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丁六甲,是道教神名,六丁和六甲的合称。原本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护法神将。取形于民俗中的十二生肖。六甲:鼠、虎、龙、马、猴、狗;六丁:牛、兔、蛇、羊、鸡、猪。
“六甲”一词起源于战国时期天文学家楚人甘德观测到的华盖杠旁的六颗星,“六丁”比“六甲”出现稍晚,“六丁”在
道教中的记载为“六甲之阴”,具有趋吉辟凶的纳福功效。“六丁六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六丁六甲”最初是真武大帝的部将。后常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另有说法“丁甲”之名来源于天干地支,“六丁六甲”神位虽小,但在道教中却非常重要,经常被道士用符所役使。
在商代甲骨文里,已有
六十甲子的记载。《续文献通考》中也有“丁卯等六丁,阴神玉女也。甲子等六甲,阳神玉男也”的记录。此外,汉代《献帝起居注》中也有对六丁六甲的祭祀记录。
释义
道教武神名。六丁六甲源于先秦记载的六十甲子,在方术中常用于军事,因此在道教也与四值功曹、二十八宿等同为常见的护法神将,经常在灾中作为武神被道士召请,厉行风雷,制伏鬼神。六丁为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
丁丑,是为阴神。六甲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是为阳神。据说六丁六甲为天帝役使,能“行风雷,制鬼神”。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之(注:按道经曰凡行六丁六甲法,必先受《太上九天玄女斩邪秘箓》一阶方可行之)。
来源
六丁六甲源于先秦时天干地支概念的神格化。
天干地支用来作为纪日纪年神,也作为诞生时的
元辰星神。
干支搭配的
六十甲子,在先秦方术中常常运用于军事,如《秦简》“六甲相逆,利以战伐”。六丁六甲的军事性质被
道教吸收后,在道教中显得非常重要,常作为被道士所役使的武神。《后汉书·梁节王传》记载,汉代方士已经有役使六丁六甲的方法,先行斋醮,然后召六丁神,“可使致远方物,乃知吉凶也”。梁节王曾用这种方法来“占梦”。《后汉书·梁节王畅传》:“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 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橱数使卡。”注曰:“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若甲子甸中,则丁卯为神;甲寅甸中,则丁巳为神之类也。”唐
韩愈《调张籍》诗曰:“仙官敕六丁,
雷电下取将。”
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阴阳辟,万二千物具而有神焉。主之者,六甲也……六甲者,一切之纲纪也。”
同时六丁六甲属于元辰神系统,是本命信仰里的重要神。如今《道藏》中存有《灵宝六丁秘法》和《上清之甲祈祷秘法》,且《灵宝六丁秘法·后序》中称六丁“能长能短,能有能无”。这些功能都代表了六丁六甲作为本命守护神的职能。
道教还有一种六甲符箓,用来“驱恶驱耶”。《云七羲》卷十四称:“若辟除恶神者,书六甲、六丁等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后来至少在明代,六丁六甲已与六十太岁将军中的六丁太岁、六甲太岁合并。
名讳形象
关于六丁六甲的名讳,《上清六甲祈祷秘法》称六丁神名为:丁卯神名文伯字仁高,
丁丑神名文公字仁贤(贵),丁亥神名仁(文)通字仁和,丁酉神名文卿字仁修,丁未神名升通字仁恭,丁巳神名庭卿字仁敬,六甲神名为:甲子神字青公名元德,甲戌神字林齐名虚逸,甲申神字权衡名节略,甲午神字子卿名潺仁,甲辰神字昌名通元,
甲寅神字子靡名化石。
《黄帝太一八门入式诀》中还有六丁将军:丁卯天雷上将孔昌阿明,丁丑龙雷上将王昭阿高,丁亥神雷上将何挂阿平,丁酉地雷上将崔茂阿申,丁未水雷上将高恒阿隆,丁巳烈雷上将徐向阿虔。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六甲神名为:“甲子水将李文思,甲戌土将李宗通,甲申金将李守全,甲午火将李守左,甲辰风将李守进,甲寅木将李守迁。”又《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六称六甲神名 为:甲子鸣雷大将军管拱辰,甲戌兴雷大将军康复,甲申烈火雷大将军王延,甲午追雷大将军张愿,甲辰策雷大将军许计昌,
甲寅运雷大将军区。
《老君六甲符图》与《
三才图会》中则说,其六丁神为: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任(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石(巨)卿,六甲神为:
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上(韦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民间传统说法里的六甲
太岁神与六乙太岁神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甲戌太岁施广大将军,甲申太岁方杰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
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杰大将军,丁未太岁
缪丙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
有关书籍
《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谓妇女身怀胎儿。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
甲午、
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种说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确性。
出处:《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范例:偏偏媳妇~,好容易逃至海外,生下红孙女,就在此处敷衍度日。(清·
李汝珍《
镜花缘》 第十回)
而在《三寸图合》和《老君六甲符图》中记载的名字又与《真武本传》中不同,他们是:
甲子神将王文卿、甲寅神将明文章,
甲辰神将孟非卿、甲申神将扈文长,
甲午神将书玉卿、甲戌神将展子江,
丁巳神将崔石卿、丁未神将石叔通,
丁酉神将臧文公、丁亥神将张文通。
《真武本传》记载,六甲神将的名讳是:
甲子水将李文思、甲寅木将李守迁。
甲辰风将李守进、甲申金将李守全,
甲午火将李守左、甲戌土将李守通。
词语解释
六丁
(阴神玉女)
丁卯神司马卿
丁已神崔巨卿
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张文通
丁丑神赵子玉
丁卯神司马卿是《西游记》中的阴神之一。
六甲
(阳神玉男):
甲戌神展子江
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
甲辰神孟非卿
甲寅神明文章
有关成语
具体解释
要详细地来解释这个词,确实很复杂。因为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天干地支不断演变的过程。
甲 甲 甲 甲 甲 甲
寅 辰 午 申 戌 子
乙 乙 乙 乙 乙 乙
卯 巳 未 酉 亥 丑
丙 丙 丙 丙 丙 丙
辰 午 申 戌 子 寅
丁 丁 丁 丁 丁 丁
巳 未 酉 亥 丑 卯
戊 戊 戊 戊 戊 戊
午 申 戌 子 寅 辰
己 己 己 己 己 己
未 酉 亥 丑 卯 巳
庚 庚 庚 庚 庚 庚
申 戌 子 寅 辰 午
辛 辛 辛 辛 辛 辛
酉 亥 丑 卯 巳 未
壬 壬 壬 壬 壬 壬
戌 子 寅 辰 午 申
癸 癸 癸 癸 癸 癸
亥 丑 卯 巳 未 酉
有人做出这样的解释,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称为“六甲”,这是一个时间观念。上面强调了一个五、六为变化之道的思想。在甲骨的刻辞中,前五甲所领竖行中,皆有子日,唯独第六甲“甲寅”不含子日,所以《
汉书》说:“日有六甲,辰有五子”,这样就合于五六为变的趋势了。变化带来的是化生,古代传说天帝造物,也当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种演化趋势。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从表中可见,每一个天干都有六种配合,称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 壬、六癸。
“甲”属木属阳,为阳木。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刚好是阴一半,阳一半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习俗演化
“身怀六甲”可能是房中术和
道教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求子说的祝福之语,类似中国人观念中常有的“生个男娃”或“生儿子”好传宗接代之类,希望怀个男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演变,这类“专指”就慢慢演变成“泛指”,怀孕也就通称为“身怀六甲”了。
阵法
六丁六甲阵出自
茅山派。当年宋徽宗时,茅山宗嗣法宗师
刘混康极受尊崇,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茅山
元符观为“
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六甲神符》赐之。至元成宗时,张与才总领三山符,茅山宗归并入
正一派,以后虽然作为小宗仍有流传,但已渐渐式微,而这门六丁六甲阵也成了正一教的镇山之宝了。
咒文: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
玉女反闭法:画地局,出天门,入地户,闭金门,乘玉辕。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勾陈腾蛇。六丁六甲神将乘我而行。今日禹步,上应天罡,下辟不祥,万精厌伏,所向无殃。所供者达,所击者破,所求者得,所愿者成。请玉女真君护我,急急如
玄女道母元君律令!
历史建筑
六丁六甲殿是六十元辰中的“六丁”与“六甲”神的殿。六丁属阴,六甲属阳。道士用六丁之法招使六甲神察知远方人或物的吉凶。六丁六甲在明代,是
真武大帝的部下,有“祈禳驱鬼”的功能,也叫“制鬼神”。
开元十一年(723),
李隆基巡幸南出雀鼠谷,路经绵山,忆起当年
李世民在雀鼠谷大战中受神灵护佑得胜之事,遂专程朝绵山礼拜;并于大罗宫焚香,拜二十八星宿殿、六丁六甲殿,并拨银重修大罗宫。至
北宋时,宰相
文彦博回乡省亲,因大罗宫诸神灵验,遂又复修。明清以来,屡废屡修。后因历代战乱和日军烧毁,绵山风景区又在原址上恢复扩建。大罗宫供奉从无形、无名、无上、三清四御到道 家诸神。2000年5月曾在此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道家活动──罗天大醮,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等国内外20余家经团参加。千百年来,在大罗宫祈祷国家兴盛、家庭幸福、个人前程的不计其数,现这里各种祈祷的表文有两千多种,游人赠送的帐、幡有两千余条。前来挂铃、挂灯的有一千余人。从古自今,人们办事都离不开大罗宫,三六九祈祷、初一十五朝拜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