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镇
四川罗江县辖镇
新盛镇位于德阳市罗江区东部,距德阳市罗江区城区16公里。面积61.19平方千米,人口30169人(2017)。罗(江)桂(花)公路过境。辖天星、石柱、清水、老君、金铃、东岳、石碾、百善、双石、宝镜10个村委会和第一居委会。乡镇企业有丝织、建材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花生、油菜籽等。养殖生猪、淡水鱼、小家禽。新盛镇境内岭谷相间、平行走向,构成山、丘、坝皆有,地质构造属朱罗系中生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青砂石、煤矿和天然气资源。主产粮食以水稻为主,其次是小麦、玉米、番薯,经济作物以黄豆、花生、甘蔗为多,经济果林有梁山柚、柑橘属,林木以慈竹白竹和松树为主。有梁山柚专业村3个,白竹专业村2个和林业专业村4个。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64万元。基础设施齐,渝巫路纵贯南北,村村通公路,水、电、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视宽带输送系统俱全。工业基础良好,工业企业140家,总产值5388万元,粮食加工、饲料、建材、塑管、原煤、纸品等产品初具规模。城镇化步伐加快,商贸活跃。市场繁荣,边贸活跃。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新盛镇镇党委、政府将立足区位优势,不断壮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努力培育小商品批发市场,倾力打造边贸重镇;立足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工业园区,倾力打造工业强镇。
城市荣誉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新盛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罗江区辖镇,又名“艾家坝”。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张献忠造反,一路杀到四川省。张献忠入川后,大开杀戒,一时间各州府县人慌马乱。有一天,张献忠从绵州向成都市进军,一路逃难的人很多,张献忠看见有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六、七岁的娃娃,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逃难,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叫手下人把那个妇女带到跟前,问她道:“你这个妇人,怎么把一个大娃娃背上,却把个小的拉着走,是何道理?”那个妇女吓得浑身发抖,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开口:“听说八大王见人就杀,我们是逃难的。这大的一个是我兄嫂的,小的一个是我自己的。兄嫂去年害病都去世了,侄儿没人照看,我带过来养。如今兵荒马乱,侄儿没爹没娘,我不把他带好,咋对得起他父母!”张献忠叹息一声,心想,这个妇人是个难得的好人,自己的儿子不要紧,反倒是侄儿要紧,真贤惠啊!想给她一点好处,突然看到路边有一片艾叶草,于是说道:“我张献忠从来只杀坏人。大嫂,我看你是个好人,这样,你赶快回去,扯一把艾扎好挂在门口,今后对你有好处!”这妇女回到家中,将扯来的艾扎成小把挂在门框上,并挨家挨户地告诉邻居,她说:“八大王很和气,叫我扯把艾挂在门上,有好处。”于是人们纷纷学她在门上挂起艾。
不久,张献忠的兵从这里路过,见家家户户都挂有艾,秋毫无犯悄悄把队伍开走了。原来张献忠吩咐过,见门口有艾的人家不得打扰,所以这一方百姓都平平安安。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艾家坝。张献忠入川后全川的人逃的逃、死的死,而艾家坝的百姓却保住了姓名,“艾家坝”由此得名,那天恰逢农历端午节,于是端午节挂艾草以逢凶化吉的做法便世代相传,并且有了当地村民是真正四川人后裔的说法。
艾家坝于1940年设新盛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建镇。
经济发展
新盛镇围绕“一村一品”、“一组一业”,大力发展和培育生猪、蚕桑、制种、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打造300亩水产养殖精品园,带动沿河经济和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截至8月底,该镇出栏生猪4.5万头、小家禽95万只,畜牧产业实现人均增收50元、油菜制种业实现人均增收80元。
2007年该镇天星村通过一事一议,广泛动员农户,大胆依托地理条件、水源优势,在该村百里渠以南130余亩范围内集中开发水产养殖业,并通过土地置换、有偿租赁等方式将土地集中,然后发包给本村8名农户承包经营,由承包业主承担建设和发展任务。村两委则积极开展主渠道和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倾力打造百里渠沿岸绿化工程和配套工程,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打造精品水产、精品果园与市场连接的纽带,展现新盛文化蕴涵,努力构建罗江特色乡村游的新亮点。
该镇依托中心村建设,发展灾后特色农业产业带。新盛镇生猪生态家园示范片区已引进业主兴办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8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大棚20个;建成标准化养鸡场1个;打造标准化草鱼养殖示范基地1个,投放鱼苗85万尾;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招商方式,引进黑橄榄种植业主2户,苏桥、罗汉油橄榄产业示范带初具规模;建成标准化生产的养兔专业合作社(协会)1个;百善蚕桑生产基地和油菜制种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
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要求,以促进生产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13亿元。
1、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落实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妥善解决土地二轮承包中的遗留问题。积极化解农村债务。大力整顿农村经济环境,严厉打击各种“向农民伸手”的违规违纪行为。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优质粮油生产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型农业、科技型农业、效益型农业、观光型农业。深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利益连接机制,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进程,发展1.4万亩无公害优质稻,1000亩中药材,1000亩无公害优质水果基地,500亩蔬菜基地,1000亩食用菌、榨菜,新增袋装食用菌30万袋,新增桑园5000亩,力争水稻、小麦、油菜制种达到3000亩。引进温式集团公司,大力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产业,力争全镇年出栏肉鸡达100万只规模;以新星丝厂为龙头,带动全镇1500户农户发展养蚕4000张;以养猪协会为龙头,带动全镇农户发展养猪8万头;以养牛大户为示范,辐射带动全镇农户养肉牛5000头。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
4、牢固树立科技兴农战略。切实有效依托新盛农村发展服务部做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农机配套、田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技能和整体素质,紧密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大力引进、培育、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形成龙头。扶持壮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植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大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进入超市和大型市场。
创工业强镇
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力争企业投入达600万元以上。
1、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镇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实行全方位服务,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其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2007年力争新引进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个。
2、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坚持“围绕农业办工厂,办好工厂促农业”,重点扶持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和影响面广的新星丝厂、四通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好产业链延伸文章,通过扶持培育,使这些龙头企业成为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的龙头。抓好页岩利用与开发,努力提高建筑建材业的规模和档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电、用气、用地、运输等实际困难,协调处理厂地纠纷等问题,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生产能力。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导向,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促进企业产销两旺。
第三产业
努力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切实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00万元。
1、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业。以打造亦农亦游的地域综合体为目标,依托我镇区域优势,开发一批观光型、生态型、度假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着力做好现有11座水库的“观鱼、玩鱼、吃鱼”开发三篇文章;加强石柱村、土城村、幸福水库、农家乐的打造和宝镜寺、罗汉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通过罗桂路两旁和幸福水库的环境打造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旅游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使农业和旅游业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面向城乡居民,进一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着力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力争2007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万人。力争全镇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70%以上。
集镇建设
1、认真搞好集镇规划。严格规范罗桂路两侧的农民建房,做到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严禁乱盖乱建。
2、加强场镇道路、光亮、防洪、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管线网络等公用设施建设。建成场镇三格化粪池100口,改善场镇环境质量。
3、强化集镇日常管理。进一步理顺集镇管理体制,规范车辆停放、摆摊设点区域,严禁占道经营。加强对集镇卫生的监督检查,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4.充分倾听老百姓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政府办事的基本标准,根据镇财政能力,力争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
1)进一步关心弱势群体,争取实施农村“安身工程”,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2)实施2个村新村扶贫工程,启动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
3)完成卫生院、派出所、敬老院搬迁工程。
4)组织实施5个村土地整理项目。
5)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530元。
6)完善光纤电视、广播村通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00户。
7)继续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
8)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200口,场镇居民修建三格化粪池100口。
9)完成村、组道路硬化20公里。
10)整治末端渠系1.5万米,扶贫新村项目整治6000米,白善村团结水库大坝除险加固180米,整治坝脚放水渠210米,溢洪道40米,山坪塘防渗15口,堰塘防渗17口,治理山坪塘12口,新建提灌站8处,完成修复水毁工程8处。
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着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着力挖掘发展艾家坝、罗汉场、宝镜壁画等传统和农村特色文化。抓好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示范推广,提高科技对镇域经济的贡献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90%以上,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组织建设
狠抓政府自身建设
以建设“创新、规范、务实、高效、廉洁”型政府为目标,加强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坚持加强学习,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坚持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奋发有为,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坚持心系群众,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坚持公正廉明,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抓第一要务的能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努力实现镇党委、政府本年度为民办“十件”实事承诺。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深化镇党委、村党支部创“五好”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中心学习组制度。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和党员电教工作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六进”活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城市荣誉
历史沿革
经济发展
农村建设
创工业强镇
第三产业
集镇建设
社会事业发展
组织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