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镇是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下辖的一个镇。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人口约5.6万人(截止2019年),多为
汉族江右民系。全镇辖5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安源镇是毛泽东同志早期工作地方,当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安源镇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全国文明镇、全省农村经济工作百强乡镇、全市工业十强乡镇、萍乡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全市财政十佳乡镇、全区目标考核
一等奖。2016年,安源镇实现财政总收入4.8612亿元,其中工商税收4.79亿元(国税1.3281亿元、地税3.4786亿元),完成财政系统收入545.2万元。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规模工业利税总额11.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1949年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后共青团中央认定: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就在安源,安源是红领巾的摇篮。
历史沿革
1919年成立安源联保办事处,为正式行政管理机构。
1940年设立安源镇,为
江西省的早期建置镇之一,境域仅为现辖区的一部分。
1956年3月改设安源镇。
1957年改设安源乡。
1958年改设安源公社,同年并入萍乡镇。
1959年11月从萍乡镇分设安源公社。
1961年复设安源镇。
1972年9月恢复安源镇建置,属
安源区(1993年5月更名为安源区)。
1997年,面积25.2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张家湾、石板、十里、跃进、新生、安源6个行政村和方家坳、牛角坡、建设、张家湾、箕街、老正街、下瑶坡、塘湾里、八方井、新正街、九荷11个居委会,镇府驻安源,距区政府5千米。
2003年撤销新生村,并入安源村和跃进村。
行政区划
安源镇位于
江西省萍乡市市东南部,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上与
白源镇,下与
南坑镇,左与城郊管委会、
五陂镇,右与
高坑镇接壤,耕地面积218公顷。辖筲箕街、花冲、方家坳、新正街、老正街、木杉塘等6个社区居委会,
安源区、十里、石板、跃进、张家湾等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萍安南大道。
地理位置
安源镇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南部,距萍乡市区5公里,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公顷。统计到2019年人口约5.6万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6月,安源镇有中学2所,小学6所。小学包括张家湾小学、十里小学、曙光希望小学、石板小学等。
民生事业
2009年共投入100万元,打造10个新农村示范点,其中,5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已按建设规划全面完成;另外,镇本级已确定的5个镇级新农点,已完成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张家湾村红色旅游片区已初具规模,实现了水泥公路户户通,改水、改厕均达100%。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落实,共投入220万元,解决4384人安全饮水问题。认真开展了造林绿化工作,共投入110万元,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2905.5亩。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永久性水渠建设9500米,完成山塘改造3座。
社会事业
境内交通便捷,
高雄—成都公路、萍高公路和萍安大道穿境而过。有
安源煤矿、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等15个省、市、区驻镇单位和29个企、事业单位,中学2所,小学6所。有国家、省、市级文物景点20多处,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镇确立发展壮大工业、做旺旅游业、做强城市经济,抓实做实财税工作、民生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三农工作、项目建设工作、党建工作,实现将安源品牌打造得又响又亮,将安源经济打造得又大又强的总体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开拓创新,加快转型步伐,扎实开展工作,确保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建设
2011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14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44.14亿元,规模工业利税总额6.68亿元,同比增长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工业技改投资9亿元,完成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15个。,完成财政收入30749.95万元,比上年增长51.12%,稳居全区各镇街管委会第一,其中:实现工商税收30336.93万元,比上年增长51.21%(其中:国税完成8470.97万元,同比增长20.01%;地税完成21865.96万元,同比增长68.13%);完成财政系统收入413.02万元,同比增长45.17%。
项目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一大批强镇、立镇项目相继落户该镇,先后争引投资3亿元的LED芯片封装项目、投资1亿元
冶炼煤选配中心、投资1亿元宏泰商贸大厦、投资1亿元大型农业休闲一体化项目、投资18亿元的恒宇花园二期项目、投资10亿元的安源锦绣城后山风景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安源古城、影视大酒店项目、投资1.1亿元的
萍乡市一流休闲广场、投资3亿元的安源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投资1.1亿元的环保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投资1.07亿元的天利园大酒店等上亿元项目11个。
交通运输
境内交通便捷,
高雄—成都公路、萍高公路和萍安大道穿境而过。
风景名胜
安源镇是历史上著名的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发生地,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展览馆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截至2019年安源镇有国家、省、市级文物景点20多处。
安源锦绣城
安源锦绣城位于国家经典红色旅游区——安源景区的中心,地处
江西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境内。这里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启航处、工运策源地、
中国工农革命军和中国少年儿童团的诞生地,景区周边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建有仿明清风格街道、城楼、文化馆、
民俗博物馆、千米彩绘回廊、观光塔、中国革命历史石刻林、民俗
浮雕群、
文化广场等。
荣誉称号
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镇”、“全省农村经济工作百强乡镇”、“全省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工业十强乡镇”、“
萍乡市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全市财政十佳乡镇”、“全区目标考核
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009年全镇未发生重大疫情,确保了全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荣获“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2019年9月11日,安源镇入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基础建设
21世纪初以来,安源镇共投入800余万元用于主干道路面、人行道、下水道、绿化、路灯的配套完善;铺设彩色人行道板1.76万平方米,使镇区道路铺装率达85%;新增绿化面积9.52万平方米,使镇区人均绿地面积达2.6平方米;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萍安大道花冲坳段的
沥青改造项目,配合完成了
高雄—成都公路景观大道改造工程,征地15.53亩,拆迁房屋8幢,硬化小街小巷700平方米。投入1000多万元改造村级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同时,按照建设“花园社区”标准对全镇
安置小区所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加大了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的投入,治理了安源河,对镇区范围内的小井、
洗煤厂“三废”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并不断健全城镇环境卫生、市场、交通、治安等管理机构,使城镇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到2008年,镇区已全面实施“分段承包、责任到人”,“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广大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不断增强,整个镇区变得更优美、更安宁。启动了园林式地坑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新增垃圾桶100个,拆除萍高公里、
高雄—成都公路沿线露天垃圾池12座、违章建筑屋(棚)7处,计400平方米,有效改善和提升了农村环境。
农村工作
“三农”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2905.5亩。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永久性水渠建设9500米,完成山塘改造3座。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实施土地流转、依法有偿自愿、建立永久档案、促进农民增收”为模式,引导十里村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27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特色种养业,发展了张家湾野猪养殖。认真抓好了动物防疫工作,完善了防疫工作体系建设,做到了责任落实,科学管理,通过农业招商,引进了
江西省红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荣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积极推广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扶龙头、建基地、树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社会保障
民生工程惠及广大群众。一是认真做好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02人,完成全年任务170.2%;城镇就业率全年保持在96%左右;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104人,完成全年任务173.3%;开发创业项目完成2个;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城镇职业培训完成230人,完成全年任务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665人,完成全年任务19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人,完成全年任务100%。二是扩大了
社会保障覆盖面。
失业保险扩面200人次,失业保险征缴15.57万元;养老保险扩面300人,
工伤保险扩面567人,工伤保险征缴3.2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0人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征缴22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223人,达到城镇居民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623人,统筹资金222340元,参合率达到96.4%。三是加大了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建设了廉租房300套,为解决全镇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了可能,在政府统一安排下进行中签摇号,积极做好了救灾救济工作,发放救灾救济款43.8万元,发放优抚金22.6万元;全年慰问群众12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1万余元;发放各类临时救济款5万余元。
教育基地
安源镇是历史上著名的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发生地,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平巷、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展览馆等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