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
湖南省株洲市辖区
口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古称漉浦,别称“渌湘”,因渌水汇注湘江水口而得名。地处湘江中游,东邻醴陵市攸县,南接衡阳市衡东县,西靠湘潭县,北与芦淞区天元区相邻。总面积1053.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年末,人口数260,534人。2019年GDP总量为143.8亿元。 渌口区地形东西窄,南北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特征使得渌口区具有网叶状叶脉式水系格局,水资源丰富。渌口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湘渌两江环绕城区和湘江流经区境62公里、渌江流经区境13公里的独特景观。 渌口区历史悠久,自古为湘东门户,中原通往广东沿海的咽喉,被誉为“湘东明珠”。地处长株潭城市群南缘,是“一核一圈一廊”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75平方千米被纳入核心区。2009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渌口区 “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渌口区(株洲县)位于湘江中游偏东,“渌江东来,湘江北去”,故雅称渌湘。其城关镇为渌口镇镇,因渌江自东向西流入湘江交汇于此,故名渌口。 
历史
五代十国,为楚潭州长沙府湘潭县地。
北宋,为潭州湘潭县地。
元朝,天临路湘潭州地。
明朝,为长沙府湘潭县地。
清代,一度设株洲厅。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湘潭县地。
1949年,为长沙专区湘潭县地。
1951年,以湘潭县株洲镇等地析置株洲市(县级),属长沙专区。
1952年,株洲市属湘潭地区
1956年,株洲市升为省辖市。
1959年,湘潭市醴陵市2县部分区域划入株洲市郊区。
1965年4月,析株洲市郊区地置株洲县,县沿袭市名,驻渌口镇,属株洲市。
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市区(天元区)。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
渌口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0″—113°21′27″;北纬27°12′30″—28°01′27″,面积1053.6平方千米。 
地势
渌口区是平原、岗地为主,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7.7%、30%、16.4%和16.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湘江自西南入境,由南向北流经全境,渌江由东向西,在渌口与湘江交汇,河溪纵横,遍布全区,构成全区网叶状叶脉式水系格局。 
气候
渌口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域内气候宜人,光热充足,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区内南北纬度差不大,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大致与日照时数的分布相似。太阳总辐射量107.3千卡/平方米时,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53.7千卡/平方米·时,热量比较丰富,年内分配不均,6~9月总辐射有50.9千卡/平方米·时,占全年总辐射量47%,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为15.2千卡/平方米·时,1月份最少,为5.3千卡/平方米·时。
水文
渌口区境内湘江水系通航支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里程660千米。湘江流域年降雨量都在13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时期均被淹没;湘江水位的特征为,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 
湘渌两江环绕渌口城区,湘江流经区境62千米,渌江流经区境13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渌口区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湘渌两江年客水流量553亿立方米,人均11.7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利用15.46万千瓦。 
矿藏资源
渌口区已发现煤、、铁、铅、锌、钨、岩金、沙金耐火粘土硅石重晶石石膏、水泥灰岩、水泥配料砂岩石英砂、白陶土、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灰岩、花岗石闪长岩页岩、砂石及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共23种矿产(含亚种),矿产地67处。其中大型和中型矿床各3处,其余皆为小型矿床、矿点和矿化点。
渌口区金属矿产贫乏,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其中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砂岩为大型矿床,水泥用大理石为中至大型矿床,是株洲县的优势矿产,具较有利的开发利用前景。
渌口区矿产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点多面广。铅、锌、金等金属矿产虽然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边缘地段,但也因规模小而较难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主要地类数据:
(一)耕地31.19万亩(20793.73公顷)。其中,水田29.26万亩(19510.12公顷),占比93.83%;旱地1.93万亩(1283.61公顷),占比6.17%。
另外还有0.66万亩(442.84公顷)位于城镇村庄范围内尚未建设的土地中,现状为耕地,其中水田0.40万亩(269.28公顷),旱地0.26万亩(173.56公顷)。
(二)园地16.57万亩(11045.53公顷)。其中,果园0.84万亩(562.63公顷),占比5.09%;茶园0.14万亩(93.35公顷),占比0.85%;其他园地15.59万亩(10389.55公顷),占比94.06%。总体来看,园地主要分布在渌口镇南洲镇龙船镇淦田镇古岳峰镇等地区,占全区园地的88.65%。
(三)林地74.58万亩(49720.16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6.08万亩(30720.05公顷),占比61.79%;竹林地20.48万亩(13655.74公顷),占比27.46%;灌木林地4.33万亩(2886.48公顷),占比5.81%;其他林地3.69万亩(2457.89公顷),占比4.94%。第二次土地调查时为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中,因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原因,在“三调”时实地为林地的共计4.40万亩(2933.01公顷),根据有关要求,我区将对这类土地单独进行管理。总体来看,林地主要分布在龙门镇、龙潭镇、朱亭镇和淦田镇等地区,占全区林地的77.94%。
(四)草地0.32万亩(211.13公顷)。其中全部为其他草地0.32万亩(211.13公顷)占总比100%。总体来看,草地主要分布在渌口镇南洲镇龙门镇、龙潭镇和龙船镇等地区,占全区草地的78.78%。
(五)湿地0.25万亩(165.76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我区涉及1个二级地类。其中全部为内陆滩涂0.25万亩(165.76公顷)占总比100%。总体来看,湿地主要分布在渌口镇和南洲镇等地区,占全区湿地的70.55%。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03万亩(10022.83公顷)。其中,城市用地1.39万亩(928.19公顷),占比9.26%;建制镇用地0.54万亩(357.36公顷),占比3.57%;村庄用地12.67万亩(8448.07公顷),占比84.29%;采矿用地0.27万亩(179.47公顷),占比1.7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16万亩(109.74公顷),占比1.09%。总体来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渌口镇、南洲镇和龙船镇等地区,占全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63.16%。
(七)交通运输用地4.06万亩(2705.21公顷)。其中,铁路用地0.24万亩(162.18公顷),占比6.00%;公路用地1.35万亩(903.05公顷),占比33.38%;农村道路2.45万亩(1635.37公顷),占比60.45%;港口码头用地66.15亩(4.41公顷),占比0.16%;管道运输用地3.00亩(0.20公顷)占比0.01%。总体来看,交通运输用地中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是农村道路和公路用地,占全区交通运输用地的93.8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94万亩(9295.73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83万亩(3886.89公顷),占比41.81%;水库水面1.00万亩(668.50公顷),占比7.19%;坑塘水面6.09万亩(4057.70公顷),占比43.65%;沟渠0.77万亩(513.17公顷),占比5.52%;水工建筑用地0.25万亩(169.47公顷),占比1.83%。总体来看,渌口镇南洲镇龙船镇淦田镇等地区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6.90%。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朱亭镇与黄龙乡合设立黄龙镇。
1998年,古岳峰镇撤乡建镇;鸿仙乡与漂沙井乡合并设立仙井乡。
2002年,黄龙镇更名为朱亭镇。
2005年6月6日,株洲市政府转发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12号文件批复:一、同意长冲乡与太湖乡合并设立新的太湖乡。以原长冲乡与太湖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太湖乡的行政区域,新的太湖乡辖22个建制村,总面积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乡政府驻桐子坡(原太湖乡政府驻地)。二、同意八斗乡与淦田镇合并设立新的淦田镇。以原八斗乡和淦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淦田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淦田镇辖2个居委会、25个建制村,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镇政府驻淦田(原淦田镇政府驻地)。三、同意大京乡与白关镇合并设立新的白关镇。以原大京乡和白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白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白关镇辖1个居委会、17个建制村,总面积7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镇政府驻白关铺(原白关镇政府驻地)。四、同意将朱亭镇政府驻地由福祖桥迁移至场坪。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1个乡。
2010年,将株洲县的白关镇和姚家坝乡划归株洲市芦凇区管辖。调整后,辖6个镇、10个乡。
2011年,将株洲县的雷打石镇和三门镇划归天元区管辖。调整后,辖4个镇、10个乡,县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11月26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渌口镇与仙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渌口镇。南阳桥乡与洲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南洲镇。淦田镇与平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淦田镇。砖桥乡与龙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潭镇。朱亭镇与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朱亭镇。王十万乡与堂市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船镇。撤销太湖乡建制,设立龙门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5年,渌口区辖8个镇(渌口镇淦田镇朱亭镇古岳峰镇、龙潭镇、龙门镇南洲镇龙船镇)。
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渌口区户籍总人口35.2万人,常住人口29.72万人,城镇化率44.01%。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4110人,出生率为11.7‰,死亡人口1454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7.6‰。 
2019年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5.1万人,常住人口30.86万人,城镇化率51.2%。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3327人,出生率为9.5‰;死亡人口2560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2.2‰。
2021年6月18日,株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渌口区人口为260534人。
民族
渌口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16%。 
政治
区委书记:李晓彤
区长:赖晓智
经济
综述
2016年,渌口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亿元,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40.3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2956元。
2016年,渌口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8:53.7:29.5调整为16.8:51.5:31.7。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50.6%、41.8%,拉动GDP增长0.6%、4.1%、3.5%。
2016年,渌口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4亿元,比2015年增长1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6亿元,比2015年增长93.0%;第二产业投资34亿元,比2015年增长3.8%;第三产业投资57.7亿元,比2015年增长9.0%。剔除跨区项目和房地产: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39.5亿元,增长34.8%;非国有投资48.9亿元,增长4.3%。按投资方向分,其中产业投资20.4亿元,下降3.6%;基础设施投资40.3亿元,增长25.8%。全年施工项目23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3个。
2016年,渌口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6元,比2015年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9元,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1546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2元,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10355元,增长8.0%。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018元,比2015年增长11.5%,其中,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168元,占消费总支出比重为16.7%。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4平方米,增长17.0%。 
2019年,渌口区GDP总数达143.8亿元,实现GDP增长8.6%;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4%,地方税收增长7.2%,地方税比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在株洲市前列。
第一产业
2016年,渌口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0.6亿元,比2015年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54.1万亩,增长2.7%,粮食总产量25.2万吨,增长7.4%。稻谷种植面积51.8万亩,增长2.6%,稻谷产量24.5万吨,增长7.5%;玉米产量2776吨,增长8.7%;蔬菜产量25.2万吨,增长4.8%;水产品产量11673吨,增长2.2%;禽蛋产量6569吨,增长2.6%;全年出栏肉猪58.8万头,增长8.1%。
2016年,渌口区成功创建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1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高产油茶示范片,新增7家省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水库除险加固、防洪保护圈等7大水利项目,投资建设“小农水”基础设施1500余处。完成农网改造项目42个284公里。打造8个“美丽乡村”,完成10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渌口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6.9亿元,比2018年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48.96万亩,同比增长1.38%;早稻面积19.44万亩,同比下降10%;蔬菜面积16.87万亩,同比增长1.71%;粮食总产量22.48万吨,同比增长4.19%,早稻产量8.67万吨,同比下降8.56%;蔬菜产量36.2万吨,同比下降2.62%;瓜果类面积2.17万亩,同比增加22.2%,产量4.49万吨,同比增加47%;生猪出栏48.79万头,同比下降14.01%,家禽出笼210.96万羽,同比增长31.78%;水产品产量12462.6吨,同比增加3.54%;禽蛋产量5849吨,同比增长8.33%。
渌口区2019年成功创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0家。打造王十万黄辣椒等省市农产品名牌,朱亭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万亩名树种中苗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渌口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建立基地28万亩,带动农户11万户。农村电商发展迅速,第一家天猫优品服务站顺利建成。 
第二产业
2016年,渌口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8.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集体企业增长3.6%,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12.2%。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11.9%,医药制造业下降18.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2.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8.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3亿元,增长9.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9亿元,增长1.4%;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5.3亿元,增长12.3%。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4亿元,增长7.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0.9亿元,比2015年增长23.2%,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下降29.3%。完成房屋施工面积561.9万平方米,增长16.5%;房屋竣工面积374.6万平方米,增长19.0%。
2016年,渌口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5亿元,下降20.4%。其中:住宅投资10.2亿元,增长1.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6亿元,增长67.6%。全区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下降3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7.1%。商品房销售下降了降50.4%。 
2019年,渌口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1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17.9%,股份制企业增长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9.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73.3%,制造业增长2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6%。
2019年渌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33%,医药制造业下降5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4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5.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7%。主要工业产品保持不同增长。
渌口区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2018年增长13.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9.1%;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6%。
渌口区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8.5%;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比2018年增长19.2%。完成房屋施工面积742.2万平方米,比2018年增长13.8%;房屋竣工面积547.5万平方米,比2018年增长21.9%。 
第三产业
2016年,渌口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4亿元,比2015年增长12.4%。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1.3亿元,增长10.6%;零售业35亿元,增长12.6%;住宿业0.3亿元,增长7.2%;餐饮业4.8亿元,增长11.1%。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4.4%,饮料类零售额比2015年增长32.5%,烟酒类零售额比2015年增长3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9%,化妆品类增长2.6%,日用品类增长5.8%,中西药品类增长41.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6.5%,汽车类增长17.6%。
2016年,渌口区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699万美元,比2015年下降7.4%。全区引进内资项目91个,合同引进县外资金152.6亿元,实际到位县外资金36.9亿元,比2015年增长9.2%。实际利用外资4582.3万美元,比2015年增长11.8%。
2016年,渌口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3.5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1.7%;实现旅游总收入5.02亿元,比2015年增长56.9%。
2016年,渌口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3.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400万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万户。
2016年,渌口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1亿元,比2015年增长10.5%。地方收入9.7亿元,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8.3亿元,增长11.4%;上划中央收入2.6亿元,增长2.9%;上划省级收入0.81亿元,下降5.8%。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6亿元,增长8.1%。其中教育支出3.4亿元,增长11.3%;医疗卫生支出2.5亿元,增长11.3%。
2016年,渌口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8.8亿元,增长23.8%;居民储蓄存款102.4亿元,增长17.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2.5亿元,增长17.3%。 
2019年,渌口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4.6亿元,比2018年增长6.2%。其中:住宅投资12.9亿元,增长24.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9.1万平方米,下降2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9.9万平方米,下降24.7%。商品房销售额20.2亿元,下降40.2%。其中,住宅销售额15.7亿元,下降11.7%。
渌口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2018年增长10.5%。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业增长9.2%;零售业增长10.7%;住宿业增长7.1%;餐饮业增长9.3%。按地区统计,城镇消费增长11.7%;农村消费增长8.5%。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5.1%,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4.7%,烟酒类零售额增长5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0.9%,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7.6%,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7.7%,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13.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46.5%。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2357个,其中,新设立企业6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个体户1672户。2019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461万美元,比2018年增长33.6%。渌口区引进内资项目116个,合同引进区外资金171.5亿元,实际到位区外资金50.6亿元,比2018年增长9.2%。实际利用外资6630万美元,比2018年增长9.5%。
渌口区2019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327.6万元,比2018年增长15.8%。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3889.67万元、寄递板块实现收入802.35万元、邮务板块实现收入635.62万元。 
文化
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山文化遗址湘江之滨,唐朝大诗人杜甫刘长卿曾留下不朽诗篇。凤凰山下,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夜宿朱亭结亭讲学。伏波岭上,毛泽东曾留下考察农民运动的足迹。走出了杨得志、杨梅生等7位共和国将军,培育了曹伯纯等30多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孕育了李立、王丽达等著名艺术家。 
交通
渌口区有京广铁路、武广高铁、G4、S211、S313通过。黄金水道湘江纵贯南北,两千吨级航道株洲水上服务区设在境内,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渌口距株洲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距省会长沙市42千米。 
2016年,渌口区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00千米、农村公路升级改造65千米、安保工程125千米、危桥改造35座、农村客运招呼站30个。新开通2条城市公交线路。 
渌口区2019年完成农村畅通工程、公路提质改造100千米,标准化渡口码头改造2处、客运招呼站7个及新建公交站亭18个,危桥改造3座。正式实施渌口至市区火车站7路车公交化运营。2019年公路货运量1355万吨,比2018年增长11.5%。公路货运周转量30066万吨千米,增长9.6%。7路公交与市区实现同城同价。“东西联通,南北畅通”大交通路网加快构建。东城大道、渌水二桥全面通车,渌枫大道稳步推进,娄高速、渌口港区、长株攸公路湘江大道二期、湘江东岸综合治理沿江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社会
科技
截至2016年,渌口区实现技术产业总产值58.9亿元,增长30.7%;实现技术产业增加值17.4亿同比增长增长31.0%。承担重大开发(及转化)项目11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64件,增长15.0%,其中发明专利16件。授权专利58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全区有农业科技示范户1278户,科技下乡2.5万人次。 
截至2019年,渌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完成专利申请212件,同比增长35.9%。2019年列入省五个100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个,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个。新引进科技创新人才3人。
教育
截至2016年,渌口区共有基础教育校(园)113个,其中幼儿园67所,小学45所,初中学校19所,高中4所。全区基础教育共有在校学生32669人。其中:学前教育8636人,小学教育13589人,初中教育5515人,高中教育4910人。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528人,录取率37.69%。全区在编在职教师2312人。全年共发放助学金777.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033人。新建7间录播教室,实施37所学校“全面改簿”工程,建设10所学校教师周转房。 
截至2019年,渌口区共有学校(园)136个。其中,幼儿园67所,教学点22个,小学23所,初中4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5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渌口区共有在校学生34002人,其中:学前教育6726人,小学教育13593人,初中教育6325人,高中教育6475人,职业中专教育883人。2019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500人,录取率44.33%。渌口区在编在职教师2287人。2019年共发放助学金841.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2万人次。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位3842个。完成育红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540个。
历史文化
截至2016年,渌口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7327户。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县文化广场、“两管一所”进行升级改造,两管一所全年免费开放共接待8.5万人次。举办为期6个月欢乐潇湘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0场,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3000场,完成6120台电视“户户通”录入和安装,聘请专业艺术老师对全县业余文艺骨干进行三期免费培训。 
截至2019年年末,渌口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95300户。成功举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株洲市渌口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欢乐潇湘·幸福渌口”专场文艺演出。两馆一所免费开放,其中杨得志故居接待10万人次。2019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0场,完成农村数字电影放映3000场。“磨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体育
截至2016年,渌口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531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12个,室外体育设施519个。总场地面积56.1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1.9平方米。协办了省第九届老年人运动会钓鱼比赛。参加株洲市“三好杯”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共获7块金牌、5块银牌、6块铜牌。 
截至2019年,渌口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577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45个,室外体育设施532个。总场地面积57.8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1.96平方米。成功举办2019年湖南株洲“珠江农商”杯首届全国友好城市滑翔伞邀请赛、渌口区职工乒乓球赛和“壮丽七十年,与文明同行”毅行群众性体育活动。2019年渌口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7.3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长15.1%。
卫生
截至2016年,渌口区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单位18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计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2个,有村卫生室233个。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112人,其中,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216人,初级职称685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开放床位140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2医院。一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全面投入使用。 
截至2019年,渌口区有医疗卫生计生单位198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单位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区级公立医院3个(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8个,民营医院2个、村级卫生室148个,诊所医务室31个。渌口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322人。其中,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293人,初级职称820人。渌口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4.25人,开放床位1411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57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5400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322人,确保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健康管理率100%。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8人,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人。打造由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以淦田、朱亭、龙船3家中心卫生院为中心的农村30分钟医疗急救圈。朱亭镇养老康复院纳入了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单位。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渌口区新增城镇就业207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15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完成预脱贫692户,2021人。建设创业保障平台2个,发放创业贷款606万元。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453.7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至320元和112元每月,农村五保人均补助提高至300元每月。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所,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86张。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4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615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69950人,参保率为95.7%。 
渌口区2019年发放创业贷款1173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61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25人,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实现脱贫186户,487人。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医疗保险持续提标。2019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202.1万元,发放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1950.4万元,城乡低保人均救助水平分别由2018年351元和184元每月提高至442元和251元每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2018年280元提高到360元。农村五保生活费由2018年380元每月/人提高至468元每月/人。养老服务总人数达6.8万人,60岁以上老人享服务率达服务达到100%,全区已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年末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1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4.36万人,参保率95.33%;职工医保参保单位403家,参保人数2.6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403家,参保人数1.58万人。共征缴医保基金约2.5亿元,城乡居民医保共有8.7万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2.1亿元,职工医保共有1.53万人获得各类医疗补偿4032万元。
旅游
地方特产
• 米线鱼
米线鱼的原料包括鲈鱼、米线、金针菇、木耳、青笋,调料可用豆瓣酱、蛋清等。米线鱼属于半主食,其中有米线,等于菜也有了饭也有了。而根据株洲市人的口味,米线鱼还可以放入辣椒、花椒等进行调味。 
艾草糕,其实同艾叶粑粑类似。产出新米或家人团聚时,全家人一起制作,制作热闹,吃也热闹,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因该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 
风景名胜
伏波岭,濒临渌江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有深潭。公元413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屯兵此地,建功立业,留下“男儿应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名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伏波岭由此得名。唐时建有伏波庙,1944年被日寇焚毁,1968年重建,为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旧址。
• 十九人堆
十九人堆,顾名思义就是埋葬了十九个人的大坟堆。“十九人堆”源自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醴陵北二区(仙井、渌口地区)工农自卫军攻打渌口团防局的一次失利而留下的一座集体掩埋革命烈士的墓葬。十九人堆封土堆长25米,宽1米,高0.7米,墓前立有高1米,宽0.4米的麻石墓碑,其碑上阴刻"十九人坟墓民国十七年杨家园众姓立"等字。 
杨得志故居,座落在渌口区南洲镇三望冲村坳上组,距株洲市县城约4千米。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这里是他萌生革命理想的地方。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坐西北朝东南,252平方米,平面呈“7”字形,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土筑墙,穿斗式结构,原面阔三间,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厢房,堂屋后面是四间低矮的杂屋。东正房是解放后杨得志将军两次回乡的卧室,基本保持原样。床铺、书桌、凳子、立柜和洗脸架等都保留在屋内。 
• 大京风景区
大京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渌口区白关乡境内,距株洲市市区15公里,以大京水库为中心,湖区面积3600亩,总面积29.7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 朱亭古镇
朱亭古镇,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奠定了千年镇的历史地位。
古镇朱亭,历史遗存丰富。拴马樟、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 凤凰山国有林场
凤凰山国有林场,位于渌口区东南方,与衡东县攸县交界,主峰凤凰山海拔680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凤凰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凤凰寺、望日峰、玉泉井等景点。这里层峦叠嶂,泉水清澈,自然景致极其丰富,在春、秋、初冬季节,还可观云海。
凤凰山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为21348亩,现有杉木林2500余亩、竹林18848亩,森林蓄积量4.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4%,是渌口区的重点林区。 
• 空灵岸
空灵岸,位于渌口区雷打石镇境内湘江西岸,俗称“观音岩”,1999年被列为我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空灵寺傍岸而立,始建于南梁武天监七年(508年),已有1500年历史,素以“潇湘八景”之一著称,与南岳庙、岳阳楼并称“潇湘三圣地”。 
合作交流
2021年7月2日,渌口区与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加快电网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确保电力供应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达成一致意见。
代表人物
渌口区先后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杨得志上将等一批共和国将军。共和国建设时期,走出了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曹伯纯等30多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育了李立、王丽达等一批艺术家。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株洲县仙井人。1928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委员、三十一军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三五九旅政治委员、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四十七军副军长兼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兼任湘西军区陵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杨梅生(1905—1978),株洲县淦田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团副队长、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特务大队大队长、湘赣军区独立第九师第四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八路军总部警备科任科长、新四军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冀晋纵队副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合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立,1925年出生于湘潭市城内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原属湘潭县)。先后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顾问、湖南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1996年4月,李立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张宗政(1930—2018),株洲县渌口人。1949年8月到长沙市投奔革命,9月入解放军十二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历任航空兵二十二师大队政治干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航空兵十七师干事、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航空兵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航空兵六师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获得荣誉
渌口区先后获评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最具投资价值县”“平安县市区”称号等多项荣誉。
2020年9月,湖南省2020年产油大县项目评审工作顺利完成。渌口区入围茶油大县名单,湖南省财政将按排名分档次予以资金支持。
2021年1月18日,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历史
地理环境
位置
地势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矿藏资源
土地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文化
交通
社会
科技
教育
历史文化
体育
卫生
社会保障
旅游
地方特产
风景名胜
合作交流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