺名蓝田玉,在南京以唱昆曲闻名。有一次,中国国民党的钱将军在南京得月台听到她唱的昆曲《游园惊梦》动了心,便把她娶回去做填房夫人。当时钱将军已经六十岁左右,她才二十岁出头,钱将军把她当女儿一般疼爱,让她享尽荣华富贵。钱夫人是个正经规矩的女人,也明白并珍惜自己的身份。可是因为“长错了一根骨头”,她爱上钱将军的参谋郑彦青,并显然和他有过一次私通。可是不久,在她替桂枝香(得月台唱戏的姐妹之一)请三十岁生日酒的宴会里,钱夫人的亲妹妹月月红,却把郑彦青抢夺了去,钱夫人因此而心碎失声,此后不久,钱将军病死。十几年之后,钱夫人已经到了台湾地区,一个人在台南市居住,有一天接到桂枝香(如今己是窦夫人)的邀请,到台北市的窦公馆赴宴。整个小说从钱夫人来台北赴宴开始,直至宴会散场结束。
创作背景
小说从总体构思到具体描写都受到昆曲《游园惊梦》以及《红楼梦柳梦梅》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白先勇曾在《《游园惊梦》小说与戏剧》一文中说:“由于昆曲《游园惊梦》以及传奇《牡丹亭》的激发,我便试图用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这两出戏的境界,这便是我最初写《游园惊梦》的创作动机。”
人物介绍
钱夫人
小说中,钱夫人曾经是南京“得月台”远近闻名的“蓝田玉”,以极高的“昆腔”水准闻名,其中以“游园惊梦”最为人们赞赏,也因为“游园惊梦”,中国国民党的大将军钱鹏志被她吸引,进而将她娶回家做填房夫人,后随中国国民党军队移居至台湾。然而她的命运并不因为这样的转折而从此一帆风顺。钱鹏志将她娶进门时已是六十岁了,而她是正值青春的年轻姑娘,两人都懂得这是命运中的遗憾。在有限的时光中,钱夫人受到了钱将军无微不至的疼爱,对她给予了其他姐妹望尘莫及的荣华与风光,而她也珍惜自己这得之不易的幸福,同时也明白,以自己的出身,这样的结果便是最好的了。她的内心就如自己的艺名一样,温润内敛,懂得世事。故事也并不出人意料,钱夫人的命运随着钱将军的离世风光不再,一人独居台南市,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在参加当年同台姐妹的宴会上被深深的唤醒,宴会中那熟悉的昆曲曲调与戏词,将她的思绪牵引至从前的时光中,在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中,苍凉感在心中挥之不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这一作品表现了被逐出大陆、偏安一隅的往昔豪门贵族的生活,作家暗示表面的繁华下面隐藏的危机。可以说,它是没落贵族唱出的一曲哀怨之歌,其中渗透了浓郁的悲凉感。
《游园惊梦》侧面描写了中国国民党撤离大陆前,高级军官们最后的疯狂。尽管战乱不止,民不聊生,但是,中国国民党上层依旧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钱鹏志是国民党的一位军长,亡党亡国在即,他无动于衷,每天醉生梦死、花天酒地,听昆曲、捧小旦。仗着有权有钱,六十多岁的人娶二十多岁的漂亮戏子做填房夫人。军政要人如此,而那些受宠的太太、姨太太们也不甘落伍,她们披金戴银、争奇斗艳,一个人的生日宴会也会办得极为豪奢。作者所见甚感失望。旧贵族、旧官僚依然故我,不思改悔。作者之怨甚矣。《游园惊梦》应该说是对中国国民党阶级的一个警示。
艺术特色
《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中的一部小说,小说名来源于昆曲《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在这部小说中,不仅体现了白先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他还将西方小说写作的技巧运用其中。小说以女主人公“钱夫人”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刻画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每个人物身上的兴衰起伏。
白先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同时又很好的学习和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写作方法,将“过去”与“现在”在故事的发展中相互切换。对于过去的回忆,作者的叙述方法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根据宴会过程中,人物之间关系的发生发展,将钱夫人的回忆贯穿其中。在宴会上,几乎每一件事都能勾起钱夫人对往昔的追忆。眼下宴会上的此情此景,如电影回放般清晰的过去,两者在同一时间的同一人的内心中互相碰撞着,将钱夫人内心的痛苦和伤感牵引出来。时光的变迁使人们对命运的体会更加深刻,这种不同时间的互相切换,以及时间先天流逝的本性,使人物的悲剧性和宿命感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直接。
白先勇善于从细微处表达思想情感,能够把人物内心表现得十分细腻。这也许与他自身的经历、性格、家庭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历史的突变、家族的盛衰和在外漂泊的生活都使他体味到各种人生况味。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白先勇对于人世的变迁,人生的沧桑和家乡的思念有着真切的感受,所以在描写人物思想情感时,才更加的准确,遣词造句都十分贴切,不造作,不刻意。作家在创作中只有依赖个人的经验,才有准确真切的感受。
该小说采用了意识流手法,将昆曲这一戏曲的演绎模式植入小说写作当中,在看似悠远绵长的戏曲吟唱中,以极快的意识流动回顾钱夫人蓝田玉短暂又跌宕的前半生。小说手法丰富,使得小说主题多义而广阔,人物情感幽微而复杂,故事的细节意蕴深远。
衍生作品
1981年,白先勇将小说《游园惊梦》改编成剧本,发表于《现代文学》复刊第14期。这个剧本的特点是用昆曲配音,强化昆曲《游园·惊梦》与故事《游园惊梦》的联系。
1982年,由白先勇任制作人,黄以功任导演,卢燕归亚蕾胡锦主演的话剧《游园惊梦》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上演。该剧以白先勇改编后的剧本为蓝本,特邀昆曲指导徐炎之,京剧指导梁秀娟、马骊珠,戏剧指导姚一苇参与编排。
1988年3月,上海青年话剧团导演胡卫民与广州话剧团合作的《游园惊梦》在广州长城剧院上演。上海昆剧团团长华文漪担纲主演,俞振飞任昆曲顾问,余秋雨任文学顾问。
作者简介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白先勇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钱夫人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衍生作品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