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江苏人,1957年5月3日生。1973年进集训队。获1978年、1990年全国个人赛第六名,1980年、1981年“
新体育杯”围棋赛第六、第五名,1986年、1987年“国手战”围棋赛第四名、第六名、第1、2、3、5届全国“十强赛”围棋赛第四、第六、第八名,进入第5届
名人战循环圈。1982年定为五段,1986年升为八段。
人物事迹
2008年“城市之间”网络对抗赛3轮战罢,各队强弱初现端倪。目前
温州市、《棋艺》编辑部3战3胜领跑群雄;
滁州市2胜一负独处第二梯队;
淮南市、
宝鸡市、
连云港市、
亳州市、
哈尔滨市排名靠后。
比赛间隙,王群八段打来电话,盛赞这次《棋艺》和TOM对弈联办的比赛有创意,并提供了30把“名人扇”作为本届比赛前三名的奖品。
《棋艺》编辑部将和TOM对弈联手力争把此项比赛作成传统网络赛事,吸引更多城市来参与,把这项比赛作成网络棋迷交流的乐园。
由
成都市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成都市棋类运动协会承办、成都
中青旅独家赞助的首届成都“青旅杯”业余围棋天元赛经过7轮战。比赛堪称成都业余棋王大赛,几乎所有顶尖高手都倾巢而出,竞争也异常激烈,最终竟出现前四名同分、需要靠小分决定1至4名的罕见情景!结果,王群6段凭借对手分的微弱优势,喜夺冠军以及5000元奖金。
人物生活
看到王群八段的时候,人们很将眼他同围棋国手、
中国围棋甲级联赛海淀队主帅之类的头衔联系起来。王群开始学棋是在1966年,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父亲把他送到了少年宫的围棋班。文革风起,正经的下棋地方没有了,为了找棋下,他走遍
上海市,去过很多当时棋迷偷偷扎堆的地方。
从1972年开始,各地方的围棋项目和比赛次第恢复。在取得一系列成绩之后,1974年,王群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开始了自己的国手生涯。文革结束后,高考恢复,哥哥姐姐部上大学,王群自然也不可能没有任何想法。不过,权衡再二,他还是决定继续下棋,毕竟自己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出了很远,说放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1984年,王群代表中国参加
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并夺得了冠军。不过,对于乇群而言,本届比赛最大的收获恐怕还未必是夺冠,而是见到了心仪已久的
吴清源先生,并得到了先生的热情鼓励。王群最初的棋风也是嗜攻好杀的,但是伴随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对棋也有了新的认识。
藤泽秀行的《棋力的养成》,
高川格的《形势判断》,都令王群茅塞顿开。当时,这些书籍都难以买到,王群就把它们借来,再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至于吴清源先生的《黑布局》、《白布局》,他就更加是烂熟于心了。
王群认为,对一个棋手而言,形势判断是棋力的全面体现,综合实力只要有个方面存在问题,判断就必然会出现偏差。隐藏在判断力背后的,则是棋手的计算力,计算力是围棋的骨髂,离开了这一点,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棋盘上进行计算和判断,王群自然已绎有厂桐当的心得和造诣,但是在棋盘外进行计算和判断.就足以让人苦恼的事情了。
1992年,八一围棋队撤编,王群没了“娘家”,下一块骨牌倒下了,他又失去了“婆家”,胡里胡涂走出了国家队的入门。王群就像无根的
浮萍一样,
上海足球队、北京队、中信队、福建队……一个二、四十岁的男人,一切要从头开始,背后的辛酸故事想必很多,但是土群却不愿意过多提起,只有句“反正是很坎坷”,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2002年,历经二年苦战,海淀队冲甲成功,王群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当时队中除了王群以外,还有
刘小光、
芮迺伟,可谓人才济济。转年,海淀队更相继请到
王立诚和
羽根直树等外援加盟,一时间俨然
中国围棋甲级联赛新贵。
人物荣誉
获1978年、1990年全国个人赛第六名;
1980年、1981年“
新体育杯”围棋赛第六、第五名;
1982年定为六段,1986年升为八段;
1986年、1987年“国手战”围棋赛第四名、第六名;
第1、2、3、5届全国“十强赛”围棋赛第四、第六、第八名;
第1、2、3、5届全国十强赛第4、第6、第8名,参加第3、第4届
中日围棋擂台赛1986年中日对抗赛6胜1负,2000年第3届
棋圣战八段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