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煤矿
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煤矿
安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始建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利用外资、技术、专家和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企业,也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中国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走出了10余位开国将军,其中有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大将,原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
2017年,安源煤矿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历史
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开发安源煤田。开凿总平巷,修建株萍铁路,1906年路、矿相继完工投产,成为中原地区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时为中国十大厂矿之一。安源区煤矿的正式称呼当时叫萍乡煤矿,从选址到聘请德国工程师到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是扬州人李寿铨中共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基地,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来安源开展革命活动,成功组织和取得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并把它建设成“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在当时,罢工大多被武力镇压,安源路矿工人大 罢工之所以取胜,和同盟会出身的李寿暗中默契有关系,萍乡煤矿的所有权是北京中央政府,而在安源的经理层都没有股权,他们只要求工人不要破坏设备,结果双方达成妥协。
1939年因日寇侵略,安源煤矿被迫停产关闭。抗战胜利后,安源煤矿与高坑煤矿局合组为赣西煤矿局。1949年后,改称萍乡矿务局,隶属煤炭工业部。安源煤矿1954年在废墟上复矿,通过改扩建工程,生产能力达到年产90万吨,成为萍乡矿务局七座矿井中最大的煤矿,至今仍在萍矿集团中发挥巨大作用。
矿脉情况
矿区为天子山之支脉安源山,其脉来自莲花县之马迹岭,内含煤矿甚富,属于古生代煤炭纪,色黑如漆,且甚光泽,挥发分少,黏结性富,制造焦煤的上品。其煤层有十层,主要以小底板层、大底板层、夹槽、老夹槽、大槽板层五层为主。
开矿过程
1897后公司向德国礼和洋行借400万马克,并请了二位德国高级矿师,一位叫赖伦,一位叫马科斯,他们两位矿师是1897年来到萍乡市,在萍乡境内全面进行了一次调查,最后确定为两个地方,一个是安源区,一个是高坑,当时两个地方小井很多,两位矿师分工,赖伦在安源,马科斯在高坑。各作一方案进行比较,马科斯认为在高坑挖煤,在井的上端修筑一水库,从高坑到芦溪县开条运河,煤通过船在运河运出,到袁河,再到九江,由九江到湖北。赖伦确定在安源挖煤,从安源到萍乡修一条铁路,到宋家坊(萍乡),然后上船走水运。二个方案对照,在高坑开井的方案费用太多,负担不起。因而决定采用赖伦在安源挖煤的方案一八九八年开矿,一八九九年修通到萍乡市的铁路,据略史记载把机车拆开,打做36包,从水路运往萍乡的,火车头在安源组装的,车箱是在安源做的,比现在的车箱要小些。
劳工情况
萍乡煤矿一开办,规模比较大,有13000多工人,工人的组成,湖南省占70%,湖北占20%,萍乡只占10%,全矿分46个单位,即处段。现在井下叫区,原来井下叫段,有洋炉炼焦和土炉炼焦,发电厂、机修厂、工厂、锅炉房等,烟筒林立。工人生活艰苦,一个班要12小时,一天只赚得十多个铜板,没有任何劳保福利,监工对工人管理很严,一不小心,不是骂,便是打,工人顶了咀就要开除。劳动保障差得很,经常出事故。1919年一次井下事故死了100多人,资本家为救井不管工人的死活,死了这么多人不同意救出来。第二年在当头上挖出90具尸体。真是:“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的真实写照。
史料记载
萍乡煤矿在江西萍乡市,现在开采者,为天磁山之支脉安源山,距县东南十五里,天磁山高六百九十尺,余二十九度,其脉来自莲花县之马迹岭,内含煤矿甚富,此矿首创者,为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及河北省津海关道盛宣怀,光绪二十二年张之洞等招商承办汉阳铁政避时,须仰给燃料于开平、马鞍山市、日本等处,因价贵亟思自采,特派德矿师马克斯及赖伦二氏,调查湖北、湖南省江西省、安徽诸省,至光绪二十四年,遂于萍乡发现一大煤田,其煤质亦适于制铁,即于是年以资本金百万两从事开采,继因不敷,于光绪二十八年,由德商礼和洋行先后借入德金四百万马克,并聘用德人赖伦氏为技师长,至光绪三十四年,盛宣怀将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山合并为一,名曰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资本总额定二千万元,嗣后事,业日益发展,至今遂为东洋有数之大煤矿矣,此矿特许开采之区域,互于全邑,县有禁他人附近采煤之特权,现所经营者,除安源山机矿外,其东南一带如天磁山、紫家坑、小坑、龙家坑、黄家源、铁炉坑、善竹岭、张公塘、高坑、锡坑、南木坑、坝善坑、五陂下、太平山等,向用土法开挖之煤井百二十一口,亦均归此矿管理,日出煤自二千四百吨至二千五百吨,据技师长赖伦氏言,每年采取百万吨,可继续五百余年,其他未经实测之地尚未多,所藏盖未可限量也,此矿之地质,属于古生代煤炭纪,其煤多夹诸岩石之间,色黑如漆,且甚光泽,挥发分少,黏结性富,最造于焦煤之制造,煤层有十,主要者有五,(一)小底板层一尺,(二)大底板层二尺二寸,(三)夹槽二尺二寸,(四)老夹槽二尺,(五)大槽板层十五尺二寸,五者之中,尤以大底板层及大槽板层为要,大底板层概为坚强之煤块,品质极良,大槽板层则以坑内压力强大,其质弱而易碎也,其煤焦之分析,大底板层,挥发分三O·三三,六三·三四,灰分四·六三,O·四八,水分一·七,大槽板层,挥发分二三·七二,炭素五五·《名胜志》二,灰分一九·五,硫磺O·四五,水分一·三五,本煤矿之运输,有株萍铁路自煤矿起,直达湖南湘潭县株洲市,既至株洲,则以本矿特造之轮船分期顺湘江而下,运送至岳州中央煤库,转销他处,或径达汉阳、汉口等处。
所获荣誉
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原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研究成果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的陈庆发在其即将付梓出版的博士论文《萍乡煤矿研究(1892—1939)》中,创造性地作出了如下极具启发性的探索式视点:
1、首次发现了日本典藏的大量系统的关于汉冶萍、近代萍乡煤矿的档案、著作、期刊文献资料,搜集了日本典藏的有关汉冶萍公司的档案200多卷,其中与萍乡煤矿直接相关者近70卷。
2、首次对近代萍乡煤矿进行了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3、突破以往主要对近代萍乡煤矿进行工人运动研究的框框,首次对近代萍乡煤矿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4、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以汉阳铁厂1892年在萍乡市设立汉阳铁厂驻萍乡煤务局为依据,把近代萍乡煤矿的创建时间由通识的1898年(萍乡煤矿机矿开始建设之年)提前至1892年。
5、通过阅读日语文献资料,首次发现盛宣怀早于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1908年)的十二年前(1897年)就曾于萍乡短暂地成立过“煤”、“矿”、“钢”三合一的萍宜矿务利和有限公司。
6、以萍乡小煤窑为个案,首次研究了近代中国的小煤窑业状况,并首次估算出了近代萍乡小煤窑的数量和产量。
7、根据近代报刊关于煤矿工人法律身份的报道,首次提出了近代中国煤企“农民工”的概念,对近代中国煤企“农民工基本工资体制”、“农民工的工资及生计水平”、“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的研究和比较研究也属首次。
8、首次全面提出了“汉冶萍体制”的概念,对汉冶萍公司的企业定位问题、汉、冶、萍三厂矿的财务问题进行了首次研究或比较研究,得出了汉冶萍体制的本质是“商务化、集团化、国际化、买办化”“四化”体制和“大锅饭”体制的结论,第一次对汉冶萍公司中的萍乡煤矿进行独立、全面的研究。
9、首次对萍乡煤矿使用“权力营销”(含“性价比营销”、“情感营销”、“依存度营销”、“对手打击营销”)的概念。
10、首次从产业链的角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角度对萍乡煤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指出适度资本运作和拥有健全的上下游产业链是具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战略安排,即,把投资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是希望企业永续经营者的第一要务,而且,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企业举办者还必须把企业打造成兼具“销售型”、“管理型”、“生产型”三大特质于一身的“综合型”企业,不可偏颇。同时,强调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定的社会环境,当权者良好的法治意识,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两个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无所谓孰轻孰重,还进一步定性地指出近代中国之所以没能能崛起的原因之一即在于企业经营者和执政者没能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
评价
作为中原地区最早的近现代企业之一,安源煤矿可以看作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缩影,在这一社会转变中,与农村联系最多的煤矿产业工人的命运最为独特。安源路矿工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经是全国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他们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先后参加过同盟会组织的反清起义,支援过北伐战争,还有很多工人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并成长为高级将领。
总平巷是安源煤矿的主入口。
目录
概述
历史
矿脉情况
开矿过程
劳工情况
史料记载
所获荣誉
研究成果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