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英国作家
夏绿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是她一生所写的五部小说中的第一部。该作根据作者的自身经历写成。
小说讲述19世纪英国乡村,一位博学正直的青年教师威廉·克里姆斯沃思的曲折人生路。该作写人写景总是互相结合,互相衬托,清景交融,相映成趣。
内容简介
失去双亲的
英格兰共和国贵族子第威廉·克里姆斯沃思不堪忍受暴富而冷酷的兄长及其它亲戚的欺辱,只身来到
布鲁塞尔,在当地的一所学校当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他结识了同样是无依无靠的孤女弗朗西丝·亨利,相同的气质秉赋、志趣爱好使得他们师生相恋,尽管女校长从中百般阻挠,但始终没有拆散这对恋人,经过一番曲曲折折,两人终于结成美满的婚姻。婚后,弗朗西丝在威廉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布鲁塞尔第一流的学校,经过十年的奋斗,夫妻俩功成名就,双双带着儿子回到自己的故乡—
英格兰共和国,安度余生。
创作背景
个人背景
《教师》作于1846年,此时夏洛蒂的写作日渐走向成熟,她把自己的经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揉进了这部作品。夏洛蒂是家庭的长女,家庭的贫困使她不得不过早地为家庭生计操劳。在1835年,19岁的她就离家来到露海德学校任教,离开自己熟悉的、温暖的家对夏洛蒂来说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然而,为了不靠年老的父亲养活,为了支付家庭的开支,以后她又两次离家,从事在当时相当于奴仆的家庭教师工作,而不是像其他的女子在家坐等出嫁。为了筹办一所学枕她远涉重洋,不畏艰辛去
布鲁塞尔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中的主要情节就来源于作者的这些经历。
《教师》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亨利仿佛是作者的化身。弗朗西丝的父亲是一位穷牧师,夏洛蒂的父亲也是;弗朗西丝在父母双亡后由
姑母抚养,夏洛蒂在母亲去世后曾跟姑妈一起生活过;弗朗西丝做过女子寄宿学校的教师,夏洛蒂也做过
慈善学校的教师;弗朗西丝爱上了她的
英国老师威廉·克里姆斯沃斯,夏洛蒂也曾于26岁爱上了她的
法国老师埃热,因为埃热已在婚姻状态中,夏洛蒂忍痛斩断情丝,毅然离去。
出版过程
《教师》写于1846年,同年,
勃朗特三姐妹合编的诗集自费在伦敦出版,但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诗集只售出了两本。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三姐妹退缩,她们不相信文学只是男人的事。夏洛蒂说:“女人与男人有着同样的感情,她们像自己的兄弟一样,也需要运用她们的才华,需要有一个发挥自己才智的场所。”从此,她们开始了更加勤奋的文学创作。就在这一年的夏季,
安妮·勃朗特和艾米莉将上一年完成的小说《
艾格妮丝·格雷》和《
呼啸山庄》,连同夏洛蒂刚写成的《教师》一并寄给了出版商,然而,出版商只接受了前两部,夏洛蒂的《教师》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读者不会喜欢这样的作品”。就这样,这部小说被打入了
冷宫,夏洛蒂生前终未能看到她的处女作问世。直到她去世两年之后,1857年,经她的丈夫尼古拉斯四处奔走,《教师》才得以出版,尼古拉斯为该书写了序言。
人物介绍
威廉·克里姆斯沃思
威廉相貌平平,信守道德规范,而且,他也同样父母双亡,没有任何财产可以继承。所以,在这个男权社会中,他同女性一样软弱无力,孤独无依。从这种意义上讲,克利姆斯沃思是一个女性化的男性叙述者,尤为重要的是,在“女性”的孤独无力中,他产生了被束缚、埋葬以及囚禁的感觉,紧接着便是想要逃离的反叛决心。
尽管他缺少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他却具有在父权社会中象征着权力的一切外部标志。伊顿公学的教育背景,使他获得了高人一等的绅士地位,克利姆斯沃思是一个孤儿,没有家庭的束缚,他可以自由地探寻自己的生活轨道,然而,尽管他父母双亡,但家庭血统却没有丝毫问题父亲曾经商,可是和他最亲近的母亲是地道的贵族出身,而且还留给他两个贵族亲戚。这一切是他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在
布鲁塞尔,他所受的教育及贵族出身使他始终处于优势。
夏绿蒂·勃朗特赋予克利姆斯沃思许多女性特征,可从其本质来说,他毕竟还是男性,拥有男性的特权,占据男性的优势地位。
弗朗西丝·亨利
弗朗西丝·亨利自幼失去双亲,暂居贫困的
姑母家中,她地位卑下、没有显贵的亲戚可以依靠,唯有指望个人的奋斗。一贫如洗的她来到罗特小姐的学校任手工课教师,亨利小姐虽然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天资也不十分高,然而她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打算多学些东西,以便能担任更高级的教学工作。而不像那些富家小姐整日搔首弄姿、想方设法勾引男教师,夏洛蒂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在弗朗西丝身上表现的极为突出。弗朗西丝在自己快支付不了生活费时,也不愿意求人延聘自己的教职,宁愿重操修补花边的累活儿,自己赚取菲薄的酬金,养活患病的
姑母,勇敢面对命运带给她的一切痛苦。她虽然很穷,但她却把欠着的学费都付了,还多付了许多。后来时来运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作了同样春风得意的克里姆斯沃思所珍爱的妻子后,她依然坚持外出工作,不靠丈夫养活,在事业上、生活上都不依赖丈夫。这在当代的职业女性看来可能不足为奇,但在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
英国,在女子都一心向往以美貌、财富攀高亲,一辈子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荣华富贵的社会里,这种女性自我奋斗的主张是寥落星辰、寂如孤鸿的。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批判现实
小说《教师》努力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通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地描写贵族阶级的腐败没落和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生动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夏洛蒂的笔犹如一把犀利的匕首,将以男主人公的两位
舅父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体无完肤:“只要你一有田产、宅第,再有二个花园、一个爵位,你就会变得孤高傲慢,你就会竭力维护本阶级的权利,你就会训练你的佃户对贵族俯首帖耳,你就会步步反对日益壮大的人民的力量,维护你们那腐朽的制度,并准备让下等人血流成河。”
婚恋观念
夏洛蒂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了她独特的婚姻观念。在理想伴侣的选择上轻美貌而重人格,轻财富而重才智。夏洛蒂认为美貌和财富是命运施与的,人格和才智却可以通过人的后天努力获得,是一切人可望达到的。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一贫如洗,先是从事修补花边的累活儿,后又来到罗特小姐的学校任手工课教师,与美丽、富裕的女校长—“这枝漂亮的
丁香属”相比,亨利这枝“野花”地位低下,毫无吸引力,但她“刻苦用功,热爱知识,天资聪明,温顺听话,诚实忠厚,懂事知恩”,这些精神品质超过了女校长,也正是这些精神品质引起了克里姆斯沃斯的注意,赢得了他的好感,最后成为他所珍爱的妻子。
夏洛蒂在这部作品中还表达了她的男女伙伴式的平等的、和谐的夫妻关系。维多利亚时代的
英国,妇女地位十分低下,已婚妇女毫无财产权,外出工作的权利更谈不上,她们把婚姻看作唯一的必需之事,看作通向名望的唯一途径,因而凭着她们的外表的魅力,以吸引男人注意,赢得男人的殷勤,也就成了时髦姑娘的主要任务;结婚以后她们则成为“家庭的天使”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丈夫。而夏洛蒂认为当两个没有钱的人结婚时,就应该具有道德上的勇气和体力上的勤勉来弥补这种欠缺—她们要有蔑视仰人鼻息的精神,忍受贫困的耐心,以及为谋生而辛勤劳动的精力,如果具备这些品质,这一对以心相许而结合的人就有权期望取得成功,获得一份不算过奢的幸福。
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断绝经济来源,生活随之陷入了困境的情况下,始终保持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维持艰难的生活,弗朗西丝后来与克利姆斯沃思结婚后,她没有成为丈夫施舍的对象,而是与丈夫相互扶持、共同奋斗创办了一所自己的学校。夏洛蒂认为“任何一个做丈夫的都不应该成为妻子的施舍的对象,反过来,妻子对丈夫也一样”。
弗朗西丝·亨利是夏洛蒂笔下的一个自尊自强的人物形象,夏洛蒂通过这一人物明确地提出了女性命运的问题,妇女的真正解放,真正与男人平等,不仅在于经济上的独立,而且在于精神上的独立。作一个不依赖丈夫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自己为之献身的事业和志趣,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不仅对独身的或贫穷的妇女是必要的,对已婚的或优裕的妇女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妇女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在夏洛蒂看来真正的婚姻幸福,经久不衰的伉俪和谐,只有当妻子不仅是丈夫生活上的伴侣,同时也是事业上的伴侣时,才得以保持和增进。
艺术特色
克制性
小说《教师》没有令人激动富于想象的场而,也没有《
简爱》里的那么多的悬念和巧合,一切都尽量追求简朴,简单,清教徒式的生活和爱情,但这正是夏洛蒂想要表达的初衷。她在这个不大的舞台上展不了一幅成功的画面,刻意而严谨地控制着故事的语言及故事发展的情形。她选择了自我克制,辛勤劳作这样一个水久的,缺乏想象力的,平淡的故事背景来展开主人公的生活。
首先是语言使用的限制性和严肃性。语言能反映人的情感,尤其是叙事者的情感。夏洛蒂从女性的视觉,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技巧,让卞人公威廉作为叙事者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威廉所用的语言就是他自己的语言,反映了他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情感世界。小说通篇所使用的语言,无论是独自还是对话,无论是在威廉最落破的时候,还是他最成功,最幸福的时候几乎都没有使用任何诗情画意的语言,更没有过度放纵和夸张的语言。
第二是行为情感的限制性。为了进一步塑造完善自己理想中的男主人公,一个通过展现自我克制的品质达到经济的独立和情感的完善的人物,作者对威廉的行为情感也进行限制。让他克制自己的欲望。例如在他哥哥的舞会上,威廉的独自就限制了他去朝着相反的力一向行动,他可以去想,但他不会,也不能去张扬,炫耀,放纵自己,他要克制自己,这才与他的贵族的血统,受过的教育相吻合,与他的清教徒式的苦行者的行为思想相一致,才有可能进步和成功。
叙述者
夏洛蒂在《教师》里采用了男性叙述者,试图将自己化身为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教师,通过充满同情的男性眼光,探索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境遇。这为她提供了不少自由。男主人公克利姆斯沃思可以享受妇女未曾享受过的特权,他能够不受限制地选择职业和居住地。更重要的是,借助这位男性叙述人,她能够消除女人天生的羞怯心理,可以更容易地描述和评价男权社会中女人的生活和女人的地位。
描写
夏洛蒂擅长描写景物,擅长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动。她出手不凡,笔触浪漫,以抒情诗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幕幕斑斓的景物,她还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细腻,描绘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博学正直富于反抗精神的威廉,聪慧善良温顺而又倔强的弗朗西丝,凶狠残忍只信财神的爱德华,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的 怪人亨斯登,虚伪庸俗的佩特利,狡猾自私的佐蕾德等,作者着意刻画的人物有二十人之多,而且一个个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不过,作为处女作,《教师》也有其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如故事情节较简单,艺术表现手法还不够成熟,结尾匆匆等。
作品影响
《教师》是夏洛蒂·布朗特创作的四部重要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后出版的一部小说,是作者死后1857正式出版的。小说一经出版,当时就得到了认可和成功。它的出版让读者,让评论家们有机会更好,更多地认识和了解夏洛蒂的其它二部小说及作者本人,也给她的写作生涯化上了圆满的句号。如果说她后来的小说《
简爱》是她的成名作,小说《教师》就是她的铺路石,是她后来二部作品的资源和宝库,因为夏洛蒂后来的二部小说都是在第一部小说的基础上完成的。
作者简介
夏绿蒂·勃朗特(1816年—1855年),生于
英国北部
约克郡豪渥斯一个乡村 牧师家庭。母亲早逝,8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作过家庭教师,并努力创办过学校,却遭遇失败,最终她投身文学创作。
夏洛蒂·勃朗特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即
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她与妹妹在英国文学史上被称为“
勃朗特三姐妹”。 1847年,
夏绿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
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下,她坚持完成了《
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
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的另两部长篇小说《
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均根据她本人生活经历写成。最后一部作品《艾玛》因作者早逝而未能完成,只发表了部分章节。