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丝火岩棕至石色,直径约0.4-0.5µm,有分枝,不断裂,形成单个孢子,球形至卵圆形,表面光滑至带疣状突起。
细胞壁含内消旋
二氨基庚二酸。无隔不断裂;无气丝,表面皱褶,有油状光泽。孢子球形至卵圆形,大小约1.0µm。孢子分散长在菌丝体各处,易于脱落。
明胶液化弱。牛奶凝固并弱化,分解
蛋白质作用强。淀粉
水解。
纤维素分解弱。不产生类黑色素、
酪氨酸酶和
硫化氢。21—45℃生长,适温28—40℃。pH5.5—9.0生长,最适pH6.0—8.0。利用D—
葡萄糖、L—阿拉伯糖、D—
木糖、D—果糖、
蔗糖、
棉子糖以及D—
核糖、
蜜二糖、
水杨苷;对
丙三醇利用可疑;不利用L—
鼠李糖、
肌醇、D—
甘露醇以及D—
L-阿拉伯糖。产生四癌菌素(tetrocarcin)
配位化合物 A、B和c,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实验瘤:
小鼠肉瘤180和小鼠白血癌P388。
此外,青铜小单孢菌能够利用的碳源包括D—
半乳糖、β—乳糖、D—
纤维二糖、D—
甘露糖、α—蜜二糖、α—
海藻糖、可溶淀粉,而不利用L—山梨糖、D—
松三糖、甘油、卫矛醇、D—山梨醇、水杨o。在α—蜜二糖、
棉子糖上生长良好,在L—鼠李糖、D—甘露醇上生长贫乏可作为鉴别特征。在
蔗糖硝酸盐琼脂上生长贫乏。最高耐NaCl量为 4—5%。27—37℃生长良好;45℃不生长。用于甾体转化 (Shull,1950
美国专利2,89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