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1740年-1818年),字雅伦,号蔗林,
浙江省杭州府
富阳区(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
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
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举,隔年会试,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
爱新觉罗·弘历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作金殿传胪,形降实升。
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董诰六十岁,以从
庶吉士、
编修、
工部侍郎、军机大臣、
东阁大学士等,为
文华殿大学士(即宰相),钦赐“紫禁城骑马”。直军机先后四十年。董诰精书法,善绘画,更通晓军事。他五次归还故里,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从不倨傲,深为邻里称道。董诰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终年七十九岁。
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所写哀诗中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田庄”之句,并亲自拨款建立“董公祠”。
人物简介
董诰工诗古文词,书法宗“二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多得其授画法。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顺天乡试
举人,次年
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
爱新觉罗·弘历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
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修。散馆后,改任
编修。
董诰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
四库全书》副总裁,奉命辑《
满洲源流考》,充武英殿总裁,以至
文华殿大学士。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旋任
户部尚书,两次图形紫光阁。其时,
和珅用事,排除异已。董诰支拄其间,遇事多所救正。及
爱新觉罗·颙琰这即位后,又襄赞之,卒能歼除巨憝,朝纲不坠。
董诰位极人臣,出入禁中40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平生所学,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亦擅绘事,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收于《
石渠宝笈》第三编。作有《西湖十景图》。清嘉庆时,给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潘氏友于堂(新厅)题写对联一副,内容为“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件事还是读书”。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三年(1818),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
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御制哀诗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赐谥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属新桐乡),有御制碑文,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
《
清史稿》: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国运系焉。
王杰、董诰、
朱珪皆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拔擢信任之臣,
和珅一再间沮,卒不屈挠。一旦共、伏法,众正盈朝,其忠诚,启沃新主,殄寇息民,苞桑永固。天留数人,弼成仁宗初政之盛,可谓大臣矣。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三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董诰,字蔗林,
富阳区人,尚书邦达子。
乾隆二十八年
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选
庶吉士,即预修国史、三通、皇朝礼器图。散馆,授
编修。三十二年,命入
懋勤殿写金字经为皇太后祝嘏。次年,大考翰詹,因写经未与试,特加一级。寻擢
中允,丁父忧。三十六年,服阕,入直南书房。初,邦达善画,受高宗知。诰承家学,继为侍从,书画亦被宸赏,尤以奉职恪勤为上所眷注。累迁内阁学士。四十年,擢
工部侍郎,调户部,历署吏、刑两部侍郎,兼管乐部。充四库馆副总裁,接办全书荟要,命辑满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为军机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
户部尚书。台湾、廓尔喀先后底定,并列功臣,图形紫光阁。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授受礼成,诏
朱珪来京,将以阁务,仁宗贺以诗。属稿未竟,
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高宗色动,顾诰曰:“汝在军机、刑部久,是于律意云何?”诰叩头曰:“圣主无过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为朕辅导之。”乃以他事罢之召。时
大学士悬缺久,难其人。高宗谓
刘墉、
纪昀、
彭元瑞三人皆资深,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读书多而不明理,惟诰在直勤勉,超拜
东阁大学士,明诏宣示,俾三人加愧励焉。命总理
礼部,仍兼管户部事。二年,丁生母忧,特赐陀罗经被,遣御前侍卫、额驸
丰绅殷德奠。
诰既以丧归,川、楚兵事方亟,高宗欲召之,每见大臣,数问;“董诰何时来?”逾年,葬母毕,诣京师,
和珅遏不上闻。会驾出,诰于道旁谢恩,高宗见之,喜甚,命暂署
刑部尚书,素服视事,不预典礼,专办秋及军营纪略,且曰:“诰守制已逾小祥,不得已用人之苦心,众当共谅。”寻以
王三槐就擒,与军机大臣同被议叙。四年春,高宗崩,和珅伏诛,命诰复直军机,晋
太子太保。既,服阕,授
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如故。高宗山陵礼成,命题神主,晋太子太傅。七年,三省教匪平,予骑都尉世职。十二年,高宗实录告成,诏以诰在馆八年,始终其事,特加优奖,赐其父邦达入祀
贤良祠。十四年,万寿庆典,晋太子太师。充上书房总师傅。十七年,晋太保。
十八年,扈从秋狝。
林清逆党突入禁城,时回銮,中途闻变,有议俟调大兵成列而后进者,诰曰:“是滋乱也,献俘者行至矣!”即日扈驾进次,人心乃定。穷治邪教,诰谓:“烧香祈福,愚民无知,率所常有。惟从逆者不可贷。”凡论上,皆以是定谳。林清既诛,
滑县逆匪寻平,论功,迭被优叙,赐子淳为郎中。二十年,因病请致政,温诏慰留,改管兵部。未几,复命管刑部。二十三年,再疏乞休,许致仕食全俸。是年十月,卒,赠太傅。上亲奠,入祀贤良祠,赐金治丧,御制诗挽之,嘉其父子历事三朝,未尝增置一亩之田、一之屋,命刻诗于墓,以彰忠。谥文恭。
诰直军机先后四十年,熟于朝章故事,有以者,无不悉。凡所献纳皆面陈,未尝用奏牍。当
和珅用事,与
王杰支柱其间,独居深念,行处几失常度,卒赞仁宗歼除大憝。及林清之变,独持镇定,尤为时称云。
人物墓葬
董诰墓位于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桐蛇浦村凌家山坡地上,
坐北朝南,遥对
富春江。墓前有神道、台阶、祭桌,只有两只憨厚的石虎守候在墓前,石马仅存一头,御制诗碑,神道碑已无存。墓碑文为:
晋赠太傅,显考董文恭公 暨
皇清晋赠淑人,显生妣宋太淑人合葬墓
男:淳
孙:
侄:元 骥 奉祀
原有嘉庆帝祭奠所制哀诗:
世笃忠贞清节坚,先皇恩眷倍寅虔。骑箕仙苑九秋,染翰枢廷四十年。
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亲临邸第椒浆奠,哀挽荩臣考泽宣。
传谕刻于墓次,昭示后人。
曹振镛撰墓志铭,今皆无存。
逸闻趣事
《
楹联丛话》卷十有这样一则记载:富阳董诰身为太平宰相三十年,两次被画像于紫光阁中,勋名之盛,一时罕有伦比,而身后情况,乃似寒门。
侍讲学士潘芸阁,名锡恩写有一副挽联云:“珠玉自天题,计两番紫阁图形,早有丹青传相业;楼台无地起,综载黄扉化,惟将清白表臣心。”
这则挽联确确实实是对董诰生平业绩的真实概括。在紫光阁中两次图形画像,可以说是“圣德伟望”,青史留名了;但三十余年历事朝廷,身前死后,而家境仍似寒门,惟有两袖清风,这与当今的一些贪官比起来,又何止是天上地下了。难怪
爱新觉罗·颙琰要去亲自祭奠,并作挽诗悼念。
“嘉其父子历事三朝,未尝增置一亩之田、一椽之屋,命刻诗于墓,以彰忠荩。”(见《清史稿·董诰传》)嘉庆帝的挽诗正是对
董邦达、董诰父子的最好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